(历史同人)穿越之汉武娇主(522)
石庆怕公孙贺误会自己,义正辞严地强调道:“四公主能够为天下带来福祉,所以我坚持推举四公主为储君。”
“我懂!我懂!”
公孙贺笑道:“丞相若不是为了天下苍生,又怎么可能做出这种让自己一世名誉毁于一旦的大胆决定。”
“唉……”
石庆长叹一声,道:“我自幼饱读诗书,一心在史书上留下清名,所以处处严以待己,事事谨小慎微,如今却是……唉……”
石庆心里其实一直有私心。
推举四公主为储君这件事不论成功失败,他都会在史书上留下名字,但是——
“希望后世提到我的时候不会骂我是个庸碌无能又谄媚无耻之人。”
“丞相是当世鸿儒,又怎么可能——”
公孙贺试图说些好听话宽慰石庆。
这时,有阉人神色匆忙走来,对两人道:“大儒董仲舒病危。”
……
……
“董仲舒病危?”
听闻消息,刘彻皱眉。
对于董仲舒这位献上《天人三策》的儒学大师,刘彻的感情非常复杂——既喜欢董仲舒的才学,认为他的儒学思想能够巩固统治,又厌恶董仲舒试图通过儒家的圣王、仁义、天命等思想限制皇权的私心。
因此,他对董仲舒始终采用尊敬但不重用的态度,董仲舒和他的学生们提出的所有儒学主张、写作的儒学经典也必须经过他的筛选以后才能刊印成册,进入诸国郡县的学堂。
如今,董仲舒病危,刘彻既高兴又痛苦,叹道:“朕身边的老人终究是越来越少了。”
“需要派太医为董大儒诊治吗?”卫青问。
“不仅要派太医为他诊治,朕还要仲卿你亲自前往探视。”
刘彻吩咐道:“他是当世大儒,他的遗言举足轻重。”
显然,刘彻有意趁董仲舒还剩最后一口气,榨干他的利用价值。
“臣领旨。”
卫青知道皇帝的心思,恭敬领受。
……
看到当朝大司马大将军亲自前来探望,董仲舒的学生们纷纷出来迎接,董仲舒的妻子儿女们也毕恭毕敬地站在大宅前:“拜见大司马大将军。”
“不必多礼。”
卫青请董仲舒的家人及一众弟子起来,寒暄几句后随即进入卧室,对病榻上的董仲舒道:“陛下本想亲来,担心礼节繁琐,特命青代为探望。”
“陛下……陛下对臣……真是……”
董仲舒病得奄奄一息,根本无法下榻行礼,只能手指敲击木板代替行礼。
卫青见状,主动走到榻旁,扶起病痛虚弱的董仲舒,假意关切,其实低声道:“陛下派青前来,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先生为陛下完成。”
“什么事情?”
董仲舒虽然病痛虚弱,脑子却很清晰,闻言反问卫青:“陛下希望臣……希望臣最后为陛下做……做什么……什么事情?”
“陛下想让先生上书劝陛下立储君。”
“储君……”
董仲舒迷茫,随即挥手示意包括妻子儿女在内的所有人都暂时退出房间。
“大将军,现在这里没有外人,你可以说出陛下究竟想要……想要……立……立谁为储君……”
“陛下希望先生能上书劝陛下效仿上古圣贤,立四公主为储君。”
“——什么!”
卫青的话把董仲舒惊得差点一口气没顺过来:“这种事情……这种事情怎么……怎么……千秋万代……千秋万代可就……”
“陛下都不在乎,先生为何在意?”
卫青柔声道:“先生是当世大儒,学生遍布天下,除却还未长大的五皇子,陛下的其余四位皇子都曾是您的学生,而诸侯王身边也大多有您的学生,他们的资质能力如何,先生最清楚不过。”
“他们确实……确实都……”
回想这些年和四位皇子、各诸侯王的交际往来,董仲舒一声叹息。
“普通人家选继承人尚且要选贤德聪慧之人,何况储君将来会继承大汉的万里山河,”卫青循循引诱,“青恳请先生能为天下着想,助陛下一臂之力。”
“可是……可是……”
董仲舒还处于巨大的震撼中,无法接受卫青的劝诫:“这种事情若是……若是……可能……”
“陛下也是经过反复衡量后才做出这个决定。”
卫青恳求道:“天下要安定,百姓要富足,不能没有贤良强大的君主。”
“必须是……为什么必须是……”
“四公主殿下是最好的选择,甚至可能是唯一的选择,”卫青苦笑道,“如今的天下早不是周公制定周礼时的天下,为了天下苍生的福祉,我们必须不断做出颠覆古代的大胆决定。”
“我……我……”
“先生是当世儒学第一人,但先生讲授的儒学道理也并非全部来自圣贤亲口所说,不是吗?”
闻言,董仲舒先是一愣,随后长叹道:“原来……原来一切都……”
“先生是绝世之人,当做绝世之事。”
卫青再次恳请董仲舒。
董仲舒微微合眼,一番深思过后,叹道:“陛下为了大汉江山当真是……是……”
“先生愿意为陛下完成这件最后的事情吗?”
“我……我……”
董仲舒反复呼气,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