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穿越之汉武娇主(537)
“不许再说大逆不道的言论!”
坚定地再三拒绝后,李令月缓步走出大殿。
……
……
丞相刘屈氂带领众臣请求陛下违背周礼宗法立敬武镇国长公主为储君的消息很快传遍长安。
得知此事的权贵们纷纷大门紧闭,和妻子儿女在书房里反复讨论。
很显然,以丞相如今空有其表的地位,刘屈氂就算全身长胆也不可能生出如此惊世骇俗的想法,更不敢联合众臣在朝堂上公开请求陛下违背周礼宗法!
何况——
陛下听过刘屈氂等人的惊世骇俗的言论,并未当场呵斥任何人。
由此可见——
“丞相今日的行为很可能是陛下授意。”
“这……陛下为何这么做?”
“因为陛下不想立储,天下人又反复催促陛下立储。陛下于是出此策堵天下悠悠之口。”
“可是万一……”
“万一什么?”
“万一天下人当真呢?真建议陛下违背周礼宗法,立敬武镇国长公主为储君?我听说民间百姓如今无比尊崇敬武镇国长公主,认为她是上古圣君大禹的转世。尤其是黄河沿岸的百姓,不仅称她为‘禹公主’,还为她塑神像,摆在黄河边祭拜,认为可以镇住黄河水患,换来风调雨顺。”
“一群愚民!愚不可及!”
……
牢骚抱怨之余,反对的宗亲贵族们被迫正视现实:陛下如今一心修仙求长生,完全不考虑立储,为堵住天下悠悠之口甚至故意授意丞相率朝臣提出立敬武镇国长公主殿下为储君这等违背周礼宗法的建议。
于是,这些人再次窃窃私语。
“现在怎么办?难道真要眼看着陛下为了修仙长生不立储君?这是动摇国本的大事!”
“可是……陛下不想做的事情,没有人能够勉强……”
“话是这么说没错,但是……”
“既然民间百姓认为敬武镇国长公主是上古圣君大禹转世,坊间有传闻说大儒董仲舒临终最后一封上疏是请陛下效仿上古圣贤违背周礼立敬武镇国长公主为储君,陛下也并未完全驳回丞相他们提出的请立长公主为储君的上书,我们为何不顺水推舟——”
“你……你……你们这些人把祖宗规矩当成什么!”
“形同虚设不合礼法的储君也好过没有储君啊!”
“……唉!”
对话进行到这一步,参与其中的人都感到深深的无奈和绝望。
或者,正如提出这个建议的人所言,不合礼法的储君终究好过没有储君,何况敬武镇国长公主的实力与能力都有目共睹,又深受民间爱戴——
“……事到如今,也只能如此!”
……
……
刘屈氂坐在皇帝身前,努力挤出笑容:“陛下,微臣早朝时的表现可还让您满意?”
“表现还行,但有些刻意,会让人误会朕曾刻薄于你。”
刘彻漫不经心地说着,慈爱地注视着怀中的刘凤:“凤儿长得可真像极了朕。”
“殿下是陛下的骨肉至亲,长得像陛下是理所应当。”
内臣们恭维皇帝,纷纷表示刘凤长得像陛下。
刘彻听了他们的恭维话,心情越发明朗,连带看刘屈氂的眼神也多了几分和蔼:“立储之事,外面现在都是什么态度?”
“这……”
刘屈氂反复斟酌后,小声道:“外面如今议论纷纷。”
“都议论些什么?说来给朕听听。”
说话间,刘彻换了个更舒服的坐姿,边听禀告边逗小刘凤。
第175章 修改宗法
“外间如今认为微臣是受了陛下的意思才率领众臣再次请求立储, 并且……”
“并且如何?”
刘彻用汤羹舀了一勺香甜的奶糊,兴致盎然地喂小刘凤:“凤儿, 你要长得又高又帅气,让女人们看见你就心动脸红~”
“嗯~嗯~”
幼童发出不连贯的哼声。
下方的刘屈氂见状,擦了擦冷汗,禀告道:“他们觉得陛下并无立储之心,又不愿被天下人催促立储,所以才……才授意微臣……授意微臣在朝堂上率领众臣请求立敬武镇国长公主为储君……”
“这些人成天揣摩朕的心思,可惜每次都错得离谱。”
刘彻反问刘屈氂:“你也认为朕是为了不让天下人继续催促立储才让你在朝堂上推举姣儿为储君吗?”
“微臣不敢妄自揣摩。”
刘屈氂胆战心惊。
“大胆说出你的想法,说错了不必担心受罚。”
“喏。”
刘屈氂吸了口气,小心翼翼道:“微臣以为陛下是真心欣赏、看重公主殿下展现的才学以及身上的天命, 所以有心立公主殿下为储君, 并非出于天下人的催促逼迫。”
“还有呢?”
“微臣以为,天命在陛下身上, 如今又分到公主殿下和两位小殿下身上,由此可见,天命始终庇护刘氏江山。”
刘屈氂边说话边流汗。
他知道他此刻说的每一句话都严重违背周礼宗法,但——
“周礼是天命假周公之手制定, 自然也可以由天命假陛下之手修改。”
“天命……”
刘彻眯眼:“你说得很对,一切都是天命的安排。天命在九百多年前让周公制定了周礼,如今又让朕完善周礼,补充周公的遗漏。”
“陛下所言极是,您现在做的正是天命希望您做的事情。”
刘屈氂不敢违抗刘彻,字字句句都表现出无底限的谦卑恭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