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穿越之汉武娇主(574)
……
……
中常侍入大殿禀告李延年自尽的消息时,刘彻刚听苏武等人讲完出使匈奴王庭期间发生的琐碎事。
得知李延年已经死去,刘彻叹息道:“朕原打算过些日子放他回乐府继续做事,想不到他竟如此干脆。”
“可是要将他——”
“他是李夫人的兄长,髆儿的长辈,多年来一直兢兢业业地侍奉朕,这次的事情……”
刘彻想了想,道:“记住,李延年是见到李广利的首级后悲伤心碎而死!”
“喏。”
中常侍领命,准备退下。
刘彻又补充道:“至于后事——让他们和李夫人在地下团聚吧。”
“喏。”
中常侍恭敬退下。
苏武闻言,补充道:“微臣等人回大汉途中曾屡次遭遇疑似匈奴骑兵假扮的强盗的攻击。”
“有这等事?”
众人诧异。
苏武道:“确有其事。”
“为什么?”
“微臣不知,但匈奴骑兵假扮的强盗无意杀死我们,每次攻击都只劫掠财物并不伤人性命。”
“匈奴人天性贪婪,做出这种事情也不奇怪。”
刘彻淡淡道。
李令月却心头一动,道:“儿臣有个大胆的想法,假扮强盗的匈奴骑兵真正目的是抢回李广利的头颅。”
“哦?怎么说?”
刘彻顿时兴致盎然。
李令月解释道:“匈奴人素来崇尚鬼神,而李广利被处死前不断诅咒匈奴,死后也双目不闭、合眼时更流下血泪,可谓极端不祥。”
“……姣儿的话确有几分可信。”
刘彻也是迷信鬼神天命之人,听了女儿的解释,顿时觉得很有道理。
殿内的其他人虽然不信李广利的临终诅咒会为匈奴带来灾难,但若是诅咒实现、匈奴因此天灾连连死伤无数——
不失为一件美事。
刘彻更是笑逐颜开,道:“倘若李广利临终之言变成现实,让匈奴损失惨重,朕一定追封李广利为征匈将军。”
“陛下说笑了。”
众人欢快地附和着,没有人真把李广利临终时对匈奴的诅咒记在心上。
……
……
因为考卷内容严重超出自身能力,大部分试子们交卷后都惆怅离开,才出未央宫立刻嚎啕大哭,恨自己没有用心学习西域语言,以致十多年的苦读在今日变成一场空。
“若是可以……我一定……一定……我恨!我恨我自己!恨!”
“我早该知道陛下如此重视西域,科考卷子必定有与西域有关的内容,结果……”
“落榜又如何,下次再来!一定能得到陛下的赏识!”
“不错!我们还年轻,还可以等下次科举!”
“但是……下次开科举的时候,我们还能如此次这般进入殿试吗?”
话音落,试子们纷纷沉默。
虽然他们中的每个人都是籍贯郡县是远近闻名的天才,但是——
陛下身边哪位近臣不是天才中的天才?
陛下本人更是不世出的天才!
何况大汉疆域辽阔,人口数以千万计……
想到这里,众人无不扼腕叹息,开始考虑下一步是回籍贯郡县在府衙领差事还是继续苦读,等待下一次科考机会。
……
……
李广利与李延年作为李夫人的兄长,只要不犯错,死后本就可以从葬李夫人,何况如今李广利在匈奴王庭“英勇殉国”,头颅被汉使带回长安。
因此,被赐从葬李夫人的两人,葬礼算不得隆重却也不能说寒酸,棺椁齐全,陪葬丰富,李广利的头颅还被装进一个表面贴了金箔的朱漆匣子,和李延年的棺椁并排下葬。
刘髆年纪虽小,却已经开始学习礼仪大义,隐约知道李广利“殉国”并非出于自愿,而是父皇在保全自己的颜面。
所以,送走母家的两个血亲后,刘髆主动来到未央宫:“髆儿谢父皇恩典。”
“恩典?为什么?”
刘彻反问儿子。
刘髆抬头,含泪道:“他们说,父皇是为了髆儿才……”
“你认同朕的做法吗?”
“髆儿不知。”
刘髆低下头。
他终究还是个孩子,即便所有人都说陛下对李广利和李延年是恩重如山,心里依旧充满失去亲人的悲伤。
“等你长大你就会明白,朕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必须做的正确的事情。”
说完,刘彻挥手,让宫人带五皇子下去。
刘髆走后,刘彻又招来负责教导年龄相近的三位皇子皇孙读书的大儒:“髆儿、鹏儿、进儿,他们各自表现如何?”
“回陛下,五皇子天资聪慧,博闻强记,皇孙勤奋踏实,从无懈怠,儿少侯同时拥有五皇子和皇孙的美德,既聪明又踏实。”
“依你之见,这三个孩子谁最优秀?将来成就最高?”
“微臣不敢妄言。”
大儒担心卷进皇族家事,丢了性命。
刘彻于是换了个问法:“若从他们三人中选一个作亲传弟子,你选谁?”
“微臣选少侯。”
大儒不假思索地说道。
“为什么?”
“因为……”
大儒再次迟疑。
刘彻没有勉强大儒,挥手示意他退下。
“谢陛下。”
大儒行礼后起身,和陛下的几句简单问答让他后背湿透。
……
大儒离开后,刘彻对刘姣道:“再过几年也该给髆儿封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