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穿越之汉武娇主(652)
“我不会原谅他,他和老四本来也没把我当兄长!”
刘据愤愤不平。
今日的谒见让他确信只要有舅舅和表哥作后盾,他便能在父皇心中有高于其他皇子的地位。
何况刘旦的言论如此放肆狂妄。
……
……
刘据和刘旦在泰山离宫闹矛盾的同一时间,霍去病正带着长子在北境处理投降大汉的右贤王部的男女老少:
老幼妇孺们需要容身的土地和房屋,受伤的匈奴军士需要医治,战斗中表现优秀的匈奴人需要及时的赏赐以及收编入伍。
受降城一战后溃败流入大汉境内的匈奴残兵要尽快剿灭,以防这些人沦为边境流寇,祸害百姓。
除此以外,受降城的建造工作也在继续。
霍去病要求公孙敖务必将这座为接应匈奴右贤王的投降而临时兴建的城市建得宽敞宏伟又固若金汤,它是接纳投降大汉的匈奴贵族及他们的部族的城市,同时也肩负监视、防御匈奴的重任。
受降城如此重要,周边郡县自然不敢怠慢,不等长安命令便陆续送来粮食、农具、布匹等生活所需,帮助投降大汉的匈奴人适应大汉的生活方式,融入大汉,成为大汉的一部分。
很快,第一批房舍建成。
习惯了帐篷游牧生活的匈奴人们第一次住进用木头和石块搭建的房屋,摸着坚实的墙壁,看着缸里的粮食,听着不远处传来的汉人师长教导匈奴孩童读汉家经典的声音,突然有落泪的冲动。
这就是大汉吗?
虽然大汉也有穷人也有苛政和赋税,但比起一场暴雪就能让牛羊死伤大片、老人和孩子相继饿死的草原,大汉的生活是如此的稳定安乐,足以让每个追随右贤王来到大汉的匈奴底层牧民都心满意足。
刘鹏看到这一幕,稚嫩的脸上露出期待:“父亲,匈奴人会变成汉人吗?”
“会。”
霍去病笃定地告诉儿子。
“那万一我长大以后没有匈奴人可以打……”
“还有身毒,身毒是留给你们的。”
“我们?”
刘鹏困惑。
霍去病笑道:“鹏儿如此聪慧,没发现你弟弟也是个——”
“凤儿不能上战场!他要留在母亲身边。”
刘鹏笃定地表示。
“想法很好,怕只怕……”
霍去病莞尔一笑。
他能看到长子的雄心壮志,自然也早已看到次子眼中燃烧的火焰。
……
受降城一战的胜利不仅让匈奴再次受挫,也让西域各国残存的亲匈奴势力摇摇欲坠。
在血淋淋的事实面前,他们不得不承认匈奴帝国正不可逆转地走向衰弱,无法再君临西域各国,汉帝国才是这片土地无可辩驳的主人。
“可大汉想要的是西域的完全臣服,甚至想把我们的国家变成汉郡汉县。而匈奴王庭只要求我们定期缴纳赋税和粮食,不干涉其他。”
“问题是我们没有选择的权力!并不是我们想跟着大汉就能跟着大汉,想跟着匈奴就能跟着匈奴!何况——”
“何况什么?”
“让我们过上富裕生活的丝绸之路是大汉开辟的,现在大汉又教我们种棉织布,做成棉布获得更多的金钱……这些好处都是匈奴王庭统治时无法想象的……”
“这个问题……”
跟着大汉会逐步丧失权力,但能过上富裕生活;跟着匈奴虽然可以保留权力,但也从此生活贫苦,同时可能长期、频繁地遭遇正如日中天的大汉的征伐……
几番艰难挣扎后,亲匈奴势力最终选择舍弃匈奴。
倒不是他们在权力和财富之间选择了权力,而是——
不跟大汉走,会被大汉灭掉!
如今的匈奴根本没有余力救他们!
……
西域各国内部的亲匈奴势力的放弃很快转变为实际好处呈送到刘解忧面前:原本抗拒大汉驻军的国家不再抗拒;原本消极对待大汉推广长绒棉种植的地区开始积极行动;汉语、汉律,汉五铢都得到了更广泛的接受……
“谁说对匈奴发动战争会让大汉入不敷出?”
刘解忧欣喜微笑,将以上成果整理成册送往长安。
李令月看过后,又将西域奏报送去泰山离宫,呈交刘彻。
……
“如此一来,那些反对朕打匈奴的儒生们也无话可说了!”
刘彻看完西域奏报,心情大好,恨不能立刻派大军进入身毒、攫取身毒的土地和财富。
但在此之前,他必须再次确定安息的态度。
于是,安息皇太孙进入大殿,看到墙上挂着一张巨大的堪舆图。
“汉皇帝陛下,这张图是——”
“大汉-匈奴-西域-安息以及身毒都在这张图上。”
刘彻指了指位置处于西域东南和大汉西南的身毒地区,又指了指在西域以西的安息帝国,道:“从这张图上看,大汉进入身毒显然不可能影响大汉和安息的友谊。”
“这个……”
安息皇太孙看着地图上的几处标注,心情起伏不定。
“怎么?担心大汉得到身毒以后会对安息不利?”
“不!不!不!我是觉得身毒地区那么大……又气候无比炎热,大汉真的有能力……”
安息皇太孙想起阿尔萨息家族先祖追随亚历山大大帝征讨身毒地区的遭遇,觉得汉皇帝自信过度。
“天命在大汉,大汉自然可以得到他能得到的一切!”
刘彻理所当然地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