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穿越之汉武娇主(705)
见朝臣们不论文武都表现出对身毒地区的强烈欲望,刘彻悠悠道:“……进入身毒、废除陋习、推广教化可能并没有你们以为得那么艰难。”
早就知道皇帝有心谋取身毒的几名近臣闻言,配合问道:“我等愚昧,还请陛下明示。”
“你们看——”
刘彻接过手杖,在堪舆图上左右划动:“据大月氏人交代,在大夏东南方向有一道山谷豁口可以轻松进入身毒地区的北部,贵霜翕侯就是通过这条道路进入身毒的。”
“可是——”
“贵霜翕部进入身毒地区后一路侵占大量土地,已经建立名为贵霜的国家。”
“啊?”
众臣大惊。
以大月氏人的战斗力居然短短几年就在身毒地区站稳脚跟甚至建国,可见身毒人的军队确实不堪一击。
“此外,西南方向也有一条路线可以进入身毒地区的南方。”
刘彻挥舞手杖,指向滇国、交趾郡一带:“据往来身毒南部和这两处的商贾所言,这两处土地的气候与身毒南方极为相近,均是四季无冬,潮湿闷热、瘴气横行。”
第224章 远征身毒
话说到这地步, 皇帝的意思已经明显得不能再明显。
他有意兵分两路,两路军队分别从大夏地区和西南方向出发, 进入身毒地区的北部和南部,一个南下一个北上,最终顺利会师,将身毒地区全部收入大汉疆域。
此外,种种迹象表明,陛下早在数年前就开始谋划此事,不论是西域都护府的设立还是对西南夷各属国的怀柔、汉化推广以及将皇长子册立为南王统管原本属于南越的大片土地……
想到此处,朝臣们无不深情感叹:“陛下果然谋划深远。”
“朕是皇帝,是天子, 自然要走一步看十步甚至百步、千步。”
刘彻理所当然地接受朝臣们对他的恭维。
众人闻言, 纷纷称颂陛下是千古难得的仁君贤君。
刘彻被大家的称颂哄得有些飘飘然,反问道:“关于征讨身毒一事, 你们可还有异见?”
“陛下——”
有儒臣提出反对:“身毒是粗鄙蛮夷之地,虽然物产丰富土地肥沃,军队战斗力据说也异常低下,但它距离大汉如此遥远, 大军不惜万里征讨,万一败仗——”
“你凭什么认为大汉不能赢?”
刘彻不悦,板下面孔。
提反对意见的儒臣却不改初衷,坚持道:“自古打仗没有必胜的时候,何况是万里之外的征讨?即便一路胜仗,大汉百姓也只会得到赋税加重、骨肉分离。”
“……你倒是个为国为民的家伙。”
刘彻沉下面色,看着这个不知死活的顽固迂腐家伙。
丞相刘屈氂见状, 赶紧将这个茅坑顽石拉到一边,声色俱厉道:“陛下面前, 不得妄言!”
“微臣所言句句属实!还请陛下体恤民生艰难,不要再发动战争,使得生灵涂炭、白骨遍地!”
“出去!你给朕立刻滚出去!”
刘彻发怒,喝令此人立刻离开宣室殿。
那儒臣也是个硬骨头,即便触怒陛下依然不改初衷,抖了抖衣襟,行礼后退:“臣告辞。”
……
儒臣虽已离开,关于征讨身毒的讨论却也难以继续。
刘彻靠在软垫上眯眼片刻,道:“朕乏了,你们都先退下吧!”
“喏。”
众臣知道陛下心中不快,不敢逗留,小心翼翼地退出宣室殿。
李令月也带着两个儿子准备离开。
刘彻突然睁开眼睛,对女儿道:“姣儿,为什么这群儒生总是反对朕?以前是反对朕征讨匈奴,因为匈奴凶悍穷苦,打赢了入不敷出,打输了损失惨重……现在又反对朕对身毒用兵,因为身毒离大汉太过遥远,征讨身毒是劳民伤财的举动,会损伤民生……”
“父皇,女儿以为儒生们并非有意反对父皇,他们只是眼界狭窄,只看到眼前的民间疾苦,看不到对外征战可能带来的种种好处……”
“姣儿说的确实有些道理。”
刘彻长叹一口气,道:“想当年,大儒董仲舒上书朕,说民间如今是‘富者田连阡陌,穷者无立锥之地’,可惜他看到了问题但想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他的徒子徒孙们也是如此,知道百姓疾苦却不知道如何改变百姓疾苦,天真愚蠢地以为百姓疾苦是朕频繁对外发动战争导致,认为只要停止战争,百姓民生就可得到恢复……却不知……呵……呵呵……”
“父皇,女儿明白父皇的苦恼。”
“你是朕一手提拔培养出来的继承人,自然理解朕的想法,但是他们……”
“父皇放心,宣室殿下次议论征战身毒时,必定不会再出现今日意外。”
李令月向刘彻承诺。
闻言,刘彻眼中终于有了几分舒缓,抬手,招呼刘鹏和刘凤近前:“你们最近都读完了什么书?”
“禀大父,鹏儿已经读完《孙武兵法》。”
“凤儿最近在学《论语》。”
“果然都是好孩子,小小年纪就如此聪明好学。”
刘彻命人拿来桌案笔墨纸砚,显然是要现场考察孩子们。
李令月见状,将两个孩子留在宣室殿内陪刘彻,先行离开。
……
……
出宣室殿后,李令月还没发话,等在宣室殿外的刘屈氂已经凑上前,哭丧着脸求饶道:“殿下,方才之事与我绝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