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穿越之汉武娇主(773)
因为李令月的美言,刘彻对素未谋面的刘相臣颇有几分欣赏。
“女儿安排她暂住掖庭,派专人悉心教导,将来学有所成,或可重用。”
“刘淖献女求荣,虽然行为荒唐,却意外让朕知晓赵王一脉还有刘相臣这个出色的宗室女,可算意外之喜。”
刘彻点点头,认同女儿悉心培养刘相臣的想法。
随后,李令月又将多件重大国事向刘彻禀告,并与刘彻讨论事情的具体应对。
刘据在一旁听得云里雾里,几次想要加入讨论却发现自己对他们讨论的内容一无所知,只能如木雕般安静端坐,直到——
“女儿此次前来还有一个不情之请。”
“说。”
连续讨论两个时辰国事,年迈的刘彻难免露出疲惫。
李令月看了眼等得心急如焚的刘据,道:“女儿恳请父皇下旨册封母亲为南王太后,允许母亲去往南国接受皇兄的奉养。”
“哦?”
听完这番话,原本因为连续两个小时的国事讨论而疲惫眯眼的刘彻骤然睁开眼睛,威严的注视压在刘据身上:“据儿,你在宫门外徘徊许久不敢入内就是为了这件事?”
“父皇,儿臣……”
“依规矩,王太后必须在朕驾崩以后由新君册封!你如今却试图通过你四皇妹让朕提前册封你母亲,是什么意思!”
“儿臣……儿臣思念母亲,希望能日夜侍奉在母亲身边……”
刘据畏惧刘彻,不敢说出真实想法。
“思念?倘若你真心思念你母亲,希望亲自奉养,为何不在你被封南王的第二年就向朕上书请求册封她为南王太后,随你前往南国?整整十年,你对你母亲的孝顺都只停留在言语请安,奉养陪伴全部交给你的长子长女!”
“父皇……”
刘据被骂得狗血喷头,不敢反驳,直到刘彻骂完才战战兢兢地表示:“儿子原该被封南国第二年就向父皇上书请奏册封母亲为南王太后,离开长安前往南国接受儿子的奉养,无奈南国偏僻孤苦,儿子不敢让母亲受苦,因此拖延至今。如今南国在儿子的治理下总算有了几分繁华气息,儿子这才……才……才敢斗胆请父皇允许儿子将母亲接去南国……”
“这些话当真?”
“儿子愿意对天发誓!”
刘据畏惧刘彻,声音都在发抖。
“发誓?你以为朕会相信你的誓言?”
刘彻眯眼,注视刘据:“说!到底是为什么!”
“儿子……”
“不说出内情,不仅你母亲不能离开长安,你也从此必须留在长安!”
“父皇——”
刘据惊吓,面无人色。
“你果然有事情瞒着朕!”
刘彻沉下面色。
刘据见状,意识到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父皇掌控中,苦笑着,将长安近来暗涛越发汹涌、他担心母亲卫子夫可能卷进风波因此希望母亲能早日被册立为南王太后随自己前往南国远离纷争等一系列想法和盘托出。
“你果然想得很美。”
“父皇——”
刘据低头,不敢看刘彻的眼睛。
“长安风雨飘摇,你身为皇长子却只想着带母亲逃回封地等候风雨停歇而不是留在长安助你的手足们一臂之力!如此胆小怕事,确实担不起大汉江山的重任。”
“父皇,儿臣……”
“好在朕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看出你性格胆小无能又怕事懦弱,所以朕……罢了罢了!既然你一心只想远离争斗保全自己,朕也不多作为难,就依准你的奏请,择吉日册封南王太后,正月大朝贺过后,你便带她去南国。”
虽然对长子非常失望,但念及卫青的情分以及卫子夫入宫四十年不曾犯错的低调谨慎,刘彻最终答应了刘据的请求。
“谢父皇恩典!”
刘据感动。
刘彻却只是不耐烦地挥挥手,让他们离开。
“朕累了。”
第244章 清算前夕
刘据和李令月一起返回长安。
途中, 看着道路两旁的皑皑白雪,刘据难免心生惭愧, 对李令月道:“我是个没用的兄长,明知长安将要卷入危险却一心只想保全自己,不愿留下与四皇妹一起对抗艰难。”
“皇兄有皇兄必须保全的东西,做出这样的决定也情有可原。”
“可是——”
刘据叹了口气:“不意外的话,即将到来的这场动乱对如今的四皇妹是有惊无险,但即便知道有惊无险,我依然不愿留下冒险,也不愿母亲留在长安承受危险。”
“皇兄言重了。”
李令月知道刘据经历过之前的动乱风波后性格变得越来越保守谨慎,不愿冒一点风险, 对此虽有不屑却也心知肚明, 平静地表示:“人各有志,何况皇兄只是想保全自己。”
“恰逢千年未有的大变局, 保全自己也变得无比艰难。”
刘据有些哀伤。
李令月:“我会尽我全力保证皇兄全家不受影响。”
“四皇妹,你——”
刘据露出真诚的感激:“都说皇家亲情淡泊,唯独你经历了那么多风云变幻,对我仍和当年一样。”
“因为我们是从小一起长大的。”
李令月笑容诚挚。
刘据看着明媚如日月的笑容, 竟不由自主地再次陷入沉思,喃喃道:“或许……很多事……从一开始就是错……但是……”
“皇兄,你在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