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穿越之汉武娇主(786)
诸侯王们庆幸地暗自嘀咕。
他们虽然对刘姣被立为皇太女一事颇有怨恨,但每次看到刘姣将要面对的强劲对手时,心中却总会生出窃喜得意,为自己不必面对难题而窃喜,为可能看到刘姣失态犯错而得意。
当然,以上种种龌龊情绪都必须藏在心底,决不能被刘姣发觉。
诸侯王们自以为是的想着,搭配刘故的节奏,一起真真假假地哭泣。
……
……
参加葬礼的人们各怀鬼胎的同时,孝武皇帝下葬所需的海量随葬品和皇太女新君登基所用的物品都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
主持这些事情的是二十多年来走路步伐始终保持一致的霍光以及从少年时就因为擅长心算得以选入未央宫为侍中的桑弘羊。
桑弘羊一向计较,时常为了大额国库开销和包括大将军在内所有臣子争论不休,然而这一次,他却罕见地保持了沉默——凡霍光认为可以用于陪葬或是新君登基的物品,不论造价多贵,桑弘羊都予以批准赞同。
如此筹备整整一个月,孝武皇帝终于正式下葬茂陵,包括诸侯王在内数以千计的大汉权贵穿着素缟衣裳组成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从茂陵一直排到长安,葬礼所耗钱财更是数以亿计。
光是茂陵周围用于掩埋不那么珍贵的随葬品的随葬坑就挖了三百多个,更不必说海量的随孝武皇帝一起长眠茂陵地宫的珍奇之物。
何况,高大如山丘的茂陵在筹划时就以茂陵地宫为中心在地上营造了大量亭台楼阁建筑,所有的楼阁内都堆放宫廷用品,庭院内豢养孝武皇帝生前喜爱的奇珍异兽……
葬入茂陵的奇珍异宝如此之多以至于下葬结束后还需安排数千人的军士队伍在茂陵周围日常巡查守护,严禁闲杂人等闯入,打扰孝武皇帝安宁。
而参加葬礼的大汉各属国使者看到孝武皇帝下葬时作为陪葬的奇珍异宝竟如此之多,也无不被大汉的富庶与奢华震撼,自叹弗如。
……
……
通常情况下,先帝去世,新君登基,一整套流程应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
但因为将要登基是有史可考以来的第一位皇太女,不能生搬硬套皇太子登基流程,因此直到孝武皇帝葬礼结束的第三天,新君才正式登基。
这么长时间的筹备,除登基流程和物品需根据登基者的性别做一定调整外,也和朝廷内外某些反对者依然蠢蠢欲动有关。
例如对此事始终心怀不满满腹牢骚的诸侯王们。
为防他们在登基当日做出不合礼节的事情,霍去病紧急提升长安城的戒备防守标准,加强诸侯王们在长安住处的监视管控,监督他们的私下聚会——霍光曾奏请下旨禁止诸侯王私下聚会,但李令月认为堵不如疏,与其将他们软禁宅邸导致他们感觉性命受威胁不惜做困兽之斗,不如通过监视他们的聚会宴请,挖出最可能采用激烈手段对抗自己的反对者。
诸侯王们经过这些年的蹉跎折磨,其实也大多意识到在阻止刘姣登基这件事上他们是有心无力。
毕竟,权力早在十多年前就以立皇太女的形式陆续聚拢到刘姣手中,如今木已成舟,他们不得不接受现实,哪怕刘姣多年来一直打压着他们,拒绝和他们讨价还价。
“从此以后,乾坤逆反!天地不正!”
登基仪式当天,诸侯王们一边站在大殿外等待入内一边扭曲面容暗暗腹诽,但他们如今也只能腹诽,因为对抗需要实力,而他们没有。
……
登基大典在庄严肃穆的山呼中完成,但对于参与登基大典的诸侯王以及部分固守儒家经典的大儒们而言,登基大典带给他们的冲击却要持续很多年。
何况,新君在登基当日颁布的封赏内容除惯例的改元为太平;将孝武皇后陈阿娇晋为皇太后,迁居长乐宫;同父异母的诸位姐妹均晋为长公主、增加封地;各地建造祭祀孝武皇帝的宗庙;赐丞相、将军、列侯等朝臣绢帛物品;大赦天下、减免当年赋税并增开新君登基恩科;天下年龄过五十者不论男女均爵一级……
还以大汉皇后有汤沐邑的理由为她本贵为列侯的夫君增加同等面积的封邑,将辽东地区的大片土地作为封地赐给早在孝武皇帝时已经正式得到封王的长子刘鹏,次子刘凤没有得到封王,但她的两个女儿得到了大量封赏,拥有媲美诸侯的封地。
“这是要把我们刘姓诸侯王都赶尽杀绝吗!”
听着头顶传来的中常侍用尖细嗓音诵读封赏的声音,诸侯王们气得牙痒痒。
等到中常侍读完新君给自家夫君、儿女们的封赏内容,诸侯王们正欲酝酿发作,却听到新君要封乐安侯刘进为齐王!
什么?
刘进要被封为齐王?
满腹牢骚的诸侯王们闻言,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众所周知,刘进不得父亲刘据喜爱,虽是长子却没有被立为嗣子,直到成婚当日才得孝武皇帝垂怜封为乐安侯。
如今,新君登基,不仅将乐安侯晋为诸侯王,封地还是富庶的齐国!
这分明是——
想到这里,诸侯王们不自觉地看向以先皇长子、新君长兄身份站在队伍最前面的南王,试图从他脸上挖出情绪变化。
诸侯王们失望了。
刘据的脸色很平静,没有露出明显的喜怒,只有微微上扬的嘴角暗示他此刻心情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