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长姐带着空间暴富了(177)
卫国公也在一旁笃定地说道:“咱们目前已经掌握了不少贺家的把柄,准备在他们成事之时将其一击毙命,贺家现在忙碌得再多也是为你做嫁衣,储君之位非你莫属!”
二皇子闻言放下心来,对于未来的筹谋多了几分自信。
“接下来只要诱使大皇兄逼宫谋反,一切自会水到渠成。”
牢内的三人互相对视了一眼,随后便默契地扬起了胜券在握的笑容。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大皇子与贺家自以为掌控了一切,殊不知身后却隐藏着一双双虎视眈眈的眼睛。
他们冲锋在前背下了弑君弑父的罪行,二皇子等人只需要在暗中掌握好关键的罪证,之后再引导大皇子进行逼宫谋反,二皇子一派就能以救驾的名义将其彻底铲除!
届时老皇帝中毒已深再难救治,不立嫡子为储君还能有什么其他的选择?
就算元丰帝真的另有人选,他们也有办法让他听话立诏!
夺嫡的形势日趋波谲云诡,各方势力都在暗中运筹帷幄,平静的表象下隐藏着暗潮汹涌,随时都会颠覆看似安定繁荣的大周王朝。
平民百姓们却照常奔波着衣食生计,全然不知惊涛骇浪即将疯狂袭来。
……
“主子,西凉来信了——!”
俞雅岚和宋曦正在山庄的农田里查看番薯的长势,剑东却忽然送来了西凉的密信。
两人不由得对视了一眼,随后拆看密信一起阅览。
驻扎在西凉府的暗卫风羽传来了最新的消息,西凉在对战鞑靼的斗争中取得了胜利,因为陇西严重缺乏粮草供应,鲁国公此次是靠杀俘食人才挺过了难关。
西凉府的不少百姓都已经逃离了家乡,未能及时离开的则成了边军的腹中餐。
鲁国公虽然守住了大周的边境,但西凉城内已经十室九空,被迫吃下了同胞的血肉,当地的兵将们都开始出现了扭曲和病态。
战争胜利后不少人都选择了自我了断,活着的那些则继续猎取人命为食。
俞雅岚看到这里不禁脸色煞白,捂着嘴巴压抑住干呕的冲动,明明是烈日炎炎的高温酷暑,浑身却感受到了骇人的寒意。
“这……这实在是太……”
宋曦连忙将未读完的信件收入了袖袋,揽着俞雅岚轻声安抚道:“没事的、没事的,不要看这东西了,我先带你回去休息一会儿,睡一觉起来把这些都忘了吧,秦西有咱们坐镇着,肯定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别害怕,有我在……”
俞雅岚在他怀里慢慢地调整着自己的呼吸,恐惧与惊骇的心情逐渐平息下来。
“我不休息,咱们还是继续看信吧,这些都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并不会因为我害怕或厌恶就发生任何改变,未来也许还会遇到很多类似的事情,我总不能次次都选择逃避现实。”
宋曦闻言心疼不已,清俊的脸上都露出了几分忧虑和纠结。
他知道俞雅岚的顾虑是正确的,但他并不愿意看到心上人这般逼迫自己。
“你不需要勉强自己,可以慢慢学着面对这些残酷和现实,就算最后还是觉得面对不了,有我在也不会让你承受这样的痛苦。”
俞雅岚紧紧地抱着宋曦,似是想从他身上汲取一些勇气和力量。
她知道封建皇朝一直都是弱肉强食,但这么可怕的惨剧她还是第一次面对。
从前曾经在史书上见过一些类似的案例,比如唐朝安史之乱时期就有过这样的例子,当时的一位名将张巡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毅然地决定以城中的百姓为食,最后他死守睢阳并有效地阻止了叛军的南犯之势,保障了唐朝东南地区的安全。
张巡战死之后不仅被追封为国公,还被史书和历朝名人称颂为忠臣烈士。
古人的处事标准与现代人有着明显的差异,名节与大局很多时候要比人命更重要。
俞雅岚虽然难以接受这样的观点,但她必须学着适应封建社会的丛林法则。
此时此刻她发自内心的庆幸,感恩创世神给了她无敌的空间,若是没有充足的水源和粮草,她和宋曦恐怕就要面临类似的困境。
第160章 西凉消息
宋曦陪着俞雅岚在山庄内散步了一会儿。
直到她调整好心理状态,两人才不急不缓地走回了主宅。
回到墨韵园的书房之后,他们便将风羽的密信认真地看完,宋曦揽着俞雅岚蹙眉深思,对于西凉的情况略感意外和棘手。
除了西凉大捷、鲁国公食人的惊天消息,风羽还禀报了另一个更为重要的事情。
风组暗卫已经与宋父的旧部亲信熊建林取得了联系,双方正在商量如何取得定北侯被害的证据。
熊建林原本也是宋父麾下的一名参将,与叛徒向瑞同属于宋家军的核心将领。
定北侯含冤身亡之后,熊建林便怀疑是军中的叛徒设计陷害,因他当时被分派到另一条路线,全然不知定北侯为何会在战场上失利受伤。
他竭力要求在军中调查战败的真相,却被向瑞和其他将领频频阻挠,熊建林为此大闹军营,同向瑞等人争斗得不可开交。
后来鲁国公奉旨接手边军,见宋家军桀骜不驯难以管教,于是便用铁血手段拆散了原有的编制,将宋家军的士兵与周家大军融合到一起。
向瑞等人趁机煽风点火,怂恿鲁国公将定北侯的亲信统统贬为士卒,目的便是让他们丧失查案的权力,同时想方设法让他们死在前线战场。
大部分亲信都被贬谪流放,然后分散到西北各地的边军之中,平日别说是联络商量,光是应付频繁的战事就已筋疲力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