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门长姐带着空间暴富了(259)

作者: 瑶天折桂 阅读记录

六合山庄内,俞雅岚挺着已经显怀的孕肚照常处理公务。

宋曦出征后一部分政务便由她暂时接手,因为大部分建设项目都已经步上了正轨,她就算多管理一些事情也并未感觉到劳累。

军需后勤和战时医药都由俞鸿煊负责筹备安排,各地的文官武将也都积极配合山庄的每一步行动,秦西上下一心维持着正常的运转,保障后方的稳定才能让前方的将士无忧。

众人小心谨慎地紧绷了大半个月,直到前线传来胜利的战报才略微放心。

宋曦的征伐行动目前非常顺利,只是想打下平凉全省还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

接下来只要耐心地等待就好,原本该进行什么项目还得继续努力。

松了口气的俞雅岚也振作精神,开始操心起建设文武书院的事情,曙光学堂的发展态势十分不错,是时候该定向培养更多高端的专业人才。

计划中的文武书院其实指的是两所院校,一所是负责培养文官或专业人才的光明书院,另一所是负责培养全能武将的六合武院。

两所院校都将在延州府开设,由六合山庄直接统管和规划。

目前已经完成了基础建筑和水电设施的建造,之后再填充相应的教学和居住设备即可。

书院的职工还尚未开始正式招聘,但任职资格和挑选办法怎么制定,俞雅岚心里已经有了具体的想法。

按照原先的计划,光明书院将设置国文、数术、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政史、医学、农学、建筑学、管理学、烹饪学、女红刺绣以及纺织学等课程。

其中国文和数术皆为必修课程,其余学科每个学子必须选择至少两个科目进行学习,具体怎么挑选全看学子的意愿和喜好,书院不会对此多加干涉。

光明书院内部将分设明德院与牡丹院,分别用于教导男学生和女学生。

大周的风俗对于男女大防比较看重,许多百姓都不可能接受男女同堂学习的情况。

俞雅岚虽然提倡男女平等,却也并不想贸然挑战原有的秩序。

书院毕竟是学习知识与本领的地方,她也不希望学子们被其他事情扰得心神不宁。

精力充沛的少年少女们总是容易被异性所吸引,对此她也表示非常理解和开明。

明德院和牡丹院可以每年举办两次克己守礼的联谊活动,再多的接触可就不在书院的允许范围。

光明书院执行的是“二三三”学制,既学成两年并在大考中取得合格者,可以获得书院颁发的初级毕业证书,再继续进修三年并考试合格者则获得中级毕业证书,一路学完八年课业并且考试合格者则获得高级毕业证书和专业学士证书。

能力优异的学子可以选择跳级进修,但相对的考核成绩也要求更高。

如果说已经遍地开花的曙光学堂等同于现代的小学,那么光明书院的“二三三”学制就分别对应着初中、高中和大学。

尽管相应的学时比现代社会所设置的少了太多,学习内容也不如现代教材那般复杂艰深,但却是俞雅岚培养各领域人才的重要途径,将来会为她们六合山庄提供大量的优秀下属。

当然,学子在毕业后是否愿意为六合山庄效力全凭个人的意愿,她对此并没有什么强制性要求。

招揽和吸纳人才的办法有很多,俞雅岚不可能耍手段逼迫任何人。

在光明书院的规划过程中,最令她头疼的其实是师资力量。

烹饪学、女红刺绣和纺织学的先生还算容易寻找或培养,古代的厨师和织工想要多少就能找到多少,这几门科目也不需要学满八年,领到初级毕业证书之后就不再有进修的必要。

但其他科目却丝毫没有精通此道的人士能够担任教师一职,俞雅岚和俞鸿煊姐弟俩也没有这么多精力教导一整个书院的学子。

偏偏这些科学课程正是进行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若不能尽快培养出相关的人才,所有的发展计划都会因此受阻,许多工业项目也无法继续开展下去。

该怎么解决这个棘手的困境呢?

俞雅岚姐弟俩和白狼一起开了个简短的小会。

第235章 教学方法

两人一狼对此十分纠结,反反复复地规划又推翻了好几个方案。

师资力量是一所书院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合适的教书先生那一切都只是空谈。

俞鸿煊提出了一个馊主意。

“我看八大傀儡聪敏能干,不如尝试着培养他们?修真者基本都具有过目不忘的能力,让他们在空间里苦学一阵说不定能速成几位老师?”

俞雅岚十分无语地睨了他一眼。

“你觉得这些理科课程光靠记忆力就能学会了吗?科学要的是融会贯通、应用实际,仅仅是将知识点背下来根本没有多大用处,理论与公式只是测算客观存在的手段,发展未来需要的是创造力!”

白狼也不赞成让八大傀儡当教书先生。

“他们不合适干这个,创世神给那八人的任务就是保护好你们的安全,顺便利用自身原有的本事帮你们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其余的不要指望太多,修真傀儡并非全能。”

俞鸿煊的俊脸上露出了迟疑和勉强。

“那……曙光学堂最初培养的那批教书先生如何?我看他们似乎学得和教得都挺不错?要不给他们升职加薪,进入光明书院就任?”

俞雅岚回想了一下那批教书先生的情况,考虑了一会儿还是摇头否决。

“他们目前的能力不足,教授曙光学堂还能游刃有余,但却无法教导光明书院的学子,更别提书院后期需要传授的专业理工知识,学习四书五经出身的老秀才们未必能领会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