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长姐带着空间暴富了(432)
他萧越泽从来不给别人做嫁衣,正式出战必是以萧氏之名!
……
兴元二年,大周幼帝武承霄禅位于摄政王萧圣雄。
萧圣雄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大魏,年号泰昌。
登基当日,封嫡长子萧越泽为皇太子,卢氏为太子妃,并敕封原大周皇太后乔氏为荣国夫人,原兴元帝武承霄为恭王。
三日后,恭王武承霄拜皇太子为义父,另取别名萧承远,记入萧氏族谱,享亲王待遇。
泰昌帝完全继承大周的领土、兵权、国库、宫殿以及朝廷官员,除少数律法将有变动修改,其余规制暂时不变。
至此,新兴的大魏王朝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实控东吴、江南、安皖、建安、赣西、岭南和百越七省,兵强马壮、国库富足,实力远比旧周更强盛。
与此同时,宋家实控的北方和中原已经进入平稳状态,开始秣马厉兵、筹备战事,停滞了一年的经济发展也重新运转起来,各个方面都呈现上升态势。
此时的南北势均力敌,互相之间呈对立分割之势,宋氏与萧氏彼此防备、断绝往来,隔着南北分界线暗暗较劲,抓紧时间强化着各自的实力。
后世的史书将这一时期称之为“北宋南萧”,乃是分别占据着南北的两个国家势力斗争得最激烈的时候。
这段历史对于后来影响深远,也是无数英雄与枭雄最张扬、最传奇的年代。
当然,此时的英雄和枭雄们还不知道未来的事,他们眼下都有着各自的烦恼。
为了给自己争取更多的时间,他们在面对麻烦时都采取了雷厉风行的手段。
萧家称帝后,江南的不少文人清流纷纷撰书谴责,暗讽萧氏篡位窃国,不惜秽乱宫廷来登上九五之位。
朝廷上也有大周的忠臣遗老撞柱殉国,死前还怒斥萧家父子卑鄙无耻,将来必会不得善终。
民间的舆论更是五花八门,不过重点却更多地放在了桃色传闻上,个别地方甚至敢编排荣国夫人和皇太子的绯闻,将之杜撰成跌宕起伏、阴谋重重的爱情故事。
一时间,由萧家所掌控的南方竟隐隐有了躁乱之势。
萧圣雄担忧政权不稳,二话不说发动了文字狱。
萧家的暗探们集体出动,将所有对萧氏政权存在反叛意识的文章书籍等统统烧毁,胆敢撰写此类文章的文人儒士全部下狱处死,依然忠心于大周、冥顽不灵的前朝遗臣也尽数抄家处斩,手段既凌厉又残酷。
金陵的街道上每天都有携带鸟铳的官兵严密巡查,谁敢妄议朝政就有可能被当场射杀。
经过数个月的血腥镇压,这场躁乱才逐渐平息下来。
无论朝内权贵或是民间百姓,大家都开始对萧氏皇朝产生畏惧之意,新武器的曝光更是让他们转变了想法,一些慕强的官员和文人也改了口风吹捧起新帝父子。
第392章 变更历法
泰昌二年,春末。
萧越泽率领大军开启了征服云滇的战事。
云滇地理环境特殊,境内遍布毒虫毒草和瘴气毒林,萧越泽为了克服这一困难,特意拉拢了云滇的巫寨圣女乌桑。
此时的萧家军手握先进武器,又提前在平西大将军府布下了暗桩,天时地利人和,攻占云滇的战事便进行得十分顺利。
萧越泽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就拿下了云滇,还将平西大将军潘立诚收入了麾下,他派心腹将领接管了云滇之后,立刻将潘立诚调入安皖驻守南北分界线。
这是萧越泽第一次在世人面前展现自己的军事能力,这场胜利对于萧氏皇朝来说也具有非凡的意义。
南方的不少世家文人和朝廷官员,先前一直认为萧家是靠鬼蜮伎俩窃国,虽然表面上奉承迎合着,但内心多少有些看不上萧家的手段,尤其是与一路靠着强大武力征战四方的宋曦相比,萧家父子就更显得上不了台面。
而现在,随着新武器的诞生,以及萧越泽在云滇的大获全胜,南方的权贵和官员都对他刮目相看,萧家的忠臣部下更是信心大增,恨不能让萧氏父子立刻统一了南北。
朝野民间逐渐出现了对萧氏皇朝的拥立和赞美,从前的讥笑唾骂完全销声匿迹,就连萧越泽招安潘立诚这事,最后也变成了美谈一桩。
另一边,镇守安皖边界的潘立诚满心不甘。
他知道自己必会成为萧宋两家相争的炮灰,继续守在这里也不过是坐以待毙,于是派出心腹悄悄给宋家递信示好,表明自己愿意成为宋家在南方的暗桩,为宋曦将来一统南北出一份力。
条件是希望宋曦能保住他的性命,在事成之后赏他一个地方官做安置。
收到信件的宋曦只是冷笑,并不打算理会潘立诚这种投机的墙头草。
此人既无军政才能,也没有人品诚信,以前能盘踞西南成为一方霸主,靠的就只是遍布云滇的毒物而已,为了保命潘立诚可以算计一切,谁知道这种人会不会临阵倒戈、反噬他们?
南方的形势宋曦心里有数,对于云滇的易主也并不惊慌。
根据金陵的探子们发回的消息来看,能令他惊讶的也就只有萧家研制出热武器这件事。
其实萧家的鸟铳和炸药包,与宋家的装备没什么可比性,光是性能和质量就差了他们太多,更别说那迟缓而麻烦的上膛方式。
不过萧越泽是个聪明人,懂得利用一切手段来弥补武器上的短板。
宋曦不会因为自家的武器更强,就随便看轻任何一个敌人,针对萧家的新武器和进攻方式,他们还是得提前设计好应对的方案和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