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门长姐带着空间暴富了(434)

作者: 瑶天折桂 阅读记录

前线的几支宋家军各有任务,留守京城的俞雅岚也闲不下来。

所有后勤补给都得靠她的空间生产,北方的政务也一下子压到了她的肩上。

从宋曦率兵南下的第一天起,她便废寝忘食的操劳着一切事情。

所幸还有严修谨和许永年在一旁坐镇帮忙,负责军政上关于辖地戒严和调兵巡防的各项事宜,协助她打理一些政务上的琐碎,北方各地才能继续维持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为前线将士提供稳定而坚强的后盾。

家中的几个孩子也知道局势紧张,无需长辈们叮嘱唠叨,自发地减少外出、闭门学习,尽量不给父母和护卫们添乱。

年纪稍大的三个哥哥看护着三个弟弟妹妹,除了日常的读书功课,就连吃饭睡觉和玩耍也几乎形影不离。

宋煜今年已经十一岁,作为将来必定会承担大任的嫡长子,他一直都接受着非同一般的文武教育,如今也是跟着母亲或叔伯们在政事堂学习,力所能及地帮忙做一些简单的文书整理工作。

俞雅岚也会在忙碌之余给他讲解一些理政智慧,培养宋煜的政治感知和处世手段。

身为上位者不能不了解基础民生和底层民情,所以闲暇的时候,俞雅岚还会带着孩子们到皇家科研院的实验田里种地,或是服用幻颜丹改变容貌和打扮,然后母子几人一起到集市或乡下,借着购物了解当前的市场供需和物价,听农户或工商业者们闲聊最近的生活。

俞雅岚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长成只知道享乐、不懂得责任的纨绔,因此在素质教育的问题上十分重视。

唯有让孩子们了解各个阶层的生活和困境,他们将来才不会被狡猾的臣下所蒙蔽,说出“何不食肉糜”之类的天真蠢话。

知识面和阅历的扩展有助于增长智慧,孩子们懂得了自身的权力与优势来源于何处,才会明白今日的安稳舒适有多么来之不易,权力与义务相生相辅,他们既然享受了地位带来的权力和财富,将来自然要承担起保护百姓、建设民生的重大责任。

几个孩子也十分乖巧懂事,对于母亲的教诲从不忤逆冲撞,意识到自己与普通百姓之间的不同,他们也不会觉得骄傲自满,更不会鄙夷或欺辱比自己弱势的人群。

母子几人团结一心,在这战火纷飞的乱世里快速成长着,为前线浴血奋战的丈夫和父亲,为那些拥戴和支持他们的人,悄然撑起一片晴朗而温暖的天地。

……

时间在忙碌和琐碎中悄然溜走。

前线不断地传来各种各样的战情和捷报。

由于宋家军的准备很充足,加之兵员素质和武器更胜一筹,萧家的大军一直被他们打得节节败退。

不过萧氏历来擅于阴谋诡计,某些地方的战况也打得十分胶着,但再阴险的算计也敌不过大炮的轰袭,最后的胜利依然会属于宋家。

宋家军每打下一个地方,温经纶和莫元魁便会赶过来接手并安排新地盘的军政。

文官和武将默契配合,大大提升了宋氏政权扩展版图的效率。

俞雅岚在京中开着一场又一场的会议,率领一众官员商讨着新地盘未来的发展规划,不熟悉的领域便请教相关专业的人士,或是派出暗探和调研组前往目的地收集一些资料,然后因地制宜来决定后续的发展。

前线战场、后勤补给以及文武官员的配合,三大版块有序而稳定地运转工作着。

宋氏政权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以空前绝后的无敌姿态迅速扩张着自己的势力。

公元1251年,冬末。

南北两大政权的第一次战争落下了帷幕。

宋曦率领的核心部队顺利打下了安皖和江南,守城将军潘立诚战败身亡,大魏的泰昌帝也被宋曦斩于战场之上。

另一边,云滇和黔贵也分别被叶麒和段振军拿下,这两个省域虽然地形复杂、环境苛刻,但防御力量却是萧氏版图里最薄弱的一块。

负责抵御的主要力量都是巫族之人,他们的鬼蜮伎俩根本阻挡不了神武大炮。

蜀地边城的巫蛊之祸也被顺利解决,巫寨中的无数巫蛊秽物都被彻底销毁。

一直没有明确归属的湘楚被张致远打下,关天磊也为这场胜利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战败的梁骥十分惜命,提前带着残余兵马逃去了岭南。

第394章 巫族禁术

南北交锋的第一场战争,以宋氏的全面胜利宣告结束。

江南、安皖、湘楚、云滇和黔贵五省迅速易主,所向披靡的宋家军士气大振。

此消彼长之下,萧氏皇朝的版图大幅度缩水,一直镇守金陵的萧越泽被迫迁都,带着所有官员和兵马后撤至建安。

次年春天,萧越泽于建安称帝,年号泰和。

正妻卢氏受封皇后,嫡长子萧翰文被立为皇太子。

卢皇后之父卢洵,原本是建安的都指挥使,手中掌握着二十万兵马,英勇善战十分精悍。

萧越泽登基之后,立刻将卢洵封为镇国公,同时将其调去岭南守护西南防线,防止宋氏的大军直接杀入萧家祖地。

卢家与萧氏皇朝荣辱与共,对于萧越泽的安排自然言听计从。

诸如梁骥之流却是生出了异心,不想继续待下去陪萧家人送死。

虽然女儿梁慧心成了新皇的嫔妃,但梁骥还是担忧自己小命不保,攻打湘楚的计划彻底溃败,缓过神的萧越泽还不一定怎么处置他。

最重要的是,他与张致远率领的宋家军交过手,也见识过神武大炮和火铳兵团的威力,萧家的炸药和鸟铳根本敌不过对方,继续打下去也不过是苟延残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