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她不想做德妃(106)+番外
一个是木头木讷的无趣,一个是玉石的无趣。
木头虽有木头的好,却到底不是玉石。
康熙宠了一段时日,也就算了。
这也是没有法子的事。
乌玛禄是个通透的人,只是不愿意讨好,但是有时候冒出的话,叫康熙也忍不住觉着说得入情入理,聪慧异常。
康熙生来聪慧,比起蠢货,更喜欢聪明人。
他平素忙于朝政,实在不喜欢下了朝还要看宫里的阴谋算计,所以才对今日赫舍里素真送人的事那般不耐。
木一点也没什么,如那宜妃,便没有乌玛禄的玲珑心肝儿,但她生得美丽,如枝头三月的桃花,性子又讨喜,又没什么心眼儿。
康熙没什么不喜欢的。
可偏偏,这魏见月木呆呆的,性子不讨喜,也没什么才艺,又比不得宜妃美丽宜人,他也就忘的差不多了。
既然如此,你道他此次东巡为何点了魏见月。
只因他不待见惠妃,当年太子染天花的事,终究在他心里是根刺。
第89章
可惠妃到底是大阿哥生母,他虽心里厌恶,却也得给大阿哥全几分脸面。
他看重太子是真,手心手背都是肉也是真。
大阿哥到底也是他的孩子,他怎能不在意。
他不想带惠妃,带个惠妃宫里的妃嫔,也算全了惠妃面子。
全了惠妃的面子,便是全了大阿哥的脸面。
这里面的算计,没必要说出来。
他见魏见月如此模样,难得的问了一句:“安神汤喝了吗?”
“回皇上的话,奴才回来后就喝了。”
他点了点头,又同魏见月说了几句,提道:“德妃喜爱看书是好事,学会了看书,也就多了个打发时间的。”
“奴才回去就看。”
康熙又顺嘴提了一句:“不爱看书,学个琴棋书画也未尝不可。”
“是。”
康熙嗯了一声,不打算再说,上床歇着了。
公元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因为平定“三藩之乱”,率皇太子胤礽前往辽东关外的永陵、福陵、昭陵告祭。
场面肃穆庄严。
康熙也零星拉了几句家常,无非是将他这些年的国政与成就都与祖宗们说了一通。
告祭回去后,因为盛京官员始终未能找到前几日行刺之人,被梁九功传康熙口谕训斥了一通。
回了屋后,梁九功道:“奴才已经同各位大人说了。”
康熙笑了一声,嘲讽道:“当时叫你出面,便是想让他们心里有数,知我生气,捉拿反清复明的余孽时多使把劲儿,没想到如此不中用。”
梁九功忙笑道:“奴才听说那日行刺的被抓到就自刎而死,跑掉的也不知道跑哪儿去了,旁的都是休养生息的百姓,几位大人也是尽力了。”
“我知道。”康熙道,“他们是跟着老祖宗打江山的,也有功劳,我也不想让皇祖母和皇额娘担心……不然,还有他们今日在崇政殿跪着的事?”
梁九功听明白了,康熙在多种考量下,保了他们的官职,但是已经心生不满了。
他想着那几位大臣送上来的银钱,打算一会儿出去提醒一二。
康熙敲了敲桌子,道:“罚他们半年俸禄,去吧。”
梁九功退了出去。
几位大臣跪恩不说,又退下重新布置皇上身边的驻守人员。
已经出了一次意外了,可别再出现第二次。若有第二次,只怕他们这顶戴花翎不保。
告祭完,并未急着回去,康熙打算多在盛京待上一段时日。
二月二十三日行围时,途中遇到三虎,康熙射死了两只虎,太子胤礽射死了一只虎。
下了马,擦去汗珠。
康熙见林间其他人打猎,并不上去,只在一边儿同太子胤礽说话。
“你和老大、老三处得怎么样?”
太子胤礽道:“我不喜欢老大,老大话不多,也不爱理我,这几年倒不欺负我了。老三柔柔弱弱的,我也不喜欢。”
“不欺负你就好。他年纪大了,也懂事了。”康熙应道,问他,“老四呢?”
“还好?”
“那你多和老四亲近亲近。”
“好。”胤礽答应的爽快,“我去过佟妈妈那里几回,见过老四,老四那不丁点儿的,等他可以跟着读书再说。”
胤礽经常和康熙在一起,对康熙比别的天家父子多了几分真情,说话也直来直往,没什么忌讳。
康熙也不在意,闻言道:“这次你打下的虎皮你是自己留着还是……”
“儿子打算自己留着。”
“那也好。”康熙笑道,“到时候我让他们弄完了给你送去。”
“好。”
康熙想了想,最后还是解了胤礽的禁令,他道:“这回回去了,你带老四去见见你德妈妈。”
胤礽偏头看着他,拿着弓箭点了点地。
“怎么了?”
“无妨,儿子知道了。”
听到胤礽这么说,康熙没再说什么了。
二十五日,因罗刹国侵扰中原东北地区,太子胤礽随康熙到乌喇地方视察。
巡幸疆土,康熙指着辽阔的疆域,告诉太子:“这以后都是你的江山,你当勉励啊。”
太子应道:“儿子记下了。”
等紫禁城接到消息,已经到了开春三月。
永和宫中,屋外叮当乱响,有絮絮声音。
琉璃打外进来,端着一碟牛乳酪,道:“袁青青去问了,说是皇上早些时日就安排好了,到了时节才来的,说是要种什么紫藤花。”
三月,正是紫藤花播种扦插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