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她不想做德妃(121)+番外
若是论禅,溟波禅师也比不得他。可若是说起神鬼仙佛,他便无话可说。
他若为了钱财外物更改了自己的本性,他又何苦修行这半百之年,不如早早找个地方圆寂去。
乌玛禄许久才回神,心里仿若压了一块儿沉重的东西,她也曾对康熙说过“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如今这问鬼神的人轮到了自己。
也不得不说一声讽刺。
她慢慢整理着自己的想法:“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上有所好,下必从焉。”
她似乎理清了些,她平静道:“比起这些鬼神之说……比起我自身爱欲偏好,我更该希望的是世人能好过分毫。”
她虽被舐犊之情遮掩了心绪,如今心里也还是有几分难过,可她毕竟颇为聪慧,很快的清醒过来。
止慧禅师闻听她言,微微颌首,道:“贫僧入宫时,有檀越已告知贫僧此事,贫僧别无长物,但请檀越割爱,容云居寺为檀越之女念经祈福。”
“禅师不是不信?”
“世如苦海,世人皆苦。若是举手之劳能免他人痛苦,为何不做。”
乌玛禄合十道:“禅师大德。”
止慧禅师来时就有人告知了他,关于眼前女子的执念,他是本着化解来的,又怎会行百者半九十。
他道:“不知檀越可曾听过佛门鬼子母神的典故。”
“听过一二。”乌玛禄平静道,“若禅师不介意,还请讲上一讲。”
止慧禅师为她讲。
传说古代王舍城有佛出世,举行庆贺会。五百人在赴会途中遇一怀孕女子,女子随行,不料中途流产,而五百人皆舍她而去。
女子发下毒誓,来生要投生王舍城,食尽城中小儿。
后来她果然应誓,投生王舍城后生下五百儿女,日日捕捉城中小儿食之。
释迦佛闻之此事,逐趁其外出之际,藏匿了她其中一名儿女。鬼子母回来后遍寻不获,最后只好求助释迦佛。
佛说:你有五百个孩子,少一个就着急,而寻常人家只有一两个孩子,被你吃了,那又该怎幺办呢?
佛劝她将心比心,果然劝化鬼子母,令其顿悟前非,成为护法诸天之一。
乌玛禄听完后安静等止慧禅师说话。
止慧禅师道:“虽是典故,道理却是相通的。”
乌玛禄点头道:“便正如那故事中的鬼母佛一般,说到底也不过是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伤害他人时,如同伤害自己伤害自己的亲人,又如何下得了手。”
那些为自己为自己在意的人去作恶的人,只需想一想,他们为恶的内容若是落在自己身上,他们愿不愿意,便会止住恶念。
便如杀人的人,他们只需要想,自己若是被杀,自己爱重的人被杀,他们可有分毫愿意,便知晓了,他人也不愿意被杀。
无非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往古来今,概莫能外。
乌玛禄本性纯善通透,少有恶意,自是从未想过要因为自己孩子死去的事去伤害他人。
第96章
她自己尚且会因为自己孩子死去而难受,她又怎能忍心去伤害别人的孩子?
“檀越能如是想,再好不过。”
乌玛禄虽知止慧禅师不欲谈大千世界,六道轮回,但她对于自身的事耿耿于怀,多加思考后,又忍不住再次问道。
她道:“我有一个疑惑,想听听你的意见,而你我只做猜测,不论真假。”
“檀越请讲。”
“《桃花源记》中,武陵人得入桃花源,却终不可复得,旁人也寻不见,或许是那桃花源算作另一方世界。”乌玛禄道。
“可以如此看。”
“那若有人误入桃花源,找不着出来的路,禅师以为此人当如何?”
“平常心对待。”
乌玛禄侧首看向他:“禅师请细说。”
“佛家讲缘。”止慧禅师道,“武陵人误入桃花源是缘,离去是缘。缘来缘去,不必执着。缘散再不得入。”
“若有人误入桃花源,找不着出来的路。那便是缘分尚未尽,若是尽了,自然知晓离去的路。既然如此,不如多看一看桃花源内风景。”
“既来之则安之。”
“你我无一物,灵台生金慧。
三千大梦觉,方晓我是我。”
乌玛禄安静的听止慧禅师宣讲。
她想,的确,浮生若梦,梦里梦外皆是梦。
若现代是真实,那么此时又如何不是真实。
但她却颇为固执,她问:“可若是这武陵人在桃花源中,始终想着武陵呢?”
止慧禅师在冥冥中仿佛明白了什么,他双手合十,庄严的宣了一声:“阿弥陀佛,那便想着。”
“世间生灵各有来处,各归去处,檀越只要不行恶,做什么皆是可以的。”止慧禅师道。
“既然无一物,行不行恶便也不重要了。”乌玛禄故意道。
止慧禅师微微笑道:“虽无一物,又怎无一物。”
“多谢禅师。”乌玛禄双手合十行礼道。
云空未必空,欲洁何曾洁。幻中妄浮屠,于是亦为真。
乌玛禄又向止慧禅师请教了一些自己观看书籍时的疑惑,止慧禅师一一解答,颇为耐心。
末了,止慧禅师带了些许惋惜:“可惜了。”
“可惜什么?”乌玛禄不解道。
止慧禅师闭口不语。
乌玛禄笑道:“我是真想知道,禅师尽管说,于我来说,也不过是以人为镜,照看自身灰尘。”
比起六祖慧能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