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她不想做德妃(248)+番外
如今却是他正式迎娶嫡福晋的日子。
谁叫合出来的良辰吉日是现在呢。
康熙打仗,回不来,但也命人赏了新婚贺礼。
四月初一,康熙写信回去,告知众人,他会在夏至前后回到京城。
这消息自是传遍了后宫。
宜妃闻言后笑道:“画意,你可得提醒我,皇上要在夏至时回来,我给他备着。”
“备什么?”
“酸梅汁。”
画意默了默道:“是。”
宜妃喋喋不休道:“那般热的天气,回来喝上一碗冰的,这才叫舒坦。”
画意笑道:“还是主子考虑的妥当。”
而另一封信,是让侍卫运输七格格棺木到五台山白云寺。
侍卫去办了。
另一边的康熙看着主动投诚的人,一一笑纳。
不得不说,此次打仗,格外顺利。
噶尔丹的左右亲信听说清军来到,纷纷投降,愿意做清军的向导。
康熙见此次战事不难,便于四月回銮,战场交由董鄂费扬古。
董鄂费扬古后来上疏道,闰三月十三日,噶尔丹已经喝下毒药死去。
康熙遂率百官行拜天礼。敕诸路班师。
后,董鄂费扬古回京后报道:噶尔丹死后,策妄阿拉布坦便成为准噶尔部的统治者。
第153章
此仗大捷。
七月,以朔漠平定,遣官告祭郊庙、陵寝、先师。
有大臣以噶尔丹既定,请康熙为加太后徽号为寿康显宁。
康熙略微犹豫后,将此事搁置。
下朝后去宁寿宫给太后说了这件事。
太后摆手道:“凭的劳民伤财的,没这必要。我又不在乎这些虚名,算了吧,算了吧。”
康熙道:“皇额娘既然这样说,那便按皇额娘的意。”
康熙以太后不愿受尊号,而拒绝了此次加封。
大臣请了三回,皆被拒了。
虽是拒了,但康熙还是往太后宫中送了些东西去。
太后笑道:“我又不是小姑娘,哪需要你这样哄了。”
康熙只道是:“儿子的一片孝心,还请皇额娘莫要拒绝。”
太后笑着收下,又询问康熙:“如意的事怎么样了。”
“礼部正在办。”康熙道,“到时候办妥了,儿子再给皇额娘说。”
太后点头,虽有迟疑,但还是同他说起了另一件事:“太子妃前些日子来请安时,说是太子……跟下人有些……腌臜。”
康熙不以为意:“太子若是有喜欢的,封她做个侍妾就是。”
太后驱散了下人,才低声道:“男子怎么封为侍妾。”
康熙拿着茶杯的手一顿:“儿子会叫人去查。”
太后叹了口气:“还有,十四已经好些日子没去尚书房了。”
“德妃没管?”
“没有。”
康熙点头:“儿子知道了。”
他坐了会儿,先回乾清宫处理政务。
他让人找来内务府大臣,让他们去查毓庆宫勾上悖乱之事。
内务府大臣领命去办。
他心中记挂这些事儿,难免有些看不进去奏折。
心烦意乱下,他打算出去走走。
梁九功此时捧上来礼部呈上的奏折。
康熙看了一眼:“放下吧。”
梁九功道:“皇上,这是礼部送来的,有关四格格婚事的事宜。”
康熙拿过,翻开了起来,但他实在无心注意,只道:“让他们就按这个办。”
“是。”梁九功退下了。
康熙去了永和宫。
乌玛禄正在看书,见他来了,放书行礼,康熙拉起她坐下,看了一眼桌子上的书。
他问她:“十四不读书这事儿你知道吗。”
“知道。”
“你不管。”
“不读就不读吧。”乌玛禄平静道,“总该让他吃吃苦头。”
乌玛禄并不是一味溺爱孩子的人。
她由来觉得,所谓父母,不仅要养大孩子,不仅要教孩子为人处事,还要教孩子成为一个健全的人。
康熙被她堵得一噎,看向琉璃:“把十四叫来。”
十四知道康熙来,早就躲了起来,找了半天,连带永和宫的宫人都下去找了。
最后在乌玛禄库房的柜子里找到的。
他成了小花猫,睡着了。
小太监抱着胤禵复的命。
康熙恼道:“这就是你养出的好儿子。”
“这也是爷的儿子。”
康熙气道:“明天把他给我带过来。”
“是。”
小太监抱着胤禵下去了。
出了门,胤禵悄悄的睁开眼,又闭上,忍不住埋头笑了起来。
好耶,躲过一劫。
康熙坐下,重重的放下茶杯:“就没一个叫我省心的。”
乌玛禄将茶杯推给了他,含笑道:“谁又惹着爷了。”
康熙摆摆手:“无事。”
乌玛禄应了一声,低头翻书。
康熙拿过她手上的书,自己从头看起。
乌玛禄不与孩子气的他计较,侧身拿起《资治通鉴》看。
康熙匆匆翻过,看着结尾:大怨大仇,势不能报,今世皆配为夫妻。
他笑了笑:“有点儿意思,我先带回去看看。”
乌玛禄嗯了一声:“记得送回来,可别又不让奴才看。”
康熙笑她:“你少看些杂书才是。”
打了个岔,康熙也缓过劲儿了,他想起来一件事:“老四今年就该及冠了。”
“是,冬月及冠。”
康熙微微点头:“成人了,就不该和小孩子一样。”
“是。”
康熙坐了会儿,打算回去看奏折,他带着那本《醒世姻缘传》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