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之她不想做德妃(306)+番外

作者:素小离 阅读记录

醒迟长老道:“玄烨,走吧,去过你自己的人生。”

他闭上眼。

康熙迟疑着退了出去,他将七情镯放于袖中。

不多时,主持遣僧人来报,说是醒迟长老下午圆寂了。

问了问时间,差不多是醒迟长老和康熙见面后不久的事。

康熙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

一直避而不见的皇父,这次见他,只为交待后事。

他竟连哭也哭不出来了。

他在醒迟长老棺木前久坐,听着梵音绕耳。

他什么都没想,却感到了悲苦。

想哭,却又哭不出来。

乌玛禄陪他坐了会儿,让宫人给他备好热茶,又吩咐胤祯和胤祥多照顾着些康熙,才下去歇息。

夜里,尹双儿来报,说是琉璃去了。

乌玛禄躺在床上半晌,才支起身,披好外衣,去厢房看琉璃。

琉璃年岁比她还大些,早已退了青春年华,如今年过半百。

乌玛禄坐在琉璃身旁,神情平静的看了好一会儿,吩咐尹双儿:“叫人来为她装敛吧。”

她伸手摸了摸琉璃规整的发髻,她说:“她生前最好体面。”

尹双儿心里难过,劝道:“琉璃姐姐梦里走的,主子不要难过。”

“没事。”乌玛禄看向她,“快去让人准备吧。”

乌玛禄摸了摸琉璃冰凉的脸颊。

她喃喃着:“好姑娘,你去吧,去吧……”

若有来生,莫要再投生到这些年代,做什么奴才了。

愿你来世,生在春风里,走在阳光下,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她从来都未曾将身边人看作是奴才,琉璃更像是她妹妹一样。

她将自己常用的手帕随琉璃入棺。

康熙遣人来请她。

她到了醒迟长老的院子。

康熙让她与自己同坐,乌玛禄坐下。

康熙说:“我听说,你那个叫琉璃的宫女也去了。”

“是。”

康熙叹道:“她是个忠仆,便以贵人之礼下葬,陪葬在醒迟长老棺木处吧。”

康熙说:“埋葬地是我特意让人算的,是块风水宝地。”

乌玛禄真心实意道:“谢谢你。”

康熙握着她的手,微微摇头:“你我之间,不必客气。”

“我其实从未想过要和你白头。”他突兀的说起了这话,“你让我觉得恐惧。在你面前,我仿佛变得不是我了。我总想着,等有一日,腻了,便冷落你。”

他抬首望天。

屋外,天已暗沉。

“这一生,我和好几个人都许过白头,唯独和你没有。到头来,却是你陪在我身边。”康熙并不需要她的回答,“也许……总是天意弄人吧。”

“这世上事,是说不准的,未必都能得偿所愿。”乌玛禄回握着他的手,看向他,“谁与谁,都不过是同路一程。”

她知道他不愿意听这些大道理。

所以,她说:“我所能陪你的,也不过是我的一生。余下的,不敢多许。”

这样的许诺,总让他觉得不够。

但他已经不知道,还能再强求什么。

乌玛禄不再说什么,而是静静陪伴。

他不安的心,渐渐的落了下来。

他困倦的开始打瞌睡。

乌玛禄让胤祥和胤祯把康熙抬到床上歇息。

乌玛禄吩咐他二人:“这些日子,你们多辛苦些。”

“是。”

两人虽不对付,但不会在这些事上找麻烦。

乌玛禄离开了。

几位后妃和皇子,轮换着陪康熙。

康熙在醒迟长老停灵七日后,才走出房间,让人准备回京的事。

临行之前,康熙御赐其一块石碑,碑文为“当堂常赏”四个大字,其碑上布置,如铜钱般,上为“当”字,下为“堂”字,右为“常”字,左为“赏”字。

三月初五,巡幸队伍回京。

回京之后,未过几日,御史参劾户部堂官希福纳等,侵贪户部内仓银。

康熙遣人去查,由和硕雍亲王胤禛监察。

他自是有所考量。

几个孩子中,独胤禛最不会和稀泥,秉公直办。

第179章

银钱有关之事,必定官官相护。

交给胤禛,他放心。

他等忙完政务,去见了太后一面。和太后说起了皇父临终遗言。

太后闻言,轻轻摇头:“随他去吧。”

她原是恨过他的。

她也并非自愿来到这个紫禁城中,她与他本是同等可怜。

他却从未怜悯过她,不肯好好待她。

可她做错了什么呢?

她怎能不恨他?

可如今,半生已过。

他去了,她也老了。

这些事情再计较,也没有什么意思。

她与他,今生今世皆已荒芜,便没什么可计较的了。

人总是这样的。

争名夺利,汲汲营营一辈子。

到头来,一死便万事皆空了。

太后平静的,邀请康熙留下用膳。

席间,太后和康熙聊了聊胤祺的事。

“胤祺府上,说是又要添丁了。”说到这里,太后叹了口气,“若是如意还在,恐怕也有孩子了。”

康熙沉默了会儿:“如意福薄……”

他并非真的不爱如意,只他向来知道,顾死的,也得顾活着。

如意终究已死,若是太后和德妃为如意久哀,损了身体,反而不值当。

康熙转了话题:“过些日子让胤祺那小子带府上孩子进宫瞧瞧您。人多,也热闹。”

“好。”太后应下了。

过得几日,和硕恒亲王胤祺同其福晋,带着府上孩子,进宫见太后。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