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云巅之上(60)

作者: 明玥希 阅读记录

其实,卓妮也不是没有骨气,而是,安安的病让她不得不塌下脊梁骨去勾//引顾铭远的。

卓妮深吸一口气,看向杨晓茹,道:“阿姨,对不起,我刚才不是针对您!”

杨晓茹笑着摆手,“看你这孩子,我还不知道你是什么人了?我跟你置什么气?好了,要不要吃夜宵,我去给你做?”

卓妮,“不用。”

“那就去洗个澡,早些睡吧!跑一天了,一定累坏了。”杨晓茹道。

卓妮,“谢谢阿姨!”

杨晓茹,“别一口一个谢的,多见外了。”

方婷带着小妞去洗澡,对卓妮说,“你来帮我给丫头洗澡。”

卓妮说,好。

洗浴室里,方婷抬手就要打卓妮,卓妮吓得眼睛都闭上了,方婷的手又收了回来,愤懑道,“你脑子被狗啃了吗?你把她气走了,这日子怎么过?她一年给你省了几十万,什么都能干,你眼瞎心盲了?”

卓妮深吸一口气,“我不都给她道歉了吗?”

方婷,“人要脸,树要皮,你当着她的面儿说她儿子,就等于是在撕她的脸皮。”

卓妮,“那怎么办?说出去的话也收不回来了。”

方婷,“人家是为了自己儿子而已。”

卓妮,“可我就是不想跟她儿子有牵扯啊!万一他哪天翻身了跟我抢孩子怎么办?”

第63章 他想干什么?

方婷说,“那是未来的事情,我们现在要考虑的是先把这两年平安度过,等安安彻底康复了就回国。那个时候,我们谁也不用怕了。

妮妮,我们娘儿俩这些年过的什么日子,你不清楚吗?学会审时度势,你当着她面骂几句她儿子除了嘴上痛快,能有什么好处?”

卓妮,“我知道了,你别说了。”

小女孩把水打的啪啪响,水花溅了母女俩一脸,方婷这才停止数落卓妮。

卓妮笑着逗女儿,“小妞妞是不是也听不惯婆婆唠叨妈妈了是不是呀?”

小姑娘咿咿呀呀,嗯嗯啊啊个不停,欢乐的不得了!

顾铭远这次离开后再也没有来过,不过他会在卓妮不在的时候和杨晓茹通话,顺便跟安安说说话,杨晓茹也会拍俩娃的视频发给顾铭远,但,她再也没在卓妮面前提起过顾铭远。

时间久了,杨晓茹和方婷会在卓妮上课的时候开车带俩娃出去见顾铭远,大家都心知肚明的,就是没人告诉卓妮罢了。

他们在她眼皮子底下玩的这些把戏,安安再怎么聪明再怎么高智商也有打盹的时候,毕竟他还是个孩子,所以,卓妮什么都知道。

一年后,卓一安第三次大检,结果很好。

卓妮问医生孩子可以坐飞机或者轮船,医生说没有问题,但为了避免不可控因素发生还是再观察半年。

卓妮原本是想着如果没问题的话就让母亲先带着俩孩子回北城去,这样一来杨晓茹也就没有呆这里的必要了,她也就不用租房了,住学校的公寓便宜很多,等她读完高护拿了毕业证再回去。

既然如此,那就再坚持半年吧!

这天,卓妮放学回家后,家里来了俩陌生的男子,东亚面孔,西装革履,看上去也就三十左右的样子,应该是某个行业的精英。

“妈,这两位是?”卓妮愣在门口道。

其中一男子上前,恭敬,道,“您就是卓妮女士吧!”

卓妮点头,“是,你们是?”

年轻男子扶了扶金丝框眼镜,说,他们是某某律所的律师,是来给卓妮送房产证的。

“房产证?什么房产证?”卓妮警惕看着面前的人,道。

男人从公文包里拿出一文件袋,给卓妮,说都在里面,让她打开看看。

卓妮打开是一本房产证和房产使用书,房主是卓一安,但,卓一安年龄不够,卓妮是监护人,等于这房子也有卓妮的使用权。

房子的地址就是他们现在住的这栋乡村别墅。

卓妮看着对方,“我没有买房子,你可能搞错了。”

男人,说,“桌女士,这房子是顾总买给卓一安的。您是孩子的母亲又是他的监护人,这房子您也有使用权。”

“哪个顾总?”卓妮确实快把顾铭远这个人忘记了,但是,不可能彻底忘记,只是不想接受他这番“好意”罢了。

“安航号轮船公司董事长顾铭远先生。”律师公事公办道。

卓妮呵一声,道:“他这么快就又当老板了?”玛德,好生气。

律师不由抽了几下眼角,“是。”

这家航运公司的大股东本就是顾锦丰,顾家说起来最早也是从航运起家的,只是后来国内发展突飞猛进,陆运和空运很快就替代了航运,顾铭远的爷爷顾老爷子就把国内的航运关了,成立了一家拆船再重新翻修组建二手船的公司,一下子就发展起来了,赚的第一大桶金就在这边入股了一家航运公司,毕竟有些地方必须靠航运,但,国内没有必须靠船运的地方,短线船运在国内只能赚点小钱养家糊口。

所以,顾铭远本就是这家轮船公司的继承人,他正式接手后就更名为“安航号”轮船公司了。

卓妮警惕道,“他到底想干什么?”

律师,“我们只是奉命办事,不敢猜顾总的心思。”

杨晓茹打圆场,道:“妮妮,这两位都是铭远合作的律师,他们俩也只是奉命办事,你把房本收了他们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其他的等有机会了问铭远吧!”

卓妮气的胸口起伏不定,一口气卡在心口上不来下不去。

顾铭远这算盘打得好,他的船务公司用俩孩子的名字命名,又给安安在这里买了房子,这不就是变相的把俩娃当成他自己的娃了么!

上一篇: 新欢外交官 下一篇: 一霎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