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青春与爱的困惑:一直不说永远(10)

作者: 贾童 阅读记录

信是茜伶交给我的,自习课上,她特意抢了我旁边的位子。

信的末尾说:我想和你做朋友,不管你答应不答应,你能看到这里我已经很感激了。

做朋友而已,有什么不好呢?我合上信纸,看到茜伶询问的眼神,不假思索地点点头。

茜伶赶紧回过头,对后排打了一个V的手势。

“龟这么好的男生,以前以后都再难找到了。”茜伶跟我说。

我点头,“他是很好。”

卫伟的善名谁人不知?他有零食从不藏起来,一定和大家分,哪怕自己没得吃,或者只吃一两口。谁经济紧张没钱吃午饭,他一定会买个便当送过去。这些事所有学生都知道,要说全校口碑一致风评全好的学生,那绝对是他没错。

他有很多朋友,我有什么理由不能成为其中之一呢?

我万万没有想到,这是一封情书。

卫伟不知道从哪里得来的消息,知道我经常因为时间来不及懒得吃早餐,从收到他信的第二天起,我的课桌抽屉里必然有可以充饥的东西。像煎饼,包子,饼干,三明治等等,他的煎饼也不知道是在哪家买的,味道特别好,量又多,吃起来简直有做神仙的感觉。

我很不好意思,好几次跟他说:“不要给我带早饭了,我现在每天都吃早餐。”

可是他说:“那你就留着当课间餐,反正第三节课下了之后差不多也该饿了。”

茜伶也说:“卫伟这人就是忍不住关心人家,反正他对其他人也这样,你就留着好了。”

我可没办法像茜伶一样心安理得。除了家里人,我还从来没受过别人这么大的物质恩惠。我想方设法要还这个人情,就约他和茜伶一起去那家点心店,可是吃完了结账的时候,我们同时递出钞票,老板毫不犹豫地接过了卫伟手里的钱。

除了我,所有人都觉得理所当然。

←虹←桥书←吧←

第13节:一直不说永远(13)

我不敢再请他吃东西,否则我欠的人情会滚雪球似的债台高筑。

卫伟依然锲而不舍地往我的抽屉里塞早点,其实我已经因为他戒掉了不吃早餐的习惯,可他置若罔闻。

后来我因为报社集体的出游活动,到外地去了一个星期。回来上课,发现抽屉已经被早点塞得放不下书包。那些食物大部分坏掉,发出难闻的味道。

我花了一个上午的课间休息时间清理抽屉,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天气回暖以后,高三的几个男生以学校名义组织了一支足球队,跑去和大连万达球队练习。居然给他们踢出了点企业的注意力,有家食品公司看中这支潜力股,决定赞助包装他们。学校虽然重视高考,但并不至于把其他出路一一封死,校领导很热情地接待了公司的老总和代表,并且把签约仪式安排在学校的大礼堂举行。

我一无所知地在教室里上着自习课,直到雪跑来。

“小年,出来!”

所有学生都诧异地看看她,又看看我。

我一边思索着那道几何题一边挪出去,“怎么了?”

“大礼堂现在正开新闻发布会呢,你还在这里傻着!”

“啊?什么发布会?”

“来不及跟你解释,快点跟我去吧!”

“哎,我这正上课呢……”

“你不是报社记者吗?这可是大新闻!”

雪把我一路拖到大礼堂,我挣扎着叫:“我没带记者证——马甲也没穿——还有名片——”

我们一路飞驰,冲进大礼堂。

门口的桌子上放着来宾登记本,我迟疑着拿起笔,在上面签了个名字和身份,雪不假思索地把她的名字签在我旁边,表示和我一起。

容不得我细想,她拉着我找了个位置坐下。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呀?”

雪开始给我解释来龙去脉。在我明白个大致的时候,她眼睛盯着最前排的一个人,“那个是市电视台体育栏目的徐凯吧?”

我没工夫看电视,就算看也不会注意体育栏目,自然更别提认识体育栏目的主持人。雪推推我,“去,问他要张名片。”

“这,不太好吧?”什么主持人不主持人,对我来说就是陌生人一个。

可是雪没妥协,“你一定要去。”

“还是你去吧,你比较擅长交朋友。”

雪瞪了我一眼,“我去顶多要个签名!要那个有屁用!你怎么说都算是他半个同行,同行才能要名片,懂不懂?”

她说着掏出皮夹,“上次你给我一张你的名片,我还留着,你就把这个给他,然后问他要名片。”

我只好站起来,硬着头皮走过去。

“您、您是徐凯吗?”我递上名片。

他停下做记录的笔,抬起头来接过去,看两眼,然后很从容地自口袋里摸出一张名片给我,“你好。”

我赶紧拿着,说一句“打扰了”,就匆匆地离开。整个过程如此简单,我松口气回到雪的身边,把徐凯的名片当完成任务一样交给她。

她看了看,又还给我,说:“好好留着,会有用的。”

事实证明,雪的确是一个神机妙算的女孩,她的每一个举动都为以后的目的埋下伏笔。

那年是98年,6月份的时候,世界杯开始了。

学校里的男孩话题莫不与之相关。课间,课上,食堂,教室,走廊,甚至办公室。就连老师上课的时候也忍不住点评一两句昨天的比赛:谁谁踢了个超级臭球,真是蠢到没治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