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盛宠医品夫人(1596)

作者: 琴律 阅读记录

严弘文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本以为皇上会立即派人拿涪陵王问罪,却没想到是要拖延?

夜微言似乎也意识到刚才的话语多有不妥,“朕这么做也是为了大魏整体的国情考虑,难道朕要为了西北而不顾整个国家吗?”

这话听在严弘文耳朵里更像是质问,他无话可说,因为夜微言强行把西北和大魏放在一起让严弘文选择。

答案呼之欲出。

严弘文眉头紧锁,哑口无言,想不通为何要这样相比,西北难道就不是大魏国的一部分吗?

但他能想到的所有反驳之语都十分苍白无力。

“皇上!”

严弘文想要说什么但却被夜微言直接打断了。

“好了,不必再说了。”

严弘文垂首不语,气氛一时间有些憋闷。

夜微言却起身走到一旁,颇有几分语重心长,“驸马爷应该多为国家考虑,从大局出发,而不是仅仅将眼光局限于一处。”

面对夜微言的若有似无的指责,严弘文无言以对,只能不自觉把头垂得更低。

“试想一下,就算朕这次急着用西北的事治罪涪陵王,那也是治标不治本,甚至无法动摇他盘综复杂的根基。”

严弘文低头不语,没有接话。

因为严弘文不知此时能说些什么,又该说什么。他听了夜微言的话不免有些心灰意冷,怎么也想不到皇上会是这般反应。

夜微言见严弘文不说话,语气也稍有缓和,“所以在朕看来,只有找到时机将涪陵王的势力连根拔起,才能一劳永逸。”

严弘文沉默不语。

“就容他再猖狂些时日,因为朕要看看,到底还有哪些人是他的同党!”

夜微言双眼微微眯起,露出几丝危险,拳头不自觉握紧。

第六百九十章 诬陷

见夜微言心意已决,严弘文知道自己多说无益。

但是严弘文心中执念在不停翻滚,他真的很想问皇上一句,“西北的百姓怎么办?我们等得起,但是他们却等不起!”

但这些话几次都到了嘴边,严弘文却没有勇气说出来。

严紧紧咬着下唇,他勉强不让自己吐出哪怕一个字。他太用力,嘴里尝到一股微甜的铁腥味,竟是连嘴唇都咬破了。

这次进宫面圣,严弘文没有从夜微言那里听到哪怕一句对西北灾情的担忧。

夜微言对西北百姓的冷漠让严弘文心寒,那种表现在面上的冷漠,看不到丝毫同情,更别说缓解灾情的措施,什么都没有。

这些都是严弘文在来之前没有料到的,他只觉得心神俱疲,好像之前所有说过的话都只是在浪费口舌而已。

严弘文抬起头想最后看一眼夜微言的态度,兴许还有一丝转圜的余地。

但他的目光先扫到了御案。

花费他好几个通宵才起草完成的奏折,此时就被随意的丢在角落,很可能在他走之后,就不会再被人翻开看了。

严弘文的神色有几分自嘲,眼神也暗淡下来,脸上看不出一点神采。

大概是感受到严弘文的的失落和不满,夜微言斟酌片刻,又开口感慨道:“朕是一国之君,凡事都要从大魏出发,还望驸马能够以大局为重才是。”

严弘文身形一震,根本无法反驳,只能拱手点头,恭敬地应道:“微臣明白,臣谨遵旨意。”

夜微言满意地点了点头。

严弘文咬着牙,脸色也不怎么好看。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夜微言的身份是皇上,不然也不会拼上这条命也要进宫面圣。

因为整个大魏国只有夜微言才能出面治夜微澜的罪;

也只有夜微言的一声令下,才能解救西北百姓。

但正因为夜微言是皇上,所以他才要从大局出发,才会做出此番决定。

可是严弘文却无法用这样的理由说服自己。

如果皇上说的“大局”是以牺牲百姓利益甚至生命为代价,那在严弘文看来就是本末倒置,只会让人愈发寒心,万人之上的皇帝竟是如此冷漠无情!

严弘文也不记得自己是怎么离开御书房的,心不在焉地告退之后,他就浑浑噩噩地出了宫门。

待他反应过来的时候,人也已经坐上了马车。

他脑海中挥之不去的都是夜微言在御书房说过的话,每一句都被严弘文牢牢记在了心里,一字不差。

严弘文甚至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从一开始就做错了。

如果他没有进宫去见皇上,没有将奏折和西北之事和盘托出,或许也不会像现在这般意志消沉。

自然而然的,严弘文想起了梁霄对他说过的话。

想到这,严弘文扯了扯嘴角,露出一丝苦笑。果然什么都被梁霄猜到了,就连这个结果,他肯定也早就知道了。

但严弘文自己偏偏不信邪,他被自己心中那股所谓的“正义之火”烧昏了头脑,满脑子想的都是以一己之力弹劾夜微澜。

结果,给了严弘文一记响亮的耳光,他本想撸起袖子大干一场,但夜微言的表现却给他兜头浇了一盆凉水。

严弘文没想到自己也会后悔,后悔没有听梁霄的话,还有熙云公主的劝说,哪怕再等等,他也不会像现在这样郁闷了。

西北之事,还有夜微澜,都已经被皇上下了结论,严弘文也不可能不识相地硬凑上去。

正好,他也能趁着空档好好操办严景松的丧事。

而此时,夜微澜却安心待在官驿内。

他知道严景松已死的消息之后,还没有离开过书房。

他靠坐在椅背上,手指轻轻点在桌上,发出有节奏的敲击声,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上一篇: 卿本包袱 下一篇: 公子他悔不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