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监后门的火锅店(146)
乔琬在狱中听见这消息,露出一笑,机会来了。
北地苦寒,时有叛乱,唯先帝末年与今时闹最凶。
乔琬呼来狱卒:“我有一法,求见陛下。”
其他酒楼食肆都传开了,乔小娘子竟献上了底料方子,抵了牢狱之灾!
在他们慌慌张张四处打听这方子的时候,皇帝亲自切断了消息渠道,带着方子亲征了。
——
徐璟外放时,北地已一片欣欣向荣,只等三年期满,政绩斐然。
表面受贬外放,实为皇帝的保护。
三年期满,回京述职。
等待期间,二人亲事亦是水到渠成。
那是一场什么样的亲事。
简单到只有友朋,没有亲眷,除了乔家的几位女眷帮着操持,还有二郎乔垣代行兄长之责。
二人没有高堂,李祭酒最能作为代表,受小夫妻之礼。
成亲前,乔琬给父母和阿兄上香祭拜。
乔大娘看着有些唏嘘,她也曾订过亲,那时候,乔家主动退了亲事,未婚夫一家却怕不被上头放过,便落井下石,向黄家投诚,她也因此看清了对方,到如今这个年龄,已经生不起少女时的情思,但看着妹妹幸福,她亦高兴。
沈贵妃与杨娘子来添妆,出手阔绰,感觉要穷尽自个库房里的好东西给她,乔琬有些体会到了一夜暴富的感觉。
不过又想想,这些都是人情,日后杨娘子家嫁女,她亦要还回去的,乔琬颇感压力。
不得不说,还是女子的眼光好,挑的首饰、缎子个顶个的漂亮。看皇帝之前赏的那些,贵重是贵重,值钱货、撑场面货,却不是样子货,只能留着压箱底,以后再传给小辈。
这场亲事中最得意不过李祭酒,一边是自己关门弟子,一边是邻家女娘,都是看着长大的故旧。
时不时寻老友喝酒,总要提起二人当日来自己家中请他出席的场景炫耀一番。
沈大学士不堪其扰,又有些小嫉妒,心想我与乔弟当年也是无话不谈呢,五娘怎的不寻我。
当然是宫中沈贵妃盛宠不衰,太惹目缘故,落在有心人口中又好像是他们想与皇帝攀亲戚一般,有口难辩,索性避开。
她还是费心安排周全了这些,再看刚回京述职,准备升官了的徐璟,便不大高兴:“怎得你就这般清闲。”
徐璟有些冤枉,他被聘礼等事缠住无法脱身,还有老师与沈大学士拉着他喝酒,问他这三年见闻,又即兴考他政见。
特别是老师,致仕之后的日子太清闲,又三年不见,简直比当年考科举时还啰嗦。
二人如今还能避着李祭酒偶尔悄摸的见上一面,等到了出嫁前些时日,她搬进李府去住,李锦书便开始“严防死守”了。
她能有今日,实则离不开国子监这群可爱监生们,故请他们来观礼,是一早就定下的章程,礼成后,免费请他们在火锅店吃火锅。
毕竟,火锅,是最初联系起他们的纽带,有着特殊的意义。
当火锅碰上自助餐,还是免费的,每个人都敞开了肚皮,放开了吃,平日那些不舍得点的贵价菜,趁这机会过足了嘴瘾。
不过大家都是读书人,知礼,也不白吃,虽然乔琬一再申明空手来吃就好,小孩子送什么里,但贺礼都还是给到了。
一片欢乐中,当然也有黯然神伤的,譬如不知道自己进度落在哪一步之柳二郎。
自乔琬再一次婉拒他,并去了山阳之后,两年时间里,他买醉过、怨恨过、嫉妒过,不过,如今已调整好心态,能够正视自己的感情了。
又在看到火锅店依旧声势浩大,并未随着它的主人成家而淡退或交由别人手后,他好似明白了自己与那人差在哪里。
最终他没有来观礼,但将那一支终究没有送出去,已被他盘得油光水滑的木簪放进了三弟的贺礼中,随着三弟的手一道送了出去。
他也将正式和过去青涩的自己道别。
九月初,不热不冷时节,这样的天气成亲刚刚好,可以穿漂亮嫁衣,又不至于里三层外三层热晕。
前世今生两辈子加起来头一回成亲,在乔琬要求下,前面大概铺垫了一年多的自由恋爱,足够事无巨细了解对方这个人的一切品行,又是自幼青梅竹马的情分,羡煞旁人。
胡娘子与邱娘子唏嘘:“那年杏花微雨,和阿乔初见时她还是为了十文赁钱能砍上半日的小娘子,哎呦,我就没见过她那么能讨价的人,竟真把阿雁和她那铁公鸡老娘给说服了——阿雁你晓得吧?就是住桥头巷第七家的那一户。”
胡娘子如今生意也很可以了,也早不住那家里,她跟郎君靠攒下来的钱买了一间小铺子,至少扎了根。
邱娘子点头笑道:“嗐!这一片还有不认识她们家的?”
“如今阿乔可不会再将十文钱掰开过日子了。哎——要给我家阿恬日后也找个知根知底的郎子才是。”
碎碎念着,乔琬已梳妆完毕亮相。
“好看,真好看!”屋里的女眷纷纷夸起来。
为她梳头的是宫中司饰,陈司饰四十多岁,多年的手艺,发髻梳得既端庄又华丽,又饰以金钗步摇,宝石点缀,将她的气场都撑了起来。
“好看是好看,就是太累了,我一早还没吃东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