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监后门的火锅店(74)
除徐璟与李祭酒手上没拿着棍棒之外,一干人等,气势汹汹,怒气冲冲,对着韩家人从头到尾狗血淋头地骂了一遍,还不带脏字。
读书人骂人,讽刺意味拉满,最气人。
而最歹毒的当属徐璟,以一敌三,神色不变,从容不迫,一针见血。
辱其自尊、降其心智,韩家人节节败退。
而李祭酒最终也将那些物什扔回给了他们:“当初你们家六郎拜师时,交的束脩便是两条腊肉、两双布鞋、一套里衣,我还的是一套笔墨纸砚。如今也不用你们还回来了,自今后,你我师生义绝,不再有你这样的学生!”
逼着他们写下了和离书后,李祭酒吹胡子瞪眼地走了。
最开始在门外骂时,就有不少附近邻居听去了内容,议论纷纷。
隔壁的姜府、柳府、何府...还有家御史住这的。
第二天,韩老爹跟还没上朝资格的韩韬就被那名御史给弹劾了,以“家宅不宁,苛待儿媳”的理由。
刚巧赶上官家昨夜失眠,心情不大好的时候,韩尚书当着百官面出列又被训了好一通,颜面扫地。
大冬天的,竟出了满头的汗。
心中,早已把家中逆子跟刻薄的妻子骂了遍。
全然忘了,当初李家失事时,妻子看不起儿媳,自己态度也是不清不楚的,才纵容了今日的结果......
这下好了,儿子还在人家手底下,也不知道以后过的是什么日子。
韩韬心里也打鼓。
国子监里,放眼望去,非李徐一派的早在当初徐璟改革时就被调走了。
剩下的,除了一个窝窝囊囊的康司业,其余的...
韩韬担忧被徐璟给穿小鞋,于是主动好几日都邀康司业同食,好酒好菜请其吃饭。
只不过,康司业态度十分暧昧,既不完全拒绝他,也不愿意得罪徐璟那边。
韩韬觉得,康司业对徐璟,一点儿也不像是平级的前辈,反倒像是下属一般,什么都好、一点意见都没有。
怒其不争的韩韬只得放弃了康司业。
他又将目光瞄向了杨俨...杨俨此人,才高八斗、风华正茂,又是个笑面虎,怎会甘心屈居人下呢!
韩韬腆着脸找到他,说明投靠之意,谁想对方竟是直接“嗤”了出来:“韩博士打量某像个傻子不成?”
他直截了当地指出:“韩博士不必忧心,徐司业最是公正,只要你心术摆正,过去的事,某可做担保,徐司业定会既往不咎。但若再钻营取巧,年底的评级...”
一个小小博士,真当自己是个什么人物了不成,以为旁人那么闲整日得空盯着他?
没看大家最近都因官家批准了琉球、高丽两国各将派遣四名学生来朝入国子监学习的请求,忙着在国子监内选址、规划官学之所么?
这事原也不急,使臣们都要三月份才抵京呢。
只是朝中又有人说了,留学生语言习性皆不通,应当在居所环境上尽量贴近他们的家乡,饮食上,食堂也应设一至两道当地菜色,以缓解生员们的思乡之情,同时彰显我朝为“天朝上国”、“礼仪之邦”的风范。
建议,是言官提的。
落实,就到了徐璟等人头上。
原本这事是李祭酒牵头的,不过李祭酒已近古稀之年,脾气犟得很,谁敢去烦他?
单子也就顺理成章地落在了他的爱徒身上。
“其他的忙我帮不上,不过却有一样,”乔琬笑起来,“这高丽人最爱吃辣白菜、辣萝卜。巧的是,前段日子我腌了几坛,到时候我拿一坛你尝尝,给你们饭堂参谋一下也成。”
徐璟挑眉:“这不好吧?”
“什么不好?”
“不会影响你生意么?”
“呃,”乔琬回想了下,“方才说有几名留学生来着?”
“八名,再加上琉球三王子、高丽四王子和他们的侍从,共十余名。”
乔琬笑起来,这笑里有些张狂,就十几个人嘛...
徐璟说完,也微微笑了:“是我想岔了。”
“咱们□□什么好东西没有,不够我琢磨的?缺他们这辣白菜方子?”
她如今越发猖獗。
“你说的是。”
“小娘子真厉害,”阿岁撑着脸,
“我那天跟着徐司业他们去撑场子,韩家人说李家当初看中他们家权势逼结这门亲事,当时徐司业就是淡淡的一句‘李家谷底之时,仍有兰溪清贵求娶李家女。比起百年世家,韩家发家不过十余年,如何当得起权势二字?’,也是这般轻飘飘的不屑,却叫对方彻底没了话说。”
阿余罕见的没有反驳他,也撑着脑袋:“这就叫,这就叫...”
“文化自信!”
乔琬忍不了后面俩挨着嘀嘀咕咕的脑袋了,回头一人瞪了一眼。
“对对对,文化自信!”
李家积累了几十年的家族底蕴,就算不入仕也自有慕名者上门讨学。
国朝文化空前繁荣,能人异士遍地,每年三月他国来朝,以至于市井小民在面对远洋而来的使臣和质子时也不禁生出一股安定之感。
辣白菜在第一场雪下来之后腌好了。
启坛的那天,阿年在乔琬的吩咐下提前蒸好了一大锅的白米饭,微微带一点水汽的黏,可以充分裹上辣酱汁,用来做拌饭最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