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宋乡下教书糊口(135)
张德龙和朱勉也举起手道:“我们也选这首《吟山中雪》。”
霖铃笑说:“好好,那现在《吟山中雪》一共八票,为第一名。《赋得山中初雪》一共四票,为第二名。《山中观雪》一共三票,为第三名。大家还有异议吗?”
没人反对。霖铃便笑说:“那请这位《吟山中雪》的作者站起来,让大家知道一下。”
斋舍里安静了数秒。接着,江陵从位子上慢慢站了起来。
子骏的脸色一变,默不作声地坐了回去。
不仅是子骏,王燮他们一波改票的人全都呆住了。王燮忍不住凑近子骏道:“子骏,我还以为这首《吟山中雪》是你写的!”
子骏瞅他一眼,嘀咕道:“我什么时候说过这首诗是我写的。”
王燮急道:“那你为什么上赶着说这首诗写得多好多好?”
子骏说不出话。张德龙也在旁抱怨道:“早知我就不改了,没的便宜了江明远那小子!”
霖铃在讲桌旁看到他们这拨人嘀嘀咕咕。她也不理他们,只对大家说:“好啦,现在前三名已经出来了。《吟山中雪》的作者是江陵,《赋得山中初雪》的作者是子骏,《山中观雪》的作者是子期。这三位同学一会随我去莲香楼吃饭!”
大家没人说话,只是用羡慕的眼神看着这三人。
霖铃心里好笑,又说:“剩下的同学如果想吃也可以跟我们一起去。王燮同学已经答应请大家吃饭了。”
这句话一出,大家又一次沸腾了。王燮被一群人簇捧着,有点摸不清路数。不过他很快反应过来,霖铃是让他请一次客。
他本来就是个大方的人,再加上同学之间难得一聚,便立刻笑着说:“行,大家跟我走吧。”
众人一起欢呼,从闻鹊斋里呼啸着往外走。对面德邻斋的学生此刻正坐在斋舍里挨训。
听到闻鹊斋里的动静,有几个生员悄悄转过头,朝窗外投来羡慕的眼光...
**
霖铃带着众人下山,走到莲香楼的门口。时值新年,莲香楼的门面也是簇然一新,食客们忙碌地进进出出,赵掌柜则站在门口,不断向客人们拱手招呼。
赵掌柜今日换上了一件水蓝色锦袄,整个人看上去也是意气风发。
他一看见子骏和霖铃他们就上前唱诺,笑道:“衙内午安!”
“赵掌柜,”子骏还礼道:“近日生意可还行?”
赵掌柜笑着说:“托衙内的福,近日还可以。诸位今日想吃些什么,小人店内近日有新上的拨霞供,请各位尝个鲜。”
子骏没有回答,只回头看霖铃。霖铃对赵掌柜道:“赵掌柜替我们做主吧,只要新鲜的,味道好的就行。”
赵掌柜连忙应一声,让身边的过卖把众人带去酒楼里最大的一间阁子。阁子里面有一只巨大的圆形春台(餐桌),众人分宾主在台子边坐好。
几个过卖铺设下一众果食菜蔬,又合力抬上来一只风炉。风炉上安有一只铜钹,里面盛着清水。霖铃这才知道,原来这拨霞供就是宋朝的火锅。
风炉烧起来后,配菜也陆陆续续上来了。主菜是切成薄片,腌好的兔肉和羊肉,还有菜头,冬瓜,莴苣,葫芦,山药,鸭掌,菠菜,牛蒡,水芹,紫苏,笋片,藕等等一大堆涮食。
除了主菜,赵掌柜又让店小二给霖铃等人上了一壶梅花羊羔酒,以及每人一份蘸料。
蘸料里有不少生姜,麻油,胡椒,芥菜。因为宋代还没有辣椒传入,只能用这些食材增添辣味。
赵掌柜亲自给霖铃和子骏各自斟上一钟酒,笑道:“今日的兔肉是早上刚进的才三个月大的野兔肉,最是鲜嫩不过,请衙内和先生尝尝。”
霖铃说:“好。”一边夹起一片兔肉放到风炉里煮。晶莹剔透的奶白色兔肉放在汤水中由热水一滚,隐隐泛出诱人的淡红色。
霖铃把兔肉放在酱料里蘸了蘸,又放到口中。新鲜的兔肉入口即化,带有一股天然的鲜美,霖铃一吃就赞不绝口,“哦哦”叫着对子骏道:“这个很好吃,子骏你快尝尝。”
子骏见霖铃吃得这么开心,微微一笑,也夹了一片放进嘴里。
他从小随父母吃过很多次拨霞供,对这种食物多少有些习以为常。今日见霖铃这么喜欢,他就克制着自己,尽量让霖铃多吃一点。
众人吃了一回拨霞供,又饮了一回酒。王燮笑着说:“我们这么吃哑酒也没什么意思。今日正好人多,不如一起来行个酒令如何?”
旁边几个人一听就说好。王燮转头对赵掌柜道:“赵二哥,劳烦你拿副令筹来。”
赵掌柜笑道:“你要什么令筹?”
王燮道:“你们店里有什么筹?”
“我们什么都有,”赵掌柜道:“有美人筹,哑乐令,渔翁下网令,唐诗酒筹,猜花令,贴翠令,探花令。其他一些骰子鼓花之类的东西也有。”
王燮想了想说:“也罢。来一副美人筹,再来一副唐诗酒筹。”
赵掌柜连忙答应,一叠声地让酒保们去拿。没过多久酒筹来了,霖铃凑过去一看,原来这唐诗酒筹是一副酒令牌,大概有四五十根。每根上面都有一句诗,外加一个喝酒的口令。
王燮把酒筹放到一个木笔筒里面摇一摇,然后对霖铃道:“就由先生开始,每人抽一根。”
霖铃摩拳擦掌道:“好!”然后天灵灵地灵灵地祈祷一番,从笔筒里抽出一根酒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