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宋乡下教书糊口(150)
当地人很少见过这么壮观的花灯,纷纷交头接耳地议论,讨论为什么龙嘴里一直有水喷出来。
何净笑着问霖铃道:“端叔可知为什么水能从龙嘴里喷出来吗?”
霖铃心里好笑。平时对诗猜谜她弄不过别人,这个却难不倒她,因为小时候她经常去科技馆泡着,这种装置没见过一百个也有几十个了,哈哈。
她说:“无非是因为背后有一口水井,井水打出后通过管子引到龙灯上面,再从龙嘴里喷出来。”
何净眼睛一亮道:“端叔以前见过这种水灯?”
霖铃一愣,忙摆手道:“没见过,我都是瞎猜的。”
何净低头笑笑,也不说什么。
这时路走到一个分岔口,前方一左一右是两条不同的街,都有许多花灯。
霖铃问何净两人:“你们去哪一条?”
应六嫂看看两条街,说道:“似乎左面那条好些。”
霖铃想让何净和应六嫂单独相处,便说:“左面那条街我们好像走过了,那我们就去右面这条。”
何净的表情微微一动,看着霖铃不说话。霖铃笑着说:“把我们先走啦,何兄,你和应六嫂好好玩,回见!”
说着,她便带着子骏往右边街道走去。
应六嫂想往左边走,走了两步却发现何净一直站在原地不动,眼睛朝霖铃背影的方向凝望着。
应六嫂一愣,轻声提醒道:“何先生?”
她叫了两次何净才反应过来,急忙道歉说:“对不住。”
应六嫂微一沉吟,淡笑道:“不妨事,先生我们走吧。”
何净赶紧往左面街道走去。临走前他又朝右边街道张望一看。
大街上熙熙攘攘,流光溢彩,却早已不见了那个身影。
他心中有些黯然,却只能迅速收拾好心情,和应六嫂两人继续向前行走。
第82章 对联大赛
霖铃和子骏一边走一边看花灯。这条街上的花灯也很多,虽然没有龙灯那种大型灯盏,但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让霖铃看得大呼过瘾。
走着走着,她发现子骏不太吃东西,就说:“子骏,你要不要吃点东西。我这里还有一串糖槌,我没动过的,你吃吧。”
子骏连忙说:“我不吃了,先生你吃吧。”
两个人互相推来推去,最后霖铃硬把糖槌塞到子骏嘴边,子骏只能吃了一口。
“如何?”霖铃笑道。
子骏笑着说:“挺好吃的。”
“那这串就给你了。你快吃,不吃要凉掉了。”
子骏听话地咬了一口。他吃东西的样子也很优雅,不像有些糙汉子吃得唾沫乱飞的。霖铃看着他吃东西,莫名就觉得心里很开心。
两人站着你一口我一口地吃。正吃到一半,常安突然奔过来,拉着子骏的手臂说:“二郎,你帮我去弄个事。”
子骏愣道:“什么事?”
常安说:“帮我去对个对联。”
子骏没好气地拨开他的手,道:“我不去。”
常安拉着子骏拼命哀求:“二郎,好郎主,好哥哥,求求你帮我一回,好不好?求求你,求求你...”
子骏被他缠得没法子,哭笑不得地说:“你先放开我,不放开我怎么走路。”
常安赶紧放开他,心花怒放地带着子骏和霖铃穿过人流,来到一处灯架前面。
原来这是一个卖元宵花灯的浮铺。铺主花了些心思,把灯架设成六层,每层有不同的花灯。而最上面那层只有一盏灯,是一盏将军骑马射箭的马骑灯,和书院里展出的那盏有点像,只是更大更漂亮。
常安悄悄对子骏道:“那盏马骑灯上面有个对联。摊主说了,谁要是对出这个对子,这盏灯便送他。”
子骏和霖铃一起抬头朝那盏马骑灯望去。只见灯下面垂着一张长长的红纸,上面用楷书写道:
沧海日,赤诚霞,峨眉雪,乌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天下奇观,绘吾灯壁。
子骏一皱眉,这么多地名加上当地最精华的风景,确实不好对。如果对的对子中有一处不能用一字概括前两字的精华,那这对子就无法成立。
他心中沉吟思考。常安见子骏不做声却有点急了,拉着他手臂催促道:“二郎,你能对不能对?”
子骏烦躁道:“你不要烦我,让我想一想!”
常安吓得不敢催他了。霖铃忙在旁说道:“常安,你让你郎主想一想,别打扰他。”
常安赶紧“哦”一声,老老实实地等着。
就在这时,人群背后忽然传来一阵吆喝声,外加一顿叮叮当当的声音。
霖铃回头一看,当场吓了一跳。
只见迎面走来一群张牙舞爪的家丁,簇捧着中间一个锦衣华服的少年——正是上次在莲香楼碰到的骆敬骆衙内。
骆敬身边还有一个衣着艳丽,浓妆艳抹的女子,看上去大概十八九岁的样子,头上插着一堆娥儿雪柳之类的装饰品,还有一坨亮晶晶的铁丝——正是何净刚刚介绍过的火杨梅。
这两人结伴翩翩而来,周围的人都纷纷给他们让道——不是因为骆敬要求,而是他身边那几个家丁太凶,一个个龇牙咧嘴的就像疯狗一样,旁人当然不敢招惹他。
骆敬走到灯架下刚要说话,他目光忽然落到霖铃,子骏和常安身上,神情顿时一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