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宋乡下教书糊口(179)
庹太君心中黯然,但也无计可施,只得说:“妾身送各位出去。”
她带着一群人把柳慈霖铃等送到牡丹堂门口,再送到庹府门口,又要接着往码头送。
霖铃赶紧回身制止。这浩浩荡荡几十上百口人走出去实在太吓人,搞得自己像什么重要领导一样,确实受不起。
庹太君倚在门口看看霖铃,又看看她身后的姚松。只见他也怔怔地看着自己,目光中尽是不舍。
她此时再也忍不住,颤巍巍地走过去,抚着姚松的手背说道:“哥儿回到书院后,平时记得吃饱穿暖,听先生的话勤习工课。明年争取考个好名次,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话没说完,眼泪又一次下来了。
姚松看着庹太君的双眼,心中阵阵感动,对庹太君深深弯腰行礼道:“小子定当谨记夫人的话,请夫人也多多保重。”
庹太君含着眼泪点头。她只觉得还有千万句话要叮嘱姚松,临了却一句也说不出来了。
霖铃等人又再次向庹太君行礼,然后转头朝码头走去。
庹太君看着一群人慢慢远去。姚松的身影夹在众人当中。
一顶藏青色莲花巾,两根飘带垂在背后晃啊晃,
在她的视线中越来越小,越来越远,直到彻底消失不见。
第91章 初至邬家村
霖铃等人走到码头,由刘三哥再次行船把他们送去官道。
现在霖铃和柳慈在石榴村已经声名远播,大家都知道这两人治好了庹太君的病。刘三哥对他们的态度也和来时不一样了,变得更加恭敬客气。
柳慈倒没有什么,霖铃却有点不习惯。毕竟刘三哥一个五大三粗的糙汉子成天点头哈腰的有点别扭。所以她干脆躲在船舱里不出来,只和子骏顾烛山他们聊天。
一来二去的,她和顾烛山也熟络起来。原来顾烛山和祝山长也曾经通过信,但是不曾见面过。
顾烛山笑着说,今年有机会一定要去碧螺山亲自拜访祝山长,加深两家书院的联谊。
中间子骏不小心提起春光诗会一事,问顾烛山会不会带学生参加。顾烛山一愣,说并没有收到什么诗会的邀请。
子骏和霖铃当场有点不好意思。显然顾烛山的书院档次不够,没人邀请参加这种学术聚会。
但顾烛山为人随和大度,只是微微一笑,这事就算过去了。
到目的地后,刘三哥和柳慈霖铃告别,众人继续在陆路进发。大约一天半后,众人终于抵达了邬家村。
邬家村位于剡县和新昌之间,位于群山怀抱之中,环境十分清幽,村口有一棵巨大的榕树,据说已经有一千年历史。
这个地方虽然名为村,但实际在行政层面上是个县,县衙就在村中央的木棉桥。村里面鸡犬相闻,邻里和气,还有数条河流交错环绕,生活环境非常宜人。
霖铃等人初到邬家村非常好奇,到处东张西望。顾烛山不时尽地主之谊给他们介绍村里的景色,村里看到顾烛山带着一大群外乡人进来倒不怎么惊讶,一副见怪不怪的态度。
霖铃对顾烛山道:“这里的村民挺好的,不像石榴村的人,把我们当怪物一样盯着看。”
顾烛山笑道:“邬家村虽然偏僻,景色却是优美。常有外县生员到这里来游玩避暑,最近就有一波。前几日还到我的书院来听讲。”
“是么,”霖铃说:“是哪个县的学生?”
顾烛山道:“我也不知,他们来了片刻就走了。”
聊着聊着,书院到了。顾烛山的书院名叫清河书院,众人随顾山长进去参观了一圈,霖铃发现这个书院面积很小,只有一个斋舍,设施什么的也很破旧。
她心里忍不住拿桃源精舍与清河书院做对比,然后产生了一种类似“985高层教职工参观三本院校”的优越感。不过她心里这么想,外面不敢流露出一点,免得自己太得瑟引起别人讨厌。
参观完后,顾烛山说道:“书院后侧有几处空置的号舍,各位晚上就去那边歇息如何?房子虽然简朴些,好在离我斋房近,彼此也好照应。”
霖铃连忙表态说:“我们只要有个地方睡觉就行了,大小无所谓。”
大家也纷纷附和。顾烛山笑着道:“那就委屈各位了。”
说话间,背后传来一个温柔的声音道:“官人你回来了。”
霖铃和众人一起回头。只见门口站着一个穿青花布裙的女子,头发盘着髻,簪一朵石榴花。
霖铃一看到这个女子心就重重跳了一下。因为她虽然穿的很朴素,身上也没有太多装饰品,但她却满足了霖铃对古典美人所有的想象。
本来霖铃穿越后见到最美的女人是自己(她自认为),接下来是应六嫂和秀秀。但现在她发现自己可能要屈居第二位,因为眼前出现的这个女子漂亮得让人窒息,连她一个女的都移不开眼睛,更别说旁边那些男人了。
这女子刚来,顾烛山就迎上去扶住她道:“娘子你怎么出来了,头疼好些了么?”
原来这人就是顾烛山的老婆白五嫂。
霖铃此刻才明白,为什么顾烛山会守在一个偏僻的小乡村里当教书先生,因为有如此美妻,外面的世界都不重要了,天天搂着她过日子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