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宋乡下教书糊口(266)
屋里毫无动静。
“好!好!”阿容气得眼泪直流,眼泡都哭肿了:“既然你无情那我也无义。江明远你听好了:我们兄弟就到此为止!以后就算你死在我面前我也不会管你!!你也别来烦我。今天是我猪油糊了心来找你。以后我要是再像今天这样找你我就断腿断脚,舌头长疮,屁股流脓,不得好死!”
说完,她也顾不上擦满脸的泪痕,直接奔了出去。只剩下在风中凌乱的霖铃…
其实霖铃作为旁观者看得非常清楚。江陵和阿容两个人是在乎对方的。但这两个人都太骄傲了,所以他们明明想靠近对方,却总是用伤害对方的方式。
但这能怪谁呢?非要说只能怪他们太年轻,还处在把自己感受凌驾于一切之上的年龄。
霖铃也没有办法,只能长吁短叹一番后进屋去了。
院子里又只剩下子骏一个人。
他刚才亲眼目睹了江陵和阿容的争吵,不知怎么的心里竟然有种异样的感觉,但具体是什么又说不出来。
他只是觉得,身边这几个人怎么怪怪的。
第139章 春光诗会
第二天清晨,祝山长穿戴整齐,带领桃源精舍的一群才子来到杭州州学秋桐书院。
秋桐书院位于西湖雷峰塔旁边。雷峰塔在北宋不叫雷峰塔,而叫黄妃塔,是由吴越国王钱俶为祈求国泰民安而建。
秋桐书院离雷峰塔不过几十步路程,这座书院面积很大,院中花鸟鱼虫亭台楼阁一应俱全,就像个漂亮的私家园林。
这个季节正是花木葱茏的季节。霖铃随祝山长沿着书院小道一路走来时,只看到满目春花烂漫,桃杏红,梨花白,时而间杂松竹,景色说不出的迷人。
他们在对方向导的带领下穿过两个月洞,就看见一座古意盎然的斋舍掩立在花木丛中。
斋舍门口站着一群人,为首的是一个胖胖的中年男人,宽袍大袖头戴高冠,周身风度盎然又不失和蔼。
他一看见祝山长就笑眯眯地迎上来,用亲昵的口吻喊道:“鹤翁!”
祝山长一听老友呼唤,立刻三步两步上前拱手道:“士贤,上次一别多日不见,真是想煞小弟。”
这个“士贤”是秋桐书院的山长鲍照,和祝山长原是老乡。
他哈哈笑着说:“鹤翁,三年不见,我看你气色竟比从前更好了,想必于丹术上更有精进了。”
祝山长苦笑道:“我哪有什么精进,无非是多食了几枚慕山送我的‘羡仙丸’罢了。”
鲍照一听便跌脚笑道:“原来你们两个瞒着我交流丹药之术,怪不得这次请他来他也不敢来,怕是变得太年轻不好见我哩。”
两人哈哈大笑。霖铃在一旁看得心惊肉跳。她不知道祝山长和鲍山长都有研究长生不老术的癖好,在她心中只有一个想法:
这两个老男人挺基的。嗯。
寒暄完毕,祝山长又指挥手下的学生和霖铃向鲍山长行礼。鲍山长看见子骏,向他微笑道:“子骏也来了。令尊近日可好?”
子骏忙行礼道:“多谢鲍山长关心,家父一切安好。”
鲍山长一直认识子骏。他对这个年轻人的看法是才学过人,但性子高傲。没想到三年未见,子骏肉眼可见地变得谦和恭谨起来,倒让他有种小小的惊喜。
他对子骏笑道:“我与令尊也多日未见了。下次我去越州时,一定登门拜访他。”
子骏再次行礼。鲍山长又转而对祝山长道:“谦竹,亮溪和敬德他们都在玉山堂,我带你过去。”
他拉着祝山长的手,亲亲热热地往玉山堂的方向走,沿途还不断向祝山长和霖铃他们介绍秋桐书院的风景。
霖铃之前只待过桃源精舍一个书院,一直以为桃源书院的规模挺大。如今看来真是小巫见大巫。秋桐书院的面积比桃源精舍大得多,光斋舍就有十几所。用现代的眼光看,这就是985211和二三本的区别。
穿过几条廊庑,霖铃看见一座气派的学堂,门口也像桃源精舍一样种了桂花树——但不是一棵,而是一排。学堂的建筑上方挂着一个匾额,上书“玉山堂”三个字。
鲍山长带着大家走进玉山堂,里面已经站着乌泱泱一大堆人。祝山长进去后,几个人同时围上来。
“鹤翁!我还以为你不来了。”
“哈哈,如此重要场合,我如何能不来?”
“鹤翁,上次我送你的螃蟹可有收到?”
“已经收到并进了在下的肚子。哈哈。”
“鹤翁,最近我又出了一本诗集”。
“鹤翁…”
“鹤翁…”
霖铃在旁边听得脑子都炸了,尼玛这些文化人Social起来也是挺吓人的…
几个人寒暄一通后,祝山长又把霖铃介绍给他们。其中一个戴乌帽,高高瘦瘦的男子是杭州麒麟书院的李山长;一个三角眼,大鼻子的男人是苏州观自书院的关山长,还有一个是扬州独松精舍的柯山长。此人脸圆圆的,笑起来还有一个萌萌的酒窝。
还有几个杭州书院的山长,相貌没什么特点,霖铃也记不住。
大家又一通见礼一通客气,然后坐下来聊天。鲍山长说了几句后继续出去迎客,但他的学生不断进来送茶递水,斋舍里人员往来不绝。
祝山长抿了一口茶,对那个圆圆脸的柯山长笑道:“敬德,上几次的春光诗会你都没来,这次怎么却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