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宋乡下教书糊口(319)
霖铃一听到“乡饮”两个字就有点怕,因为上次吴邦彦参加的那个乡饮给她留下了强烈的心理阴影。
不过乡饮在宋朝是一个非常常见的仪式,有的地方甚至是科举的必要流程之一。霖铃也只能入乡随俗。
不过好在林知县的乡饮没有那么变态,不需要跪地敬酒什么的。
他倒是设置了敬酒的这个环节,不过就是开头一轮结束一轮,而且都是由衙门的小吏完成,不会累着学生和老师。
乡饮的过程中,林知县一直和祝山长谈笑风生。他本来就和祝山长就很熟,现在祝山长的书院出了这么多得解的生员,甚至还有生员被当朝宰相看中,他当然觉得脸上有光,对祝山长也是格外客气。
他和祝山长推杯换盏时,剩下人都变成了宴会的工具人。好在林知县比较大大咧咧,也不会拘着这些客人,霖铃就有事没事和自己学生聊聊天。
子骏不是第一次见知县,所以应付这种场合比较自如。隔壁佟云就比较紧张,整个人像木头一样正襟危坐,连屁股也不敢动。
霖铃看看佟云,笑着说道:“田生,你去汴京的行李整理好了么?”
佟云连忙说:“俺娘这些天正在给爹整细软。”
霖铃眼睛一亮:“你爹也要去汴京?”
佟云这才露出一口大白牙:“俺娘说,这辈子从来没去过汴京,想去见识见识。俺爹就说,农忙时节正好过了,这次趁着乡试,带俺,俺娘,秀秀和朱勉一起去京城看看。”
霖铃:…
怎么朱勉也要凑这个热闹?
不过她知道朱勉家境还可以,这次没考上他也没太放在心上,准备回家继承他爹的生意。
再加上秀秀和他明年也准备成婚了。所以这算是提前蜜月?哈哈。
大家喝着小酒聊着天,终于到了最后一个谢师的环节。几个学生站起来,以装满酒水的酒杯递给林知县和祝山长,感谢他们的提携。
林知县象征性地喝了几口,嘬嘬嘴唇说道:“各位,你们是我们七柳镇生员中的佼佼者。这次你们代表我们县去礼部应举,一定要全力以赴,争取多考中几个进士,你们自己前途不提,我与祝山长也能面上有光。”
林知县就是本地人,说话还有点口音,反而让几个学生觉得很亲切。几个人敬酒拜谢,说了些“学生定当努力”之类的客气话。
林知县说完就是祝山长训话。这些生员也是他一手带出来的,如今临别,他也不愿再多训他们,只是嘱咐他们应答要得体,见了品级高的官员绝不可狂妄自大,反而要处处小心等等。
几个学生也都一一答应。
等这个环节结束,仪式差不多也结束了。子骏回头看看正在席边说话的霖铃和何净,突然心念一动。
子骏走到酒桶边上亲自舀了两杯酒,端着走到何净和霖铃的面前跪下。
他将酒杯举过头顶道:“学生马子骏敬奉两位先生。”
霖铃一愣,下意识就要去扶子骏。何净却先她一步拿过子骏手里的酒,很干脆地仰头喝了。
子骏又说道:“学生无知愚钝,性情乖戾,全仗两位先生教诲才能得解。此番去京城应举,不论成功与否,学生必然终生不忘李先生与何先生对我的恩情,以图日后相报!”
说完,他以额触地,向霖铃和何净深深叩首。
何净和霖铃一起把他扶起来。何净平时对子骏比较严格,但此刻他眼神中也露出了温情的一面,用手抚着子骏的后背说道:“子骏,你此番去京城,我只有一句话赠予你:防人之心不可无,防人之心不可无,防人之心不可无!”
子骏一愣,然后对何净行礼道:“学生谨记何先生教诲!”
说完后,他目光又不由自主地转到霖铃身上。
霖铃看着子骏诚挚的目光,心里又是高兴又是难过。高兴的当然是子骏的努力获得了回报,难过的是子骏就像一只凤凰,自己不能再把他拘在这小小的桃源精舍里。
他有自己的广阔世界可以翱翔,自己再怎么不舍得他,也不可以这么自私。
她强忍着心酸对子骏说道:“子骏,你这次去应举尽量放松心情,考出你的应有水平就可以了。若是能考上就好好工作好好做官,若是没考上也不要气馁,以后再想出路。”
她说到这里顿了顿,又加了一句:“以后你若是有空,也可以经常回来看看我们。”
她表情中的不舍清清楚楚落入子骏的眼中。子骏一愣,继而心里也是一阵排山倒海的酸楚。
考中解试自然是一件好事,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意味着一次长久的离别。如果后面两场再考上,从此他和先生就是山海相隔,一辈子很难再相见了!
这对于子骏来说可说一种巨大的痛苦。因为他已经习惯了和霖铃朝夕相处。霖铃对他而言不仅是教习,还是最好的朋友,一个时时带给他快乐和温暖的人。
然而这一切,就像他的少年时光一般,统统要离他远去了!
子骏忽然喉咙口发酸,有种想哭的冲动。霖铃看他表情不对,连忙把话题岔开,子骏也赶紧克制住情绪。
两人默默撑到乡饮结束,随祝山长一起步行回书院。
一路上子骏看着路边的景色,想起这些年来在七柳镇求学的点点滴滴,从一开始的无所谓,到后来的真心投入,他心里感慨万千,甜酸苦辣各种滋味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