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宋乡下教书糊口(322)
子骏:…
***
子骏赶到霖铃屋中时,霖铃正托着下巴坐在桌边等他。桌上放着几盘小菜,两碗米饭。
霖铃这些天开始给下一届学生上课。不过他们年龄比较小,霖铃给他们讲的内容很浅,课业也不大布置,所以平时很空。
子骏看见霖铃在等他,立刻道歉说:“对不住先生,我来晚了。”
“没关系,”霖铃拉开凳子让他坐下:“你刚去哪儿了?”
子骏道:“我舅舅来了。”
霖铃心里咯噔一下,感觉不大开心。
子骏顿了顿又说:“石娘子也来了。”
霖铃:…
更不开心了。
她“哦”一声,扒两口饭又问子骏:“你舅舅说什么了?”
子骏闷闷不乐道:“他叫我早些去汴京。”
霖铃听了沉默不语。她觉得心情很沉重,子骏也感觉到对方的低落,两个人都僵着不说话。
过了片刻,霖铃终于开口道:“你舅舅说的也对。你早些去京城做点准备,安顿安顿什么的,不要临时抱佛脚。”
子骏没想到先生说的话竟然和孙季常一模一样。他心里黯然,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子骏强忍着难受对霖铃说:“无妨先生,我已经算过了,我在这里再住上半个月再去汴京,路上无碍的话也来得及。”
“那万一路上有碍呢?”霖铃追问道。这可不是现代,早上坐高铁下午就到了。
“你安排时间不要那么满当,总要留一些空余出来,让你自己游刃有余才好。”
子骏不说话了。
霖铃心里翻江倒海,看着子骏眼睛一字一字说道:“子骏,你安排事情要以自己的需求为准,不要把重心放在我身上。”
子骏低着头沉默片刻,闷闷说道:“是先生,我知道了。”
霖铃心里很不是滋味,因为她没想到离别这么艰难。对她来说,子骏就是她留在古代最大的动力。
现在这个动力没了,她觉得自己也该向这个时代道别了。
第172章 逼婚
经霖铃的一番提醒,子骏终于和孙季常敲定了回家的时间。常安也帮着把子骏号舍的行李清出来,一并搬到孙季常租的馆驿中,准备到时候一起扛回去。
他们约好第二日晌午启程。子骏一大早起床,准备再去霖铃和何净处,向二人正式告别。
他穿戴整齐后正要出门,孙季常也正好出来。他一见子骏就问:“子骏,你又要上哪儿去?”
子骏答:“我去先生处道别。”
孙季常皱皱眉头。他搞不懂子骏这两个先生为什么这么金贵,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告别,就连官员向官家辞行也用不着这样。
他语重心长地对子骏说:“子骏,你凡事要向前看。这里的先生该尽的礼数尽了就行了,你前面还有两件大事未完成,要把心思转到那两件事上面才好。”
子骏一愣。两件大事?不就应举一件吗?
他问孙季常:“哪两件大事?”
孙季常数落道:“你说你,唉,自己的事都不上心。一件当然是去京城应考。另一件是向石娘子提亲。按你娘的意思,这次你回去后就把定礼下了,等科考后直接在汴京成婚。若是中了,你这次就是双喜临门,可知是好。”
子骏脑子里“嗡”的一声,半晌没反应过来。等他反应过来,他心急火燎地对孙季常道:“舅舅,我科举未定,怎可以操心婚配之事!”
孙季常白他一眼:“科举和婚配有什么关系?难道你这辈子考不上科举,你就一辈子不娶媳妇了?再说了,下定和正式成婚还隔着两万八千里呢。你现在先把流程走着,到明年殿试结束后成婚,时间正正好好。”
子骏心里着急,他想反驳,又说不出什么理由,只能强词夺理道:“舅舅,我年纪还小,不想这么早成婚!”
孙季常眼睛一瞪:“胡说!你哪里小了?我像你年纪这么大的时候,告哥儿都在他娘肚子里了。你别糊里糊涂的,婚姻大事是父母之命,你听你爹娘的安排就行了。”
子骏依然是一脸不情愿。孙季常看着外甥的表情,忍不住问道:“你是不是在外求学,自己看上哪家娘子了?”
子骏立刻说:“没有。”
“那不就行了?我是真搞不懂你。石娘子家世又好,长得又好,对你也好,这般样样都好的女娘,你还不满意?难道要天上掉下一个仙女儿来你才肯娶?子骏,人啊,不要得了一山望一山,差不多就行了。不然,不管什么样的命也经不起这般折腾。”
子骏越听越烦,又不知道怎么反驳孙季常,只能甩无赖道:“我的事我自己会决定,不劳舅舅操心。”
孙季常听了双睛一瞪:“你这话是什么意思!俗话说娘亲舅大,你娘没有时间管你,就把你托付给我,我如何不能说你了!子骏啊,你看看你自己,出去念了两年书,哪里还有个衙内的样子!我还是那句话,你是有大好前途之人,切不可叫几个乡村学究给带歪了性子。他们除了念几句之乎者也还能干什么?他们能给你荣华富贵吗?能帮你赚取功名吗?你要是娶了石娘子,做了户部尚书的女婿,将来什么官儿当不上?你可切不能在人生大事上犯了糊涂,过后后悔也来不及了!”
子骏烦不胜烦,又听孙季常说霖铃等人的不是,一气之下脱口而出道:“我怎么被人带歪了心性?难道像舅舅这样,一心急功近利,攀附权贵便是正道,其余都是一文不值?我娶妻自然要一个自己看中的,石娘子纵然千般好万般好,我对她并没情爱之意,难道就因为她爹是尚书,我便要勉强自己?那我这个衙内做的有什么意思,还不如市井小民来的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