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宋乡下教书糊口(389)
赵煦看看石棠,心里也有一点点尴尬。他对石棠抬抬手,温和地说道:“石爱卿,以后朕给你女儿挑一个好夫婿,保准让你满意。”
石棠连忙行礼道谢。归班之前,他又朝子骏的方向看了一眼。
这一眼,他的眼睛里已经没有任何温度。
子骏心里也是一紧。他知道,经过自己这么一闹腾,马家和石家多年来的情谊就这么完了。
他心里也不好受,但是并不后悔。
解决完石棠,赵煦又对谭御史说了几句好话。虽然这次他没有采纳谭御史的建议,但他对谭御史直言敢谏的态度还是表示了赞赏,也肯定了他对马子骏的部份评价。
这一插曲过后,鲁夷终于给卫士们一个眼色,让他们把已经无限延长的唱名仪式继续下去。
下属们一阵手忙脚乱,终于开始进行下一步流程。
前三名宣布完毕,卫士再一个个宣布一甲中举的人员。一个小黄门带领几十个中举的士人到走廊角落里的一张桌子上,各人取一张敕黄,也就是一张写有他们名字的黄纸。
士子们拿着黄纸,由小黄门带着再重新回到集英殿中。一群人在殿上行礼谢恩,声震屋瓦。
赵煦坐在龙椅上,带着欣赏的表情观察这一届士子。这次选出来的几十个士子中,除了前三名之外,也不乏眉清目秀,气宇轩昂之人。
赵煦一个个看过来,心里总体是相当满意。
按照小黄门的安排,子骏、江陵和马涓是单独一班。赵煦笑着打量三人,对身边的小黄门道:“给三位赐食。”
旁边有人端上用明黄色丝布盖着的食盒,里面有一塔胡饼,一份腌鹿肉,还有一壶美酒。
子骏等三人谢过恩,又一起向赵煦进谢恩诗。
子骏从前很讨厌写这些歌功颂德的诗句,也很少写。但是经过何净半年多的训练,他已经成了写颂圣诗的一把好手,不仅词藻华美,而且立意新颖,让人看了觉得不落俗套。
果然,这次三首颂圣诗交上去后,赵煦立刻龙颜大悦,尤其对子骏这首诗更是喜欢得不得了。
他笑着道:“三位爱卿的诗我都看了,几位果然是才华横溢,朕心甚慰,”他朝一旁的小黄门招招手:“给三位爱卿赐绿袍。”
子骏等人连忙谢恩。小黄门把事先准备好的袍子用大红色朱漆托盘端上来。子骏接过托盘,把绿袍披在身上。
他本来就长得英俊,再加上裁剪良好的绿袍一衬托,更加显得玉树临风,公子无双。
等赐食过后,卫士又开始唱名后面几甲的人名。其中状元到第二甲,都赐进士及第,第三第四甲是进士出身,第五甲是同进士出身。
等全部唱名结束,所有进士一起上殿面见皇帝,诺大的殿堂站满了黑压压的人头,成为名副其实的“集英殿”。
子骏站在队伍中的第一个,后面跟着江陵和马涓。士子们向赵煦和向太后躬身礼拜,赵煦笑道:“赐食。”
大殿两边已经摆了两排桌椅。士子们坐下来后,内侍们又上了第二轮赐食。每人是三样食物,分别是赤焦肉饼两枚,天花饼两枚和羊肉饭一盂。
子骏身边正好坐着江陵。子骏咬了一口天花饼,谁知这饼有点硬,他转头对江陵轻声道:“这饼还没有应六嫂做的好吃。”
江陵有点无语。他怕子骏说的话又被御史放大,赶紧给他使个眼神。
子骏会意,对江陵笑笑然后继续吃饼。
两人吃饼时,又不时有其余的士子被叫到御前对答。子骏一边吃一边看着他们应对,心里觉得很轻松,甚至有点幸灾乐祸的感觉。
这时,他突然听见小黄门高叫道:“佟云,御前应对!”
子骏一愣,然后和江陵一起把目光转向佟云。
佟云这次得了第三甲的第四名,是进士出身。他嘴里正含着一口胡饼,忽然听见赵煦点他的名字,吓得他差点把一口胡饼沫儿吐在面前的桌案上。
他慌慌张张地扔掉胡饼,走到赵煦面前行礼道:“臣…臣拜见皇上。”
赵煦见他一副战战兢兢,说话也含糊不清的样子,忍不住微微一笑道:“朕妨碍爱卿吃饼了。”
佟云手足无措地说:“皇…皇上,是臣错了,臣没料到皇上会招俺…招臣问话。”
赵煦实在想笑,但又不能笑,只能一个劲憋着。
旁边几个宰执也觉得好笑,都想看看这位非主流的进士是何方神圣,所以一个个都盯着佟云的脸看。
这样一来佟云就更加紧张了,一张脸涨得通红,说话也跟蚊子叫似的。
赵煦看他实在有趣,忍不住问他:“爱卿是何出身?父辈从何经营?”
佟云连忙回道:“启禀皇上,臣父亲是明州桃源书院的农夫,臣母亲也是。”
这下有些人实在忍不住,开始窸窸窣窣地笑起来。赵煦使劲忍着想笑的冲动,对佟云说道:“如此说来,卿能够读书成材,也是实属不易。”
佟云连忙叩头道:“多谢皇…皇上褒奖。”
赵煦又想了想说道:“朕记得这次的状元郎也是明州考上来的,看来东南一带果然人才济济。你与他可认识么?”
佟云连忙回答:“启奏皇上,马逊与臣在一个书院念书,他是臣的斋长。”
“啊?”赵煦低呼一声,显然也没料到子骏和佟云是认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