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晋吉祥(283)+番外
这个案子既有内宅阴私,又有亲族翻脸,还有枉法裁判,饶是有安郡王府和八阿哥两下里同时在进行打压,私底下依然有人在议论纷纷,托楹嬷嬷是从宫中出来的福,兰静对此事倒是有了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只是在听过之后,如果让她来形容,她也只能说是一团乱账。
这个诺尼,是努尔哈赤的次子礼亲王代善的孙子,他有个姐姐,嫁给了他姑姑的儿子,结果这个姑姑因为和诺尼的母亲不和,而对他的姐姐很不好,甚至在他姐姐生孩子的时候,让她睡冷床,从而导致了她的死亡,诺尼的母亲因此对他的姑姑更加怨恨不已,于是诺尼就娶了他姑姑的女儿为妻进行虐待,以此来为自己的姐姐报仇。
诺尼的姑姑是县主,因为丈夫博尔济吉特氏毕喇什已死,居住在京城,为此事托了岳乐帮忙,以诺尼母子没有给礼亲王福晋穿孝为由,将他们参到宗人府。诺尼见岳乐处事不公,也没客气,就张口骂他,“你没有母亲吗?”(当然诺尼骂得肯定不会这么文气,只是那些个话想来楹嬷嬷也是没法学出口),岳乐被骂了当然很生气,不但与诺尼对骂,并且强行拟罪,声称奉旨将他们母子圈禁。
事发当时是康熙四年,康熙并没有亲政,即使岳乐真的奉了旨,这个旨也肯定不是康熙下的,因为这个诺尼就是被康熙从圈禁中放出来的,而在他的母亲去世后,康熙又给了她郡王之母的待遇。所以有人就在猜测,诺尼在岳乐已经死了十一年之后才来告他,其中会不会有康熙的授意在里面。
事态接下来的发展,似乎也在证实着这种猜测,经过了三十多年,这个案子的证据其实已经不多了,诺尼的姑姑死了,母亲死了,当时审案的岳乐也死了,而这个案子的原档也被毁的没剩下什么有用的东西了,但就在这种情况下,宗人府还是定了岳乐的“听谗,枉坐诺尼不孝罪”,并议将岳乐追革亲王,有爵位的儿子、孙子尽数革爵为闲散宗室。
又跑去南苑行围的康熙按到宗人府的报告之后,改为将岳乐追革亲王为郡王,其子岳希,革去僖郡王之爵,其子吴尔占,革去固山贝子之爵,俱授为镇国公。其子马尔浑的安郡王之爵,其子塞布礼的辅国将军之爵、副都统之职,还有其孙色痕图的奉国将军之爵,悉数从宽免革。
随着此案的审结,看出其中苗头的安郡王府一时间也低调了起来,而康熙三十九年,也就这样的过去了。
PS:
感谢“melanie”的打赏,感谢“清泉0901182318”和“星云晓月”投出的粉红票
正文 第一百六十章 皇亲国戚
第一百六十章 皇亲国戚
其实兰静本来并不很想去关注这些八卦消息的,虽然她也很同情那两个因长辈之间的恩怨而受到连累甚至丢掉性命的女子,但毕竟这件事已经过去了三十年,且跟自已又没什么关系,问题是,现在有关系了,这里面牵涉了已故的安亲王岳乐,安亲王岳乐又有一个当上了八阿哥嫡福晋的外孙女,而兰静,则在不久的将来,就要成为十三阿哥的嫡福晋了。
兰静在起初刚穿过来的时候,在刚得知自己在这里的身份应该就是历史上的十三福晋的时候,她是下定了决心,要竭力争取去改掉这个命运的,而且还设想过要如何在选秀中做小动作以期既可以不被责罚又能够被撂牌子,后来随着种种事情的发生,让她对自己的这个决定也越来越犹豫起来,前思后想的总也拿不定主意,最后干脆决定了随遇而安。
现如今指婚的旨意下来了,在历史已经被撞偏了不少的情况下,兰静却依然顺应历史的被指给了十三阿哥为嫡福晋,当听到这个旨意之后,兰静却非但没觉得沮丧,反而仿佛卸下了长期积压着的重担一般,一下子轻松了不少,以后再不用犹豫了,也再不用彷徨了,兰静觉得自己的心从来没象现在这样安定,再想到自己以前总是胡思乱想,前怕狼后怕虎的,也确实是既自讨苦吃又瞎耽误工夫。
当然啦,成为十三福晋,也不是就什么都不用想了,皇家的门又哪里是那么好进的?除了规矩细如牛毛之外,什么宫斗宅斗耍心机的事儿想来肯定也是不少,不过好在兰静是嫡福晋,这个身份就是她的保障,即使十三阿哥并没有小说中描写的那么宠爱自己的嫡福晋,即使十三阿哥另有宠爱的女子,但兰静相信,他总是不会越过那个度去。
这些年以来,兰静与十三阿哥接触的次数虽然算不上多,但对于古代男女来说,也算不上少了,他虽然总是爱戏弄自己,虽然脸上总是挂着一副惫懒无赖的笑容,但兰静却从来都没有在十三阿哥的身上发现有什么“脑残”或是“叉烧”的潜质,这一点在兰静被指了婚之后,最是让她欣慰。
嫁进了爱新觉罗家也就罢了,兰静却绝不愿意嫁给一个爱新觉罗家的情种,想想皇太极,再想想顺治,他们可说是爱新觉罗家情种的典范了,只是他们的这个情所对的却不是正室,兰静可没有去当什么破坏人家美好爱情的炮灰的瘾。不过,兰静突然隐约的想起了一件事,好象在历史上十三阿哥的长子并不是他的嫡福晋所生,而且这个长子冒似还不怎么省心来着?
罢了,这个不是主要的,兰静的脑子里刚一浮出这个念头,就让她给强行压了回去,她现在其他什么都是小事,而十三阿哥以后会有如何的发展,才是最重要的,因为这一道指婚的旨意,兆佳氏府已经牢牢的跟十三阿哥绑在一起了,十三阿哥好了,兰静自然也会好,然后兆佳氏府跟着也就有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