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扫娥眉(725)
千钧一发之际,江中流总算大义凛然了一把。他先拍着胸脯把自己一通猛夸,达到人见人躲的境界之后,方才去见叶十一。和所有人想的不一样,他没拿“罪莫大于杀已降”之类的恐吓叶十一,而是反复强调:主上您还是要平定巴蜀的,杀点俘虏不打紧,万一激起蜀军死志,外凭剑阁、瞿塘天险,内凭天府之国无量财货,给您来个殊死反抗,那可就不上算的很了。叶十一被聒噪得十分之不耐烦,于是勉强忍住怒意道:“那你去处置好了!”
第二桩事,是关于元元和陆子周的尸首问题。
认输
是的,尸首。
虽然说叶十一那一刀并没有完全砍死元元,但在那种情况下坠城,基本已经可以认为是死亡了。也许有人说,襄阳城下是很深的水面,和土地比起来还是有生还的可能的。但说这个话是要负责任的,至少你不能不考虑当时四下的环境和汉水的情况。
当时是什么情况呢?箭矢横飞,投石流星雨一样地往下砸。每时每刻,都有无数锋利的箭矢密密麻麻射入水面,都有巨大的石块砸下来。再说汉水,水深浪急,并且顺着襄阳往下不远处就是著名的险地白石滩。暗礁密布,到处都是尖石漩涡。别说是人,就算小点儿的船,不给你撞个粉碎,也要把你拉进河底。当然,如果是叶十一这样地高手,的确还有死里逃生的可能。可如果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和一个受了重伤的女人呢?答案是显然的。
所以,虽然叶十一命令是“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但部下执行之时不免要将重点放在了“死要见尸”上,只不过收尸也不是一桩好干的活罢了。
襄阳大战,双方战死的人合在一起有好几万。这几万的尸首冲进汉水,一路波涛起伏,转眼就都进了白石滩。白石滩的地势低,江水以雷霆万钧之势俯冲而下,俯冲的力量加上回旋之势拍打在巨石暗礁上,便有无数尸身粉身碎骨,被暗潮吞进暗无天日的滩底深埋……
搜索的人马工作态度再认真毕竟不能当真把汉水淘一边,于是,当在白石滩找到代表蜀王的印信——印信从带钩上撕裂下来挂着半片残锦正好勾进石头缝隙,印章的一角被砸碎了——他们便将此作为元元身死的证据,拿着向叶十一复命去了。
追击的军队没有找到活着的人,搜索的队伍带回来的东西也不是尸首。对于这个结果,叶十一明显是不满意的。这个时候,他刚刚因为杀俘的事情被江中流狠狠添了一把堵,积得满腔怒火。顿时新怒旧怒一并发作出来,先是拍案将手下一阵痛斥,然后便是一通调兵遣将,大有找不到就不离开襄阳之势。然而,真到要发动的时候,叶十一却又突然泄了气,意兴阑珊地坐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挥手道:“算了,找不到也就算了……你们都下去吧。”
众将实在被叶十一这一通来得快也去得快的脾气搞得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但不管怎么说,不用去翻地皮总是好的,于是便高高兴兴地退了出去,专心准备出兵事宜。
第三桩事,还是和俘虏有关。越鹰澜派人将秦合清送来襄阳了。
事情非同寻常,下面的人不敢擅自做主,于是一路向上禀告,最后连人带信交代到亲卫统领卫伯贞那里。卫伯贞心里也是实在拿不准,于是没有立即向叶十一禀告,而是找来诸将商议。然而,有了前面两件事的前车之鉴,众将都学了乖,谁也不肯出头。互相推诿之下,最后公推江中流江大人与卫伯贞一同前去。江大贪官最近很有人品爆发的迹象,被大家伙扔出来顶雷,竟没有开溜,反而兴高采烈地去了。闹得大家伙儿反而心里很不踏实,简直要怀疑自己是不是错过什么好事了。
于是,在江中流的掠阵之下,卫伯贞禀告了秦合清之事。结果叶十一的反应和大家想地都不一样。
“秦合清?”叶十一想了想,然后不以为意道,“哦,想起来了。他又不是张襄,放回去也不打紧。不过毕竟现在正在交战中,就这么放回去好像也不合适……那就送去上都,交给赵箫好了。”卫伯贞领命,正要退下去办。叶十一却又突然改了主意,说道:“算了,还是暂且留在军中……软禁即可。”
卫伯贞施礼道:“是。”
江中流眼睛一轮,随即低下头去,不知在琢磨些什么。
叶十一起身走了几步,然后很没来由地向江中流道:“赵箫一直想来前线。我本来也打算攻下寿州之后便令他前来。现在看,似乎也没这个必要。你写一封给怜光,令她多加留意。”
江中流心中暗自叹息,应了一声,然后道:“主上不打算见一见秦合清么?”
叶十一怔了一下,然后迟疑着道:“还是打完这一仗再见吧……”
江中流在心里大大翻了个白眼:你丫也有怯场的时候?哈,哈……
乙酉年二月初九日,叶十一自襄阳出兵,以水陆兵马合计十一万,大举进攻寿州。
于此同时,有关襄阳之战的结果也终于传回了金陵。
战争时期,讯息不通,金陵很是过了几天纷杂混乱的日子。那是真假情报齐飞,小道消息与流言蜚语共一色,到处都是人心惶惶。等终于拨开迷雾见真相,总算一块石头落了地得到了准信,于是人心更加惶惶了。
门阀士族,大大小小的官员都开始暗中活动,金陵的局势更加纷繁混乱了,密探与说客,这些人到处都是,政治掮客像见了血的苍蝇一样蜂拥而动,各种各样的政治交易充斥着这座风雨飘摇的帝王之洲。这段时期,金陵的政局的复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