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扫娥眉(729)
叶十一心知肚明,有赵瑟在寿州,自己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专心与战事了。于是,他索性不给臣下劝谏的机会,径直下令道:“卢宾,你点一万兵马,与卫伯贞一起随我前往彭城!”
命令是不能违背的。于是,卢宾只好施礼应道:“是!”
叶十一继续令道:“越鹰澜,我任命你为大将军,授虎符印信。我走之后,寿州方面战事,由你全权主持。”
越鹰澜亦道:“遵令!”
“你……”叶十一望着越鹰澜,欲言又止。他还没有失去理智到明确下达诸如“决不可伤到赵瑟”这样愚蠢命令的地步,然而,赵瑟……
好在越鹰澜完全领会到了叶十一的意思。她郑重向叶十一施了一礼,目光坚定地迎着他的眼,仿佛起誓似地道:“请主上放心,臣绝不负主上所托!”
叶十一点点头,道:“阿鹰,尽管放手去做,我是信任你的……”
就这样,叶十一把寿州扔给了越鹰澜,自己跨上健马,心安理得地跑去彭城找曹秋何单挑去了。
他这一走不要紧,可把赵瑟给坑苦了。
人家赵瑟可是做好了准备,来寿州找叶十一低头认输的。结果一个没看住,让叶十一给溜了。这让赵瑟找谁认输去?
难道向越鹰澜认输吗?
赵瑟是绝不愿意向越鹰澜认输的。就算她愿意,张襄也绝不能愿意。武人有武人的骄傲。向叶十一认输是一回事,向叶十一的手下认输又是另外一回事。前者张襄尚且不能接受,后者就更不要说了。
而况即便是张襄列祖列宗的脸都不要了,愿意认输,赵瑟其实也是不敢的——不关愿不愿意的事,就是不敢。
于是,寿州之战,只好硬着头皮打倒底了!
命悬
越鹰澜打寿州,思路和叶十一又有所不同。
叶十一的策略是集中力量打紫金山。寿州那些老弱残兵,窝囊废厢军府兵他是不屑去打的,太费工夫且无聊。决定寿州之战成败的关键在于驻扎在紫金山的张襄和他手下的河西铁骑。只要消灭了这部分了力量,战争就结束了。这个策略,是最快获取胜利的方法,但是,怎么说呢,但凡是最快的,总是最有风险的。那真不是一般将军玩得起的。叶十一敢于用这种打法,是因为他有十分的把握在战场上压制住张襄。这个把握越鹰澜是没有的。所以,她在接手寿州之战的指挥权之后,立即就改变了打法。
和叶十一不一样,越鹰澜很屑于欺负战场上的老弱病残与女性。身为女性的她在这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她完全不必在意被人指责为没追求、没人品,没尚武精神。于是乎,在功利战争的思想指导下——也就是说尽可能规避强敌,专捡窝囊废死劲欺负,越鹰澜做出了彻底包围寿州的布置。
“没有速战速决走捷的能力没关系,只要我们具备和我们的能力相匹配的耐性就可以了!”
这是后来广为流传的一句名言,是当时寿州之战越鹰澜决定包围时说的。然后,她就将寿州城密不透风地包围起来。
越鹰澜是威武的。她有和张襄相匹敌的作战能力,也有足够的耐性围城,于是在己方淮河上游巨大的战略优势配合下,她成功地将寿州城里的守军与紫金山上张襄率领的机动力量隔绝开来。无论是谁,寿州的厢军也好,张襄的河西铁骑也罢,谁都没办法越雷池一步。另外,为了彻底断绝金陵方面的念想,她还做了一个非常“缺德”的安排——在淮河上栓铁链。
以攻打寿州搭建的浮桥为中点,她命人在上下几十里水面拴上了数千尺长的铁锁。光栓铁链还不算,还有更缺德的升级版。水军统帅罗文忠建议,为了增加浮力,应该给这些铁链都连上木头。这样铁链就不会下沉,可以彻底拦住金陵的战舰了。越鹰澜立即批准了这位经验丰富的老专家的建议,于是,一夜之间,铁链上都系上了巨大的木头,寿州上下的水路彻底被封锁了……
种种布置都指向一个结论:越鹰澜虽然没有叶十一的天赋,但她比叶十一更加稳扎稳打。“稳”是战场上最可怕的存在,因为无懈可击。
这一下,赵瑟算是遭了老罪了——当然,寿州还没到缺粮断顿杀战马吃人肉的程度,所以这个遭罪不是身体方面的,而是心理上饱受折磨。
赵瑟简直快要疯了!
投降不成,突围不成,死守不成,援军还是不成。
投降就不必说了,不能也不敢。
突围也是做不到。越鹰澜展显示出名将风采,外抗张襄内击寿州,且战且围,把寿州围得个水泄不通。寿州城里,别说是人了,几乎连只耗子都跑不出去。他们不是没试过,可就是从寿州城到紫金山这么点路,愣是咫尺天涯,说什么都突破不了。
至于死守待援,先说救援。目前紫金山上的张襄和越鹰澜是势均力敌,谁也奈何不了谁。想要反败为胜,唯有指望新的力量加入战局。这个新的力量,目前看来只有金陵方面的援军。援军也的确是来了。既然是赵瑟困在寿州,金陵方面自然是义不容辞要派援军。
于是尽管刚进三月,还不是水军出动的最好时节,金陵方面还是第一时间就派出了强大的水军——强大的这个词绝不夸张。虽然说除了淮勇之外,南方的军队大多疲软,但江南的水军可一点儿都不疲软。不仅不疲软,而且一直以来都很强大,实力是全天下都公认的。
援军的主将是王余。这也是一个非常强大的人物,甚至用强大来形容都远远不够,或者只有用他的出身经历才能准确的诠释他的水平。简而言之,王余这个人在加入江南水军之前是个海盗,也有传言说他实际是出身于河东王氏,总而言之,他十三岁就下了海。王余下海的时代,正是被称为老船长的海盗之王遭到谋杀,大大小小的武装贸易船队忙于海上大火并的时代。他从最下层的水手做起,在惊涛骇浪中参与抢劫、战斗与贸易,三十四岁那年就成为了控制往东瀛、大秦等处贸易的四大海盗王之一,手下的武装船队跟朝廷的水军相比也毫不逊色。要说这辈子唯一的污点,也就是不知怎么搞的,竟被个曹秋何忽悠上了岸,从此充当起金陵小朝廷的走狗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