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淡扫娥眉(746)

作者: 郁之 阅读记录

秦合清打开敕书仔细看了一遍,神色间紧绷的肌肉猛然间便松弛了下来。他呼了一口气,笑道:“您的心意我完全明白了。请您放心,我们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对您的期望与依赖……”

叶十一点了点头。

秦合清想了想,道:“我们将会尽快派正式的使节前来,在此之前,可否暂且停战?”

“不行!”叶十一立即就拒绝了。他说道:“我的谋士告诉我,不断向前推进的战线能够促使金陵尽快做出决定。我不想再等了,希望尽快。”

“这样的话,似乎瑟儿会觉得您是在逼迫她啊?”

“是吗如果说逼迫的话,我不是应该直接打到金陵城下才对吗?”叶十一看向秦合清,“我只是不想让瑟儿感到为难而已,毕竟金陵的事情并不是她一个人说了就可以的。据说,只有兵临长江,江南的士族们才会开始感到压力。”

这都是谁说的啊?秦合清暗中咬了咬后槽牙。

“事实上,我的很多谋臣都认为甚至兵临长江也不足于对江南的士族产生压力。他们告诉我说,许多江南的士族都会固执地认为,只要没打过长江,金陵就可以高枕无忧。因为长江很了不起,因为之前有很多盖世英雄,虽然提兵百万,投鞭断流,来势汹汹,却最终也跨不过这道江。比如说这位江中流江大人……”叶十一拿手一指江中流道,“最近,他就特别热衷于给我讲这些故事。”叶十一笑了笑,继续说道:“因为有了这些故事,似乎好像仿佛我不真的打过江,你们就会认为我打不过去。所以很有一些谏言认为我至少应该渡过采石矶之后,再来提这个和谈——”

“您说笑了……”秦合清觉得背上开始冒汗。

“我也觉得挺可笑的。我真不明白怎么会有人能对一条河有这么大的信心。虽然我也很想试一试横渡长江是什么感觉,不过,目前为止,我还无意接受这一谏言。我想,就算是为了瑟儿,我也应该忍耐一段时间的。”叶十一站起来,非常干脆利索地结束了对话,“一个月,一个月之后,我会在广陵等待瑟儿,还有金陵的使节。”

诚意

乙酉年三月二十一日,叶十一攻克彭城,曹秋何以赤霄剑插入气海,自尽身亡。

这样,叶十一终于有了一个机会,可以向天下人证明,胜利者并非总是宽容的。

这种近乎于严酷的不宽容与不妥协,主要体现在曹秋何的身后事上。所谓身后事,简单说来,就是曹秋何的尸首和葬礼。一般说来,曹秋何的尸首应该是还回金陵去的,葬礼也自由金陵方面去办。不管怎么说,曹秋何都是江南小朝廷最高一阶的军事统帅,金陵方面能够排进前五的重要人物。在不打算以谋逆的罪名追究江南重臣的前提下,他的尸首就应该顺理成章地回到金陵。因为如果说叛逆,即使都是前五,曹秋何的排名也绝对在赵瑟之下——赵瑟永远排第一无争议,没有任何理由对从犯追究到底却放过首犯的。然而,出于某种众所周知的心理,叶十一没有将曹秋何的尸首送回金陵。

当然,叶十一非要把曹秋何的尸首留下来不可,倒也不至于是为了将它挫骨扬灰,让万恶的曹某人死无葬身之地。在对待情敌的问题上,叶十一虽然一贯小气,但绝不阴暗。他的小气从来都是光明正大的,只和赵瑟身边的活人计较——只要你肯死,只要你的身体连同灵魂一起永远不回到赵瑟的身边,他是绝对不会嫌弃帮你办一场葬礼浪费时间的。只不过,葬礼的盛大和隆重程度就没法太过期待了,能够中规中矩地挖个坑埋了,再给竖块碑,就算相当不赖了。

于是,曹秋何就这样被埋葬在了彭城。他的墓碑异常简洁,几乎开创了一代帝王将相的先河。没有生平记录,也完全看不出嫁人与否,墓碑上,除了生卒年月,有且只有叶十一钦定的五个大字——曹秋何之墓。

实话说,叶十一这事儿办得很不怎样,与他目前的身份地位很不相称。江中流对此格外有一些不同意见。不过,截止到葬礼完成之时,江大人的所有反对一直还都在腹诽阶段原地踏步。

“这未免也太掩耳盗铃了吧?难道你不给写墓志铭,别人就不知道曹秋何是什么人,和赵瑟是什么关系了?有必要这么小气么?”江中流对叶十一在这件事情上近乎幼稚的表现感到匪夷所思,所以直到葬礼结束之后,回到自己的居所,他还翻着白眼琢磨这件事。

琢磨着琢磨着,江中流就有那么点义愤填膺的意思。大概江大人是把自己当曹秋何了,所以在“义愤”驱使之下,他竟然拍案而起了,并且很是发表了一番宏论:“有些事实不是你不承认,它就会不存在的。或者世人因为你的权势将已经发生了的事当作从未发生一般,然而,事实永远是事实,真相可以被忽视、可以被掩埋,可以被抹煞,却永远存在,正如真理永远颠簸不灭……”

必须承认,尽管当时一个听众都没有,江中流能说出以上这么一番义正辞严的话,完全是因为当时他喝了酒,这个酒壮怂人胆。

江大人近来真的很怂很不幸,其不幸的程度足以令任何理解他处境的人为之掬一把辛酸的泪——当然,如果真有人能了解他的处境的话。正当叶十一忙于代办葬礼之业务时,江中流因为某件倒霉的工作被两个人逼迫得几乎要上吊跳河。这个“某件倒霉的工作”,简而言之,就是与金陵和谈;而逼迫他的两个人,一个是他的老板叶十一,另一个则是他的同僚欧阳怜光。

上一篇: 遗千年 下一篇: 第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