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扫娥眉(828)
从产房到外室还有几层帏帐要经过,陆子周和欧阳怜光的谈话就在这时候。谈话极其精炼。对于一场旷世合作而言,从开始谈判到达成共识,它简短到让人惊愕的地步。
先开口的是欧阳怜光。她说:“我可以帮一点儿忙。”
“现在还不需要,”陆子周说,“你还是尽快离开吧,这里很不安全。”
“那么将来呢?”欧阳怜光问。
“你的死亡已经是对我最大的帮助了。”陆子周回答。
“我很担心你的私人感情会影响你的判断,对政治家而言,你未免太有良心了。”
“你应该明白,信任比什么都重要。信任我就是信任你自己。”
“你明知道我不信任你也没办法了。那么,期待与你再见的日子。但愿我们疏途同归。”
陆子周轻轻点了一下头。伸手掀开帏帐走出去。
“小成,”陆子周伸手招呼满脸都是眼泪的青年将军,吩咐道:“你送欧阳大人一程,务必使她安全离开巴蜀。”
小成答应一声,背过身体用衣袖抹掉眼泪,一只手握了腰中宝剑,道:“欧阳大人,请跟我来”
“我会再来。”欧阳怜光看向陆子周,说。
陆子周抬眼间,注意到小成带着的几个少年将军,其中一个眉清目秀,身材高大的,赫然就是他从小养大的迷糊。于是陆子周立即指了指迷糊,匆匆对欧阳怜光说道:“请把这个孩子一并带走。”
……
乙酉年,实在是一个不详的年份。死亡从年头笼罩到到年尾,无数光芒万丈的伟大人物折戟沉沙,就此陨落。狄桂华、薛玉京、曹秋何、傅铁衣、越鹰澜、卢文谣、元元,这些支撑了一个时代的风云人物都死了。他们之外,乙酉年,还有一个伟大的人物死了。和其他轰轰烈烈的非正常死亡不同,那是一起正场死亡。
乙酉年十一月十一日,谢十七逝世。他的死,比三个多月之后金陵城的陷落更能昭示一个时代的终结。他死以后,士族黄金时代辉煌绚烂的文化传承就在精神上死亡了。
谢十七公子死前,并没有留下任何遗言。当然,无论有没有遗言,都不影响谢氏家族为了自己的利益需要加以杜撰。谢老夫人抚摸着自己的凤头拐杖,坐在谢十七的遗体旁整整一夜,最终决定了死去儿子的遗言。“遗言”有两条,后来以谢十七的语气宣布出来:
第一,我死以后,葬在长安;
第二,我所有的画作、收藏与物品,焚毁于我少时所居之东篱台。
这就奇也怪哉了。怎么说呢,杜撰出这两条遗言,如果不是为了自找麻烦,那就肯定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谢老夫人老糊涂了?
这两条“遗言”,都不大好办。不管是把谢十七的灵柩运回去安葬还是把他的那点儿家伙什运到东篱台烧掉,都得回长安。长安现在可是在叶十一手里,南北又是个交战的状态,恐怕一时间都办不下来。除非南北一统,天下太平。当然,两件事比起来,后一桩又比前一桩容易。因为谢十七的东西可以悄悄的偷运回长安,谢十七的尸体却不可能偷偷摸摸地偷渡回长安挖坑埋了。连谢十七的尸体都不能风光大葬?谢氏丢不起这个人!
这样,事情就很明显了。谢老夫人既不想等南北之战结束,也不想丢人。于是派遣族弟谢奕为首,秘密运送谢十七遗物至长安谢氏旧邸,于东篱台上焚毁,是为投石问路。
十一月份的时候,叶十一正好在长安。因为新立了一个皇帝的缘故,九月份河北之乱平定之后,他就返回长安了。回到长安之后,先是补废除皇帝的仪式,然后再补立新皇帝的仪式。无论废还是立,仪式都潦草而简陋,态度很不端正。不过,既然这玩意补儿都行了,态度端正与否也就没什么可计较的了。这之后,叶十一就留在了长安。如果在金陵陷落和成都献城之前不打算亲征的话,他大约会在大明宫一直待到天下一统的日子。
十二月初的一个夜晚,天上下起了鹅毛大雪,紫宸殿外的广场上雪积了半寸,在晦暗的天色中反照出茫茫一片白光。殿下执戈的卫士,三五步一人站立,脸冻得通红,鼻孔中喷出白色的气。飞鱼卫指挥使高雁远远地从广场走过来。先是绕到一侧距主殿百余尺的值房,将佩刀等物事交给当值的郎将,出来后才向紫宸殿走去。经过卫士层层守卫的行列,到在紫宸殿外,侍卫统领卫伯贞迎下了玉阶。
“我不陪你进去了,你自己小心。”卫伯贞嘱咐道,“主上的心情很不好。”
“嗯。”高雁点了一下头,越过卫伯贞,拾阶而上。
低着头进了殿。殿里阴霾霾的。高雁跪倒行礼,于是便听见叶十一的声音问:“谢家的府邸现在有什么动静?”
高雁连忙答道:“入夜时分,有十几人偷偷运了几箱东西进去,现下在东篱台。已经查明,为首之人乃是谢氏宗老谢奕。臣已命飞鱼卫将府邸团团围住。”
“那就全部捉了!”叶十一的声音陡然变冷。然后就是“咚”地一声。高雁暗中抬了抬眼皮,发现是一个漆木的小盒子被砸在地上,盒和盖分开来,露出一角白绢。高雁不动声色地应了一声:“是,”随即退出殿外。刚走下台阶没几步,听得身后一声:“且慢。”高雁回过头,发现是内常侍唐青亲自追了出来。
唐青走到近前,漫声吩咐道:“且慢动手。先遣飞鱼卫沿途宿卫,主上晚些时候将亲自驾临东篱台。”
高雁看了看天色,迟疑道:“已经宵禁,不知主上可有旨意,开哪道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