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春(413)
“我们林家传下来的箴言,只要隔代能有一人为官支撑门庭就够了。”他眼中目光闪动,道:“家寒生性老实,最后能官拜四品就很不错了。将来……”
这对夫妻在秋夜中低语不提。
只说当日安悯公主受惊昏倒在皇宫,醒来后不知怎么又惹怒了今上,公主贬为郡主,且将太皇太后给她的人也给退了……太皇太后听到宁公公的回禀以后,沉默了一会儿,才叹息道:“安悯这孩子,太不走运了……”、
有个嬷嬷似乎想劝太皇太后什么,但太皇太后却道:“扶哀家去小佛堂吧。”这就是放弃了安悯,不再为她说情的意思。
安悯公主躺在坤宁宫的偏殿中,只觉从心底深处生出阵阵冰凉来,眼中的光彩也黯淡下去,寂寥仿佛如秋日最后一片不肯从枝头落下的枯叶。
没有人知道,她在失去第一个孩子之后,在亲眼看见一盆盆血水从她的身底下端走之后,就再怕见到血。当第二个孩子也失去,当她感觉到身体内有汩汩液体往外流出之时,单是那种想象中的景象就让她恐慌到暂时失明!
所以,当她再次看到有鲜红的液体从那两个太监额头上流出之时,恐惧又再一次占领她的心神,夺去了她的意识!
安悯公主睁开眼,眼中却并无焦距。而她的头脑中,却正是一片滔天漫地的红,殷的红,粘稠的红……无边的红让人心慌胆颤,想要尖叫,却偏偏不能发出任何声音,只能绝望地躺着,任人宰割。
是的,任人宰割。
安悯公主躺在这偏殿的两日中,只有这一个体会。
两日后,她终于踏出了房门,向皇帝和皇后辞行。
应庆帝没有见她。
皇后娘娘神色不忍地给了她一张圣旨。安悯公主打开看了看,心中反而一片平静。
她对皇后娘娘道:“娘娘,您知道您们所有人都看错了杨广北吗?相信我,那两个太监的死,一定同他有关。相信我。”她看着皇后的神情,终于摇头道:“算了,你们是不愿意相信的。我走了,娘娘保重。”
她带着已经被隔开两天的自己的婢女出了宫。
当她这句话被人报告给应庆帝知晓时,应庆帝不以为然,道:“同安伯如何有那样的本事?用他来挑拨什么,幼稚了。”
再说安悯公主出了宫,坐在马车中听到街头巷口的议论,听到杨广北因为几种新作物而被封了同安伯时,听到人人在艳羡他的好运气在赞叹着说起“林氏女”时,安悯公主脑袋又嗡了一下。
她不知道怎么才到了宋府,开口就道:“任姑姑呢?”
下人却欲言又止。
安悯公主心中突然升起一种不好的预感,转头看着内管家,厉声问道:“任姑姑呢?说!”
内管家跪地垂首,道:“会公主,任姑姑出去之后,至今没有回来。跟去的车夫说认姑姑独自上山,然后他一直等到天黑不见人回来,连忙上山寻人,却只在半山腰找到了任姑姑丢下的篮子……”
有人小心翼翼地将那个普通的竹篮送了上来。
安悯公主心跳越来越快,呵斥道:“什么意思!说!”
“任姑姑她……她可能出了意外。”内管家低声道。
安悯公主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向后倒了下去。两个丫鬟立即接住了她。只见她泪流满面,道:“让府上所有人都去找!都去给我找!找不到,就都不用回来了!”
内管家有些为难,却应了“是”。
他正要去吩咐人,便听见安悯公主又道“回来”,于是再次跪在了地上,等候安悯公主吩咐。
安悯公主突然想起了柳家。任姑姑是去见柳家人的。
她忙道:“再派人去柳家问问,去柳家,问问他们老夫人回来没有……”
“奴才记下了。”内管家又跪了一会儿,见安悯公主再没有吩咐了,才下去了。
269 柳木箱子
安悯公主并不太在意自己成了安悯郡主。
安悯郡主也不在意在宫中时候她的亲人们——太皇太后、皇太后、皇上这些人待她的冷淡。
此时她甚至可以不在意她同她深爱的丈夫宋阶的夫妻情又浓转淡,她甚至可以不在意她失去的两个并未来得及出世的两个孩子,不在意林宜佳……但她不能不在意任姑姑。
任姑姑是唯一陪伴她成长的人,唯一全心全意待她的人。
她唯一的、真正的亲人。
而现在,任姑姑仿佛是生平第一次离开她身边,便再没有回来!
安悯郡主觉得,她的天空塌掉了!
若是任姑姑再不能回到她身边,若是任姑姑再不能回到她身边……安悯郡主一想起这个可怕的设想,便像是离开水面的鱼,努力地张大嘴,却呼吸不到足够的空气。
泪水铺天盖地地流下来。
任由两个丫鬟将她架进了内室,她依旧一无所觉。
“主子别太担心,姑姑一定会回来的。”一个丫鬟试图安慰安悯,而安悯却仿佛是听不见,眼神空洞洞的吓人。另外一个丫鬟对她摇摇头,那丫鬟便也不再劝了。
安悯郡主往日倚重的,只有任姑姑。
偶尔会吩咐内总管。内总管是个从宫里出来的太监,也是任姑姑教导出来的。
其他几个伺候的大丫鬟们,都并不如何亲近。且跟着她的时日都不太长。此时此刻,她们也不过是只能尽为人奴婢的本分罢了,不敢也不想多事。
又过了一阵子,安悯郡主还是老样子。眼泪不停地流,眼神却空洞洞的渗人。
头一个丫鬟有些害怕,道:“还是要请大夫吧,郡主这么下去不行的。她才好一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