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重生之掌家门(268)
可不知怎地,忽然有一日,定州城内便不安稳。
先是封锁了城门,进出城都需要严查。
且城中时有骚乱。
外头的动静,让她心中也猜出了些许不对劲来。
“定州州府向大人通敌叛国……”秦绾转头走到书桌前,将书桌笔筒下压着的信笺取了出来,递到了宋锦悦跟前,“这是章二公子让我带给锦悦姐姐的信。”
宋锦悦抬眸看了一眼,便接过了那信笺。
秦绾自觉地退去了一旁,背过身子。
宋锦悦缓缓打开信笺,细细瞧着上头的字迹。
平表兄说定州向大人已被秘密关押,现下定州很乱,边关也不安定,如今他带着宋知坐镇定州城中,父亲带着军中将士以及向武、向术二人。
这些时日,边关怕是就要起战火,叫她在京中莫要担心,好在此次发现向大人通敌的事情早有准备,这才一网打尽了敌国在城中布置的奸细。
可也不敢大意,时刻紧盯着城中动向。
此次特意派人护送秦绾归来,又秘密送了折子进宫。
宋锦悦将平表兄的信烧毁,秦绾这才走了过来,又同她说了定州的事情。
宋锦悦离开秦府后,回了国公府,可心中隐隐不安。
此次虽说早有准备,向大人也在两军交战之前被查了出来。
可到底战火无情,舅舅同两位表兄的安危,还是让她极为担忧。
此刻,定州的动荡还未传开,宋锦悦也不好去章府同外祖母提起,一来也难免叫外祖母担忧。
她只能等着看外头可会传写什么流言出来。
第233章 有事相求
自打那一日去秦府见过秦绾之后,宋锦悦便再没去过秦府。
秦晟这些时日也没有来寻她,自打秦绾从定州归来,便一直在府中休养。
她明白,秦绾这一路舟车劳顿,日夜兼程,属实是伤了些精神。
因着宋锦夕被皇上下令闭门思过,回门宴索性便取消了。
只是沈氏还没有消息。
自那一日大火后,查出来的结果,却是那一日宋清吃的那盏茶中被动了手脚,厨房里头相关之人皆是被严刑拷问了一番。
可众人却都是不知。
只一个小厮说起,那一日送茶的路上,遇到了暮云姨娘,只有她掀开了茶盏看了一眼,这一路便再未发生任何事情。
宋锦悦便有派了些人手,紧紧盯着银丝楼的动静。
许是那场大火烧的太过大了些,暮云姨娘自那日后,便闭门不出。
京城里渐渐起了一些流言。
打仗的传言一旦流传开来,人心不稳,就连繁华富庶的京城也比往日要清冷了些许。
人人自危,终日惶恐。
可朝中却是没有一丝干预的态度,任由这流言渐渐传扬开来。
秋韵今日去府外为自家小姐采买笔墨,这些事情原是由国公府负责采买管事的婆子一并采买了来。
可小姐不喜欢管事婆子采买回来的笔墨,也不是不想叫婆子去她点名的店家去采买。
实则她想让秋韵去外头瞧瞧,如今外头都传了些什么流言出来。
这些时日,她甚少出府。
被袁嬷嬷拘着在屋里绣着大婚当日所用的红盖头。
袁嬷嬷心知二小姐执意不肯自己绣喜服,索性便不强逼着二小姐去绣那喜服了,只是到底是她成亲,大婚所用之物,也该自己动手绣一件才是。
思来想去,袁嬷嬷便定下让宋锦悦亲自绣成婚当日所用的盖头来。
“小姐,外头都在传,说是今岁这年,恐是不安生。”秋韵将笔墨搁在书桌上,这才走到正坐在软榻上绣着针线的小姐跟前,将今日所见所闻一一道了来。
宋锦悦将手中的绣着的盖头搁在了一旁的矮几上,抬眸看向秋韵,“可还有旁的说道?”
“旁的倒是不曾有了。”秋韵仔细搜索了一番,面色忽而有些困惑,道:“不过……”
“不过,婢子瞧着这两日城中的官差比原先又多上了三五倍,婢子路过城门时,发现就连城门口的官差也都比前些日子又多了三五倍。”
自打近年下的缘故,城中的官差已经比往日添了些许,可如今又添上了许多。
宋锦悦微微皱眉,垂眸思索了片刻。
这般状况,倒是不曾发生过的。
自打定州起了变故后,外祖母便病了一场,如今舅母同芝表姐日日守着,宋锦悦也时常过去瞧过,好在前些日子总算是痊愈了。
宋锦悦不敢贸然去同舅母打听,唯恐让外祖母忧心。
不由想起秦晟来,便又吩咐秋韵道:“你去秦府一趟,说我想见秦大人,问问秦大人哪一日得闲,可否过来一趟。”
如今唯一能得来准确消息的,便只有秦晟了。
原本这些事情,父亲日日在朝堂上,也该是知晓,可如今身子还未痊愈,一直休养在府中,未曾上朝。
秋韵出府去送信,宋锦悦半点没有心思再绣那盖头。
索性去了院中走走散散心。
才踏出明筑轩的院门,就瞧见暮云姨娘神色匆匆往明筑轩而来。
宋锦悦便在门前等着暮云姨娘。
“二小姐。”
“暮云姨娘。”
暮云姨娘神色有些凝重,屈膝道:“二小姐,姨娘有件事,想要求二小姐帮忙。”
宋锦悦心中一空,看向暮云姨娘,“姨娘,何事?”
“听说太后病了,姨娘想入宫去瞧瞧太后,可否求二小姐带姨娘入宫?”
无召不得入宫,何况如今暮云姨娘不过是国公府的一房妾氏罢了。
宋锦悦故作为难,“暮云姨娘,此事不妥,既然太后娘娘没有召见姨娘入宫相见,可见是不想见外人,若是我贸然带姨娘入宫,若是惹恼了太后,可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