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重生之掌家门(278)
她能清楚察觉到,这几日小姐对秦大人好像同从前不一样了。
她将信笺搁在了书桌上,又去了一条厚厚的毯子盖在小姐身上,她这才轻轻退了出去,小心翼翼带上房门。
听见秋韵脚步声走远,宋锦悦这才转过身子,平躺在软榻上,睁开了眼睛,视线全然落在书桌上的信笺上。
就这么一直瞧着。
也不知过了多久。
宋锦悦长长叹了一声,这才抬手掀开身上的毯子,起身下地,走到书桌前,盯着桌上的信笺,又是静默了片刻。
这才伸手从书桌上拿起那信笺,走到外间,靠着炭盆坐了下来。
她晃着那信笺,又看着面前的炭火,几番冲动想要将信笺丢入烧的红火的炭炉内,终是理智战胜了情绪。
她将信笺收回,仔细打开。
待看清信纸上内容,她面色微微僵住。
竟不是秦晟写的,而是远在定州的舅舅写的。
只是这封信并不是写给她的,而是舅舅写给秦晟的。
信中舅舅提及她同秦晟的婚期,说自己皆时恐不能归来,叫他莫要生气,婚后莫要欺负她。
几番叮嘱敲打秦晟,说他人虽在定州,可若是他敢欺负自己宝贝的外甥女,那他定然不会放过秦晟。
宋锦悦面前依稀勾勒出舅舅瞪着眼睛看向秦晟的样貌。
心中微酸,唇角的笑意渐浓,只是眼尾悄悄滚下一滴泪来。
秦府内。
秦绾正陪着表妹同表弟在院中玩闹,远远瞧见兄长归来。
她忙提着裙摆冲到兄长跟前,道:“哥哥,你终于回来了,这几日,锦悦姐姐来寻过你,你记得去瞧瞧锦悦姐姐。”
秦晟满身疲惫,看向妹妹时,眼底露出一抹宠溺地笑意,“我去过国公府了,只是锦悦今日进了宫,我到时,她已歇下了,并未曾瞧见,改日我得闲,再去瞧她。”
秦绾皱起眉头,敏锐察觉到了兄长话中的关窍,“哥哥,你这几日还是不能回府住?”
秦晟点了点头,又看向不远处站着的徐家姐弟二人。
收回视线,看向妹妹,叮嘱道:“嗯,这些日子,你在府中将表妹同表弟照顾仔细些,我今日是回府来带些换洗的衣裳,待会儿便要走了。”
“哥哥,不留下一起吃晚饭吗?”
见秦晟摇头,秦绾瘪了瘪嘴,一脸无奈又失落。
这些时日,秦晟皆是宿在吏部。
时常进宫同皇上商议要紧的事情。
今次,他能在陛下跟前得此厚待,全是因为他的上司赵大人出了那样的事情。
这才叫他得了便宜。
只是如今一切都未明了,且朝中动荡。
他并不能就留,还要回吏部去处理繁杂的事物。
秦晟这一早,便又是十来日。
宋锦悦这几日在府中,因着要盯紧了暮云姨娘,故而并不大出府。
就连去看外祖母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
芝表姐时常来信,约她出门去逛逛,可她都婉拒了芝表姐的邀约。
她的心思,一日比一日沉重,人也一日比一日消瘦了一些。
秋韵看向自家小姐日日郁郁寡欢憔悴的模样,极为心疼,可不论如何相劝,毫无作用。
宋锦悦不知秦晟要做些什么。
且定州自上回传来边关不稳的消息后,便再未有消息传来。
虽京城时有人传言,边关恐起战火。
可过了这些时日,竟是没有一点消息传来。
众人只当仿佛什么都不曾发生过一般,每日依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唯有宋锦悦却一日比一日烦闷。
她时常担心定州恐有变化。
可奈何自己在京城,且即便去了定州,又能帮上些什么忙呢?
她正趴在书案上发呆,秋韵走进来回禀道:“小姐,宋知说有要事要见你。”
宋锦悦混沌的神色渐渐清晰,她抬头看向秋韵,吩咐道:“让宋知去书房回话。”
秋韵去外间传话时,宋锦悦则是走到衣架处,取了一件绯色锦缎绣着满面海棠花的披风系在脖颈处,这才往书房而去。
第242章 可以不成婚吗?
“回二小姐,小的这几日一直盯着赵府,无意之中发现了一蹊跷之处,今日特意来回禀。”
宋知一进书房,拱手行了一礼,抬头看向二小姐,回禀了起来。
宋锦悦微微点头,示意宋知继续说。
“自打赵大人前几日回了赵府后,便不曾踏出过赵府,听说再过些时日,圣上便准许赵大人官复原职,这些日子,吩咐赵大人在府中安心休养。
虽说赵大人同赵夫人不曾出府,
可赵府每日倒夜壶的车马,却是一日要出府上两次。”
京城中大官人家的夜壶,大多都是每日寅时初自府中后门而出。
一日进出一次。
“可发现了什么?”宋锦悦开口问道。
对于宋知,她是信任的。
这些事自是不必她吩咐,宋知但凡察觉出异样,定是会去查清楚其中之事。
“小的跟着去了两日,发现这每日负责倒夜壶倒是不曾出现什么异样之处,只是……”他顿了顿,皱起眉头,“只是,小的发现,这每日负责倒夜壶的却并不是同一人。”
说到此处,宋知颇有些无奈。
他心思全在观察周围异样之处,倒是未曾细细打量过每日负责人的样貌。
倒不是他不曾用心。
实在是,那些人都穿着赵府统一的服侍,因着是倒夜壶的,自然带了帷帽,遮了口鼻。
若不是昨儿同今日刮起了凤,他这才发现那帷帽之下竟是不同的容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