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福碗在手,我在年代文里躺平暴富(8)

作者:门中心 阅读记录

家家户户囤的都是大白菜,土豆,咸菜,除了这些就没了。

搁在这个年代,就更少有物资资源了。

最短缺的就是这丰富的物种。

阮清清出了空间,开始检查种在炕上的葱苗。

冒芽了,活泉水泡发的种子,就是不一样。

有这个步骤之后,这种活的几率就提高了百分之五六十了。

反季节种植,确实是一大利器,可眼前还有一条令人头疼的问题。

那就是,如何走到镇上去。

他们这方圆十里才有一个小山镇,镇上虽说也没那么富裕吧,但是镇上的人,兜里总是有那么点小钱钱的。

毕竟是城镇户口呢,这每个月都是有保底分粮食的。

拿着工厂给的工资,过日子的,别提有多潇洒了。

就拿阮清柔来说,一份工厂女工的职务,一个月的工资是十块钱。

你可别小看这十块钱,这十块钱相当于后世几百块那么大的价值呢。

这份铁饭碗,可是终身制的,还可以禅让下去呢。

你岁数大了,可以让家里的子女来顶替。

老太太没少眼红她这工位,还想着把这职位给自己的弟弟。

阮清柔那里肯,也是个硬骨头。

再加上陈香云在,这工作老太太想抢去,可没这么容易。

话说回来,农村一家子一年的用度也才二三十块钱。

可想而知,十块钱在这时候有多大。

外头猪肉,七八毛一斤,外加半斤的肉票。

上供销社一回,最多也就用三四块钱。

你就能置办出一份家产了。

这小镇上的人,就绕着小镇生活,有啥好吃好喝的,不得紧着自己来啊。

舍得花钱的主儿,怎么都不用担心,这反季节的青菜卖不出去。

就是这去镇上的问题,按着原主这小身板,顶多就走一两里路就脚累了。

要想去镇上,还真挺费劲的。

突然阮清清的眼前闪过,一个人牵着一头牛。

“对哦,牛车!”

这时候,走远路除了靠自己的11路公交车,还靠驴车,牛车,骡车等等。

自行车?小轿车?

你想太多了。

自行车你连个轮子腿都买不起,相当于后世的法拉第。

一百块一辆呢,得猴年马月才买的起,自行车的票,也是得靠碰运气的。

有钱还不行,你还得有票据才行。

“这年代咋过的这么累哦。小说里的人,不都轻轻松松的嘛,啥锅满盈盆,样样都简单容易。”

怎么到她这了,就是得从种地开始呢。

苦逼一个。

第一茬四叶青出栏,是在一个礼拜后了。

小半个月就能出青菜,这时间着实可以。

半个月没出家门,阮树林对她的戒备也放松了许多。

“大,我今天想出去走走。”阮清清走进堂屋,男人正在编框子,用竹条,一条一条的镶嵌着。

男人没说话,无动于衷。

倒是陈香云开口了,“去吧,出去走走,透透气,这憋在屋里,也不怕憋出病来。”

阮清清看了一眼男人,默认,那就是同意了。

“大,我出去溜溜就回来,你放心。”

人一走,男人的头就抬了起来。

“你干啥嘛,这是。”

“我能干啥,我还不能抬头了嘛。”

“孩子叫你也不理人,你看清清,打从上回撞到以后,就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你也不吱个声。”陈香云有些不高兴的看着他。

“要我点头干啥,都这么大个人了,出个门还要我应不成。”阮树林发出闷闷的声音,听到关门声,还是看了一眼屋外。

“得,我懒得管你们了。”陈香云转身下炕。

“诶,你去哪啊。”男人喊住她。

“能去哪,我出门串门去呗,这马上过年了,不得打听打听谁家上镇上啊,给带点走人的东西回来啊。”

“行,去吧。”

“你这闷老头,不管女儿,问起我来了。”陈香云嘟囔了一句,不理解男人的做法。

第一次跨出家门,犹如井底之蛙,跳出了水井。

深冬,村道上铺满了积雪,压根无法走动。

“真是活受罪啊,这么冷的天,出来瞎溜达干啥,在屋里种地不好嘛,非得出来受冻。”

白皑皑的积雪遍布村庄,房檐上都是厚厚的一层,不少人家拿着一根棍子,出来捅雪。

房檐上积雪一旦多了,就容易压塌房屋。

在东北常见的就是,引雪,将雪从屋顶上引下来。

牵一发而动全身。

雪是整体性的,一动,都从屋顶滑下来了。

就跟在雪山里,雪崩似的。

阮清清走了一会儿,就远远的看见一人。

包裹的严严实实的,身边还陪着一人。

高大的身影,不难看出,是一男一女。

迎面走来。

阮清清没打招呼,来人就直接开口了。

“阮清清。”

阮清清带着毡帽回头,鼻子冻的通红的。

“嗯?”她也不认识啊。

这人叫她干啥。

“咋的,我离家才几个月,就把我忘记了?”

阮清清大脑飞速想着,脱口而出,“阮清柔?”

口音带着一丝疑问,不确定的出声。

让阮清柔以为,这家伙是被冻的。

“大冷天的,出门干啥,大和娘呢。”

“屋呢,我溜达溜达。”

留下一句,转身走人,懒得搭理这人。

实则上是,让在他们面前露了馅。

宋城看着阮清清的背影,出口道了这么一句,“我怎么觉得你姐不一样了呢。”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