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全京城都在吃我和皇室的瓜(193)
刑部尚书诚惶诚恐,双膝跪在了地上。
这件事委实太大了,能将功补过也是最好的结果,如不能,乌纱帽不保,也可能性命不保。他抹了把额头上的冷汗。
“臣知罪,是臣御下不严,才有此疏忽。臣保证将犯人全部缉拿归案。”刑部尚书道。
皇帝恨铁不成钢,数落道:“犯人一夜之间跑了这么多,可见你刑部的管理是有多么的散漫。”
皇帝又道:“行了,追犯人这件事交给金羽卫去......”
“我反对。”
话音刚落,被一道反对声音打断了。
太后一袭宫装朝服缓缓走进朝堂,文武百官们齐跪地行礼。
“哀家觉着金刀案尚未有个说法,卢指挥使是当事人,这寻找犯人的差事不宜再交给金羽卫接手。”
“是啊,太后娘娘所言甚是......”
“有道理,卢指挥使该避嫌......”
“......”
如今的天下虽然是皇上的,但说到底皇上的皇位来之不正,兵权还没有完全收回,随时都会江山易主,冷宫的太上皇若是想复辟也不是不可能。百官也不敢不卖太后面子,纷纷迎合。
此起彼伏的讨论声,皇上使劲一拍桌子,这些人才算是低调的小声哔哔了。
最后众人的讨论结果大概就是要么自己解决,要么请外援。
有人建议让刑部自己解决,有人建议东城卫去捉拿逃犯。
“都安静一下。”太后威严的声音再次响起,“哀家觉得东城卫的人协助刑部尚书一同追回逃犯,众卿可有异议?”
“臣没有异议。”刑部尚书哪里还敢有异意,有了这个台阶,他赶紧回道。
“臣附议。”其它官员也附和。
“......”朝中百官都没有异议,太后又问皇帝:“皇上以为如何?”
皇帝眼眸眯了眯,太后真乃小人行径,事情到这份上了,再假惺惺问自己同不同意有什么必要吗!
“儿臣觉得甚好。就按母后说的办吧。”
早朝便在这争执中度过。
冷宫的守卫照例给太上皇送膳食,但是叫门半天无人开门。守卫觉得有些不寻常,取来了冷宫大门的钥匙开了门,宫内空空荡荡,一个人影都没有。
地上只有几具暗卫的尸体,尸身早已冰冷,死亡时间不短了。
不好,中计了,城中的混乱应该就是太上皇搞出来的动静。
守卫总官要去报告皇帝,说太上皇逃脱的事,被人拦下了。
“不可,如果皇上怪罪下来,你我的人头不保。”总官的属下阻拦道。
“可若是被人发现了呢?”守卫总官有些心里没底。
“皇上现在的身体就是强弩之末,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归天了,到时候这天下便重新回到太上皇一脉手中。还有谁会在意咱们两个的渎职。”
守卫总官拧眉思索,总觉得哪里不对劲。“若是太上皇重新掌权,你我前几年克扣冷宫饮食,又从不卖太上皇面子,估计他第一件事就是将你我大卸八块。”
“那......”
“还是赶快去告知皇上,趁太上皇还没有跑远,将他追回来。”守卫总官分析。
冷宫守卫总官一路急急的赶往皇帝上早朝的宫殿,未等到太监前去通报,便急火火的进殿。
文武百官都好奇的看向这位总官,这人是谁啊,不经通报就擅自闯进殿中。能有资格进殿的,都是有一定品级的官员。
这总官就是武职中的芝麻小官,百官不认识他也不足为奇。
“卑职参见皇上。”守卫总官跪下,行了个礼。
“平身。”
皇帝叫他起身说话。
“皇上,卑职有事启奏,冷宫......”
“退朝。”
提到冷宫,皇帝急急打断了总官的话,赶紧宣布退朝。
冷宫里除了零星几个嫔妃,最重要的人物,就是他那个好哥哥,太上皇了。
他可不认为侍卫总官闲的没事,跑到大殿上去跟他说几个婆娘的事。
百官心中诧异,心思早已转了好几圈。冷宫应该出了什么事吧,这京城又该有什么惊天大瓜了吧?
不然皇上不会如此潦草的突然宣布退朝。
前脚金刀案说太上皇谋反,后脚这太上皇是不是从冷宫跑了呀?
太上皇手中还有一部分兵权没交,看来是真的,那宫中很快就会有一场兵变吧!
哎,这大魏的天要变啊。
也有人反驳了前一种说法。
太上皇是不是也病危了,皇上怕天下人质疑他杀兄,急着撇清自己,所以草草退朝,想对策去了。毕竟对付兄弟的这种事不方便拿到明面上讨论。
皇上若是知道下面的官员内心戏这么丰富,也该觉得哭笑不得了,他们不适合当官,倒适合去编戏文。
见大臣都已经离开走远,皇上勾了勾手,令侍卫总官近前禀报。总觉得总官无事不登三宝殿,来找自己准没好事。
坏事,就不该如此兴师动众。
“皇上,昨日天降异相,京城进了很多毒蛇,冷宫的毒蛇尤其多,还有东......”总官组织着语言,小心翼翼的向皇上报告。
皇帝听的一个头两个大,他不耐烦沉声道:“直接说结果。”
“太上皇失踪,暗卫全部身亡。
皇帝听闻太上皇失踪,面上有一瞬的怔愣,太难以置信了。冷宫守卫多如牛毛,这样他皇兄都能跑了,细思极恐,随即紧张的情绪占领了身体。
皇上情绪不稳定,满是咆哮和质疑,“不可能,这么多年,朕派金羽卫和三大营的人前去冷宫守卫,一只飞鸟都别想过去,太上皇是怎么跑的。咳咳......”皇上一阵咳嗽声落,双手扳着总官的肩膀,怒道:“分明是你们,你们没有尽力看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