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先生,余生请多指教(135)
一时间,整个悬崖村的村民以及高山小学的师生,都知道了他要回锦城读研的消息。
又多待了一年的王刚猛吸一口烟,被呛得剧烈咳嗽起来,连眼睛都睁不开。
江言忙递了杯水过去,顺便给他拍拍背:“王校长你该戒烟了,嫂子都说你最近戒烟效果非常好,怎么又开始抽起来了。”
王刚作为老烟民,对烟这个东西爱的执着。就连村里的老乡种的草烟,他都抽的万分起劲,丝毫没有嫌弃的意思。
要不是他的爱人也在高山小学上班,能盯着他,他还会抽的更厉害。
王刚喝了两大口水缓过来,又不信邪的猛吸一口烟,这才幽幽道:“来来去去,你们这些年轻老师不知道走了多少拨,我还在原地不动。”
他和妻子的支教生涯本来去年就该结束了,但他实在舍不得这些孩子。加上没有新的老师来,索性跟妻子一商量,再待一年看看。
从2000年到现在2007年,他跟妻子在这里足足奋斗了七年的时间。要说对悬崖村没有留恋,那是假的。
江言叹了口气,坐在王刚身旁问道:“王校长今年要不要下山?今年会来两个新老师,我们离开不会有什么影响。”
他顿了顿继续道:“虽然我要去读书,但我暑假、寒假还能过来支教。还有,我们也会持续对悬崖村和高山小学进行捐助。”
只要他们的生意还在,他还能挣到钱,他就会分一部分钱捐给悬崖村。当然,他更多的是想捐给高山小学。
王刚将烟头扔脚下碾了碾,目光悠远道:“你们做的已经够多了,等悬崖村的两条路修起来,村里的老乡也会过的好不少。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哪儿能总指望着捐助。要我说,你以后就算要资助,那就资助学校好了。投资学生,永远是最稳妥且长远的做法。”
至于村民,大家都是成年人,只要勤劳点,总能挣到口吃的养活自己和家人。
以前没有资助,悬崖村祖祖辈辈不也活下来了。
有时候得到的太过轻巧,容易增长人的惰性。
江言愣了愣,随后点头笑道:“我知道了,王校长。那你呢,要不要一起下山?”
王刚说的对,不能毫无底线随意捐赠,这样容易让人产生贪念和惰性。
他决定以后再捐赠的时候,一定要先做好计划,尽量都捐给学校,少捐赠给村民。
听到江言坚持的问话,王刚眺望远方,好半响才道:“这事儿啊,我跟你嫂子商量商量。”
出来七年了,是该回去弥补对孩子和父母的亏欠。
江言笑了笑,心下大概知道王刚今年会下山。
果不其然,没过几天,王刚夫妇就宣布了支教生涯即将结束的事情。
他是校长,是整个学校的主心骨。但谁都没法说出挽留的话,毕竟他们支教的时间已经超一年了。
王刚将校长之位提前交接给了学校里的李明老师,从现在开始,李明就是高山小学的校长。
高山小学一下要走三位老师,直接轰动了整个悬崖村。
这事儿已成定局,史莫支村长只能带领村民,一起给三人搞了个纯朴的欢送会。
第126章 送别
说是纯朴的欢送会,但桌上堆满的肉,就彰显出来这事儿不纯朴。
大块的坨坨肉,在两个大盆里冒了尖。江言眼神时不时瞟向它们,似乎在等哪坨肉掉桌上,他好正大光明吃。
坨坨肉,顾名思义,就是一大坨一大坨的肉。
这肉采用原始的烹饪手法,煮熟后加入彝族自制的调味料,放置一晚上,还能起肉冻。
这是江言来这儿之后最喜欢吃的一道菜,虽然不知道具体是怎么做的,但不妨碍它的的确确就是一道特色美食。
而桌子旁边的烧烤架上,架了两只宰好洗净的大肥羊。村里的老乡时不时给它们翻个面,瞬间香味四溢。
地上两大桶羊杂萝卜汤,更是热气腾腾,叫嚣着快来吃。
江言:夏天的羊杂汤上火,少喝。
如此多的肉中间,还夹杂着几筲箕黯然失色的水煮洋芋。即便都是拖县乌洋芋,也让人提不起太大的兴趣。
这么大的手笔,江言和王刚夫妇原本都是坚决拒绝的。架不住村民的好意,只能随他们去。
许是在山上待的久了,几人的性子也变得豪爽起来。
煮都煮了,那就吃!
等再过三个月,通往悬崖村的两条路修通,肯定会让悬崖村的生活质量更上一层楼。
……
与悬崖村的热闹格格不入的,是泸镇的忙碌与枯燥。
陆柠每天几个事儿一起操心,同步进行,忙的晕头转向。
还好高考完的方未,马不停蹄来帮她们看管培训班,才让她腾出空来多参与卖房和项目上的事儿。
另外,要开建筑公司的决定,也跟着在着手推进。
方未和张洋一个人管培训班,一个人管广告店,干起活儿来倒是得心应手。除非是特殊事情,其他通通能搞定。
就是近来两人在休息时间,表现得异常焦虑。毕竟,高考成绩即将出来。
高考,这可是决定以后人生的重大转折点。
如果能考上大学,以后他们俩就不用回村里,更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干农活。考上重本的话,更是前途无量。
所以,这让他们俩怎么能不焦虑。
陆柠忍不住打趣道:“紧张什么,考的好与不好早已成定局,你们俩放心,不管最后上哪个大学,我都跟你们保证,毕业以后可以来我们公司上班。”
今天出高考成绩,她、李洁和季旋专门在查成绩的时间回来,就是想第一时间知道方未和张洋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