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堂春(331)
难道说,这一来一回不过小半个时辰,孟氏他们就是将事情利索处置完了?敏君想到这里,她自己的脸也有些扭曲——这都什么事,两个孩子能做什么?就算,就算真是能做什么,要是开了花结了果怎么办?
不说什么什么撕裂,什么什么出血,要是真个倒霉怀孕了,要未发育成熟的小姑娘生孩子,那可真是惨剧中的惨剧!一尸两命,绝对不稀奇……
莫名其妙将思绪转到在现代看过的一个个病例上头,敏君觉得自己寒毛都是有些竖起来了。说出来的话虽然还是妥当,但言辞间已经多了几分迟缓。对此,众人却没有什么想法,反倒是相互对视一笑,自以为是了解敏君的心思,只道是小姑娘家家的,遇到这样的事儿,说到这样的事儿,少不得心里害臊,不说应答迟缓,就是结结巴巴起来,也是应当的。
几个人瞧这可乐,竟多有些逗弄的意思,笑着问了好些话,偏生敏君这会子没反应过来,也是一一答了。就是言辞中多有些避开的样子,有几分风马牛不相及的味道。苏瑾见了,也是如众人所想的一般,当下忙就是赶上来想要帮着敏君一下,竟是插了两三句话,意欲将那逗弄的话题岔开。
“我竟不晓得,你也会心疼人。”苏瑜见着自己亲弟弟忙不迭上来援手,立时笑了,只将话题一转绕到苏瑾的身上,说些好笑的陈年旧事——苏瑾自小就是心气高,人又聪敏,站在一群小萝卜头里,自是鹤立鸡群,出类拔萃。
也是因此,昔年或是被小丫头缠着,或是被另外的小男孩所排斥。可他这样的,对于这些孩子的玩意早就没了兴致,不论是哪个折腾上来,少不得要瞅准了对方的弱点狠狠打击一番,好使得自己脱身。可一来二往,这‘心狠手辣’‘冷血孤傲’的印象就是在周边的人中扎根了,比如苏瑜,对此就是记忆深刻,此时一一说道来,却也别有几分笑谈指点的意思。
而孟氏,听得这些,除却笑了一笑,心底却是越发的满意。说实在的,徐家与锦乡侯苏家相比,虽说家世不是天壤之别,但也算是高下有别的。苏瑾又是从军的,与徐家文臣一脉多有几分冲突。他有心待敏君好,自然不会有什么贪图的意思,竟多半是真心真意,看总敏君的。
只瞅着这一点,孟氏对这一门婚事便是千百个乐意。此时再听着苏瑾自小就是不近女色,为人孤傲,等闲人是进不得自己眼中的,那心中由不得更添了三分欢喜。俗语道,三岁看到老,自小的性情就是如此,日后也不会离了大模样。
心想着如此,她便开解道:“罢了,这会子若是咱们再开口,他们两个少不得就是要联手的。若论默契灵通,咱们如何比得过。竟还是少说几句,留着日后再磕牙方是。”
苏瑜、徐允谦闻言,也是笑着陪了两三句话,一时间倒是将整个场面烘托得其乐融融,颇有几分安乐温情。敏君见了,原是想要开口说的话,也只得暂且压下来,只听着孟氏、徐允谦、苏瑜三人你一句,我一句,半是探问半是琢磨着将某件事含糊着做了个准数。
第二十七章 凑趣 下
这个,说这事有些含糊的,但大致上也算有点准数了。苏瑾有父母祖辈,他们兄弟自然要先回信过去,请长辈做主的。不过,想来有冯娴在,苏瑾又是百般乐意的,这事儿十有八九是能成的。
毕竟苏家几个长辈,祖父苏定看重媳妇冯氏,颇为满意这个长媳妇,她若是陈词,家世也差不多的,多半不会反对。祖母叶氏,待冯氏虽说有些微词,到底是多年相处,也有几分信赖,兼之疼爱孙儿,苏瑾所想的,她也不会十分坚拒。冯氏更不必说,早就有一番默契在其中。独独剩下一个苏曜,有几分麻烦的。
这些事情,孟氏心中早有筹划,自然一清二楚,听得苏瑜说是要寄信母亲,她便顺着话头也要托一份信笺过去。苏瑜听了,心中自然也有几分准数,晓得这事儿自己母亲冯氏那里已经有几分准备,也颇为乐意,十有八九是能成的,当即越发得全心全意,忙就应答下来:“孟姨有心,小侄自是乐意的,想来母亲接到信后,也当是欢喜不胜。”
孟氏与徐允谦见着如此说来,便都是含笑点了点头,笑着道:“原是托福,又是同喜之事,大公子竟是不必如此客气了。”
苏瑾闻言,倒是笑了一场,将那大公子三个字推了去,只道:“徐叔孟姨还道小侄客气,口中却还念念不忘公子之类的称呼?莫不是忘了小侄的表字不成?”
这般说说笑笑,孟氏、徐允谦越发得与苏瑜苏瑾两人和气,说谈也是入巷,不知不觉,竟是将敏君送过来的吃食用了绝大部分,犹自意犹未尽。一行人便转到小花厅里,吃茶说谈,直至晚间,方才尽兴而去。
孟氏欢喜不尽,只是看着敏君还垂头低眉的,便拉着她到了自己屋子里,低声询问道:“怎么了?好好的喜事儿,怎么还皱着眉,难不成苏瑾那样的人,冯氏那样的婆婆,你还不乐意?”
“娘,苏瑾是好的,冯姨也是好的,可也不能说是好的,那就是……女儿也不是别的什么想法,只是,唉,这还不是,心里变扭……”敏君停停顿顿嘟囔了一通话,看着孟氏的脸色略有些不好,越发不好将心里头的那些年头说出来,只含含糊糊着说:“我和苏瑾,那都还是小萝卜头一样的岁数,哪里谈到那份上去……”
“还小呢。娘也就是十四岁开始将亲事,十五岁议亲,十七岁便嫁与你爹爹的。你虽说早了些,可过了年,也是个小姑娘了。这个年岁,开始说亲事儿也算寻常的,并没什么稀奇。自然,爹娘也不会让你那般早就嫁过去,总得你过了二八,才能上了花轿子。”孟氏筹划一番,便是细细地说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