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废后(139)

作者: 落叶归途 阅读记录

陆毓庭中规中矩道:“娘娘一应吃穿用度都经过臣,从不假手于人。唯有碰撞一项,确该慎防。且这个也是民间的粗鄙法子,娘娘不嫌弃就好。”

我笑:“民间法子纵使粗鄙,却未必不好。恰恰相反,经了今日这遭,大人无异于再次救了本宫母子一命。这份恩情,本宫总不会忘。”

屏风那头一阵衣料窸窣声传来,像是陆毓庭已经跪下了:“这些只是臣分内事,万万不敢受娘娘恩赏。且臣受命于皇上看护娘娘跟嫡皇子,自当全力护得娘娘跟皇子周全。”

我朝净雯抬抬下巴,净雯为我理好外衫后,转过屏风去,扶陆毓庭起来。

我缓缓道:“陆毓庭,你的医术是极好的,皇上看重你,本宫也信任你。太医院由你打理,本宫很放心,往后就一直这样吧。总之有本宫在一日,就会有你医德留名、医道传世那一日。自然,也少不了你陆氏一门荣盛。”

陆毓庭应是,又极尽郑重了语气道:“臣拜谢娘娘。”

作者有话要说:慢慢看哦。

第七十八章

夏沐烜再进殿时,我已经换上寝衣躺下了。

闻得那头夏沐烜在刻意放低声音仔细询问陆毓庭,又闻得陆毓庭回禀说,我已服了安胎药睡下,且龙胎稳妥总算有惊无险,只须安心静养固胎就行。

夏沐烜听得松了口气的同时,又问陆毓庭:“那么皇后呢?皇后可安妥?”

陆毓庭中规中矩道:“照脉象,皇后更多的应该是受惊。臣预备开几帖压惊的方子,给皇后服用。然而皇后在孕中,臣也不敢过分用药,因而还是要皇后自已心神宽慰才好。”

夏沐烜沉默下去。

半晌后夏沐烜掀帘进来,我因喝了药身上懒,索性闭目养神。

夏沐烜也没让净雯吵醒我,只小心了手脚在床沿坐下,一手护着我小腹一下下轻抚,一手摩挲我的眉眼。

如此过去良久,我觉得困意上来,也就真的睡了过去。

翌日醒来已是日上三竿时分,净雯听到响动,端着安胎药进来,秋覃领着元儿满儿,捧着洗漱用具紧随其后。

梳洗后喝完安胎药,又进了碗血燕粥,我问净雯:“皇上昨晚什么时辰走的?”

净雯笑:“皇上昨夜一直陪伴娘娘,不曾离去片刻。”

我随口应了声“哦”。

净雯又道:“皇上已连夜下旨,说娘娘在养胎中,往后应酬一概都免,更不准任何人借故扰娘娘清静。”

我点头:“皇上此番确实受惊吓了。”

净雯亦点头,又道:“颐宁宫那头,一大早就遣了竹息来问安。”

我道:“太后想也不放心吧。无妨,该怎么回就怎么回,总要让太后安心才好。”

净雯应是,又闲闲与我说了几句。

我想起来昨日的事,就问净雯:“那个宫女招认没有?”

净雯摇头:“竹签子都用断了十几根,她只一味否认。皇上怒气难消,命审刑司无论如何都要问出个结果来。”

我皱眉:“或许真与她无关也说不定。”

净雯默默,复又道:“听闻李家女儿昨晚在颐宁宫外跪了一夜,求太后赦免她的过失。”

我思索片刻后就点头了,又问:“朝堂上呢,是个什么动静?”

净雯道:“印寿海话里的意思,仿佛李恒闻得昨夜变故,今早就向皇上递了折子请罪。”顿了顿又道:“简尤机灵,奉职的时候听来了一字半句,说下朝后皇上宣冯光培单独觐见那会儿,冯光培曾向皇上进言,称嫡皇子攸关社稷安危,此番因李家女之失,差点难以保全,为社稷计,主张皇上严惩以儆效尤。”

我冷笑,拢一拢颈后碎发:“大约李恒跟咱们这位冯相,走得不够亲近啊。”

净雯深笑:“娘娘所言极是。”

然而我很快又皱眉了。

文官依附天子存活,最要紧就是摸清天子喜好。冯光培此举,显然有讨好夏沐烜的意思,而夏沐烜在气头上,大约听冯光培一番话,也确实会觉得悦耳舒心。

如此李恒既已见罪天子,又不得宰相冯光培器重,长此以往,他那个左都御史,想也当不长久。

于是又问净雯:“李恒在后宫无人,却能官拜从一品京官,必定不能是无能之辈,且我瞧他那个女儿,也有几分聪慧样子。”

净雯静静道:“宫中聪慧女子数不胜数,却未必人人都能出头。到底此处不同别处,且比之更聪慧伶俐的,也不少。李家这个女儿,养在深闺不识世事,吃亏是免不了的。”

我点头:“这是实话。”

净雯继续说:“奴婢听闻,自进宫后,李恒这个女儿跟礼部尚书文放的孙女,走得倒近。”

我沉吟起来:“她二人姿色出众,难免会受旁人排挤,走得近些,也是常理。”

净雯眼睑微垂:“文放跟冯光培,皆是当年娘娘父兄去后,得皇上重用的一起子人,想来交情是不差的。”

一句话说得我脑中如有灵光闪过。

果然那个文家女儿,才是太后真正中意之人了。

于是喊来方合,细细嘱咐他几句,方合依言赶紧去办,他这一去就是一个多时辰,回来后笑着向我禀道:“左都御史听闻皇上赏下百金,又惊又喜,只不晓得怎么谢恩才好。”

我就笑笑。

彼时净雯也回来了,向我道:“李若莜那儿,奴婢已照娘娘吩咐打点过。只是方才奴婢过去时,瞧着她脸色不是很好,想来冬日里寒凉,她又跪了一夜,多半沾了点风寒。”

我道:“那就让陆毓庭遣个得力的太医过去瞧瞧她,左都御史是国之栋梁,总不能叫人家女儿在咱们这儿受委屈。”

上一篇: 莫清歌:代嫁狂妃 下一篇: 红尘几度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