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白鹭起【古代探案】(179)
阿蝠把药瓶往怀里一揣,倒退着向后蹦了几步:“主人,我去了!”
白不闻目光幽深:“去吧,一定要做得彻底,让人永远找不到他。”
黑衣身影轻灵一翻,魅影似地消失在墙头。
*
白不闻告辞之后,沈星河枯坐良久,耳边一直响着白不闻的那句话——
“心病的起源,必是令患者极为痛苦的一件事。”
沈星河记得,六年前在安西遇到方小杞时,他拿着她的小手帮她处理伤口,那个时候,她并没有抗拒接触。
所以,她患上心病,是那之后的事。
沈星河感觉五脏六腑拧成一团。他无比、无比懊悔,当时只沉浸在自己的痛苦里,没有回头去找她。
如果那时他回头,与方小杞多说几句话,就能知道方小杞母女与他的母亲的渊源,他从那时起,就会视方小杞为亲人。
虽然当时的自己也破碎不堪,但还是能做得到照顾她、保护她的。
如果是那样,方小杞或许就不会遭遇那件未知的可怕事件,不会落下心病,不会一个人孤苦地送走阿娘,这些年不会过得那么苦。
而他只知道自怨自艾。
他一度以为整个世间都对不住自己,这时候突然明白,对所有人心怀愤懑的他,早已亏欠着方小杞。
那个令方小杞落下病根的事件,究竟是什么?沈星河无比焦灼地想知道,心似在火上煎烤。可是偏偏不能问,不敢碰。
因为白不闻反复强调,不论是正面还是侧面的打探,任何一点冒失的触动,都可能给患者带来再次伤害,甚至令心病加重,后果不堪设想。
他可以让亲信去查,但必须慎之又慎。况且,白不闻说,就算找到病根,多半为时已晚。现下,最好的办法,是采纳白不闻的治疗方案。
“循序渐进……”似僵死的人吐出一口气,沈星河喃喃自语了一声,起身走到书案前,铺开纸笔。
白不闻的医嘱如在耳边:“目前最佳治疗方案,便是循序渐进。实施者必须是患者完全信任的人,让患者慢慢放下戒备,接受他人触碰。比如说,可先接触衣袖,再接触手指,再接触手背,再接触手臂……记住,一定要适可而止,一旦患者有不适之感,必须退回上一步,反复进行,直到患者接受,再进行下一步。”
沈星河笔墨落下,把治疗的步骤一项项列在了纸上手中的纸张上。
把治疗步骤一条条列出。不防越列越多,越列越长。
方小杞回到碧落园,怀揣着完成任务的兴奋。这些日子沈星河病着时,她常过来照顾,进沈星河的房间不敲门出入惯了。
她见沈星河的屋子门没关严,便推门走了进去, 一边说:“大人,易寺卿接下了陈情书……”
却见沈星河正坐在书案前写着什么,见她进来,慌里慌张把纸压到一本书底下。
他磕磕巴巴说:“唔,很好。”
方小杞接着禀道:“易寺卿当着师父的面,保证为陈节翻案,把江漳等人的罪行公之于众。如此,那些人也没脸揪着你的事不放了。”
沈星河目光游移:“好,我知道了。”
方小杞不解地打量着他:“大人,你不开心吗?”
他脸上显然心不在正事上:“没有。那个……你饿了吧?我让飞燕送了点心,应该已送去你屋了。”
“哦。”方小杞瞄了一眼那本书底下,那里露出纸张一角。沈大人究竟在写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
她满腹狐疑,一步三回头地走了。
直到脚步声远,沈星河才把那张单子抽出来,拿在手里看。
他看着看着,眸中渐起波澜,面颊一点点涨上红晕,忽然把脸埋进袖中,只露出红透的耳梢。
*
方小杞回到自己屋,一推门,一股香火气息扑鼻而来,心中一惊。
接着,就看到桌案前坐着顶着红盖头的人,指甲漆黑的手指掂着半块透花糍,面前搁着一只香炉,香炉里的三炷香清烟袅袅。
听到门声,红盖头一转,底下飘出鹤三娘的声音:“回来了?”
方小杞无语!鹤三娘用餐也如上供,还得给自己上香!
第165章 两案呼应
香火袅袅中,方小杞冒着冷汗招呼:“鹤三娘,你怎么来了?”
鹤三娘把手送进盖头底下,半块透花糍无声无息地消失,说:“易寺卿不让我巡街,我闲来无事,便去帮周痕送餐。他很乐意的样子,把食盒递给我就跑了。”
方小杞头皮一麻:“……您今天送了几单啊?”
“就碧落园这一单。”
方小杞松口气。还好还好,若鹤三娘多送几单,吓死几个客户,曾帮主的生意就完蛋了。
鹤三娘把盛透花糍的盘子往方小杞跟前推了推:“供品味道不错,你尝尝。”
方小杞僵笑:“不必了,我不饿,您多享用点。”
鹤三娘毫不客气,又掂起一块,说:“我这几日翻看验尸记录,想到一些可疑之事,等用完供品,需找沈大人禀报。”
方小杞替她倒茶,问:“是什么事?”
“我发现,三起钟馗案,与十年前安西贡品玉石被劫案,似有关联!”
方小杞打翻了茶盏。之前,沈星河已与她提起过此事,但是,应该还没有透露给其他人。
她惊异地看着鹤三娘:“你……你是如何看出来的?”
“死状。”鹤三娘说,“这几起案件死者的死状有呼应之处,或是巧合,亦或是刻意为之。”
这是方小杞从未想到过的角度!她苍白着脸色站起身:“咱们直接去找沈大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