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白鹭起【古代探案】(211)
白不闻看在眼里,无奈地说:“你别着急,打两下板子而已,不会有事。”
方小杞只当白不闻在随口安慰,闭着眼听不进去。
*
易迁叫上了所有在值的文吏武吏,前去与刑部的人交涉,一群人卷袖子撩袍子,浑似要去打群架。
一大群人乌泱泱冲去衙门前厅,易迁没看到刑部的半个人影,只看到一片云霞似的锦衣。易迁以为自己老眼昏花看错了,揉了揉眼睛,终于看清了。
厅中座上竟是文宜长公主!
他扑嗵跪了下去:“参见长公主!”身后带的人手跟着黑压压跪了一地。
文宜看着这阵势,秀眉微蹙:“易寺卿,带这么多人过来干什么呢?”
易迁冒出一脑门冷汗,磕磕巴巴道:“大理寺全体上下……给……给长公主拜年!”
文宜红唇微抿:“这可怎么是好,本宫没准备这么多红包。”
易迁尴尬道:“长公主说笑了!”他目光两边游移,没看到刑部的人。
文宜把茶盏搁回桌上:“本宫把刑部的人打发走了。”
易迁惊讶地抬起头。
文宜接过婢女递过的碧绿手串,嘴角弯着冷笑:“本宫方才与他们偶遇,他们说是来提人的,本宫看过文书,上面缺了刑部尚书的盖印批复,本宫让他们滚回去补手续去了。”
方小杞等三人不是要犯,按惯例,这个等级的案子,刑部提人无需尚书大人盖印。但长公主说需要,哪个敢说不?
而且,沈书允只要知道是长公主让他们来的,自然明白她的阻拦之意,是断不敢盖这个章的,这个手续,根本补不来。
易迁明白长公主偏袒,赶忙谢过,脑子里飞快拨着盘算:一边是驸马爷掌管的刑部,一边是二儿子就职的大理寺,长公主分明是偏袒大理寺这边!
可是,为什么?
长公主与驸马再不和,那也是利害相关、同气连枝的夫妻。沈星河虽是长公主府的二公子,却不是长公主亲生的,而且,据说几乎是决裂的关系。
长公主为什么偏袒沈星河?
易迁想不通,但他的为官准则,是做一棵合格的墙头草!长公主向着沈星河,就是向着大理寺。向着大理寺,那就是他易迁的靠山!
他喜上眉梢,殷勤地问:“不知长公主殿下大驾光临,有何指示?”
长公主慢悠悠道:“本宫是来探监的。”
易迁呆住:“敢问长公主想探……探视哪个犯人?”
“方,小,杞。”艳丽朱唇缓缓吐出三个字,戴着弯长镶宝护甲的玉指掐过三颗碧珠,碰出清脆的三声响。
易迁不懂文宜贵为长公主,召见方小杞这等小人物干什么,只莫名觉得寒毛直竖,感觉方小杞命不长久。
大过年的,易迁哪敢让文宜踏进监牢这种晦气之地。他赶忙解释方小杞不是嫌犯,只是暂扣问话而已,急忙把方小杞叫了过来。
文宜挥退厅中所有人,只留下方小杞。方小杞跪在地上,听着座上珠串碰撞的声音,满心惶惑。
良久,文宜才幽幽吐出一句:“是河儿托本宫来看你的。”
第196章 求情
方小杞猛地抬起头,脱口而出:“您见着沈大人了?他怎么样了?”
文宜俯视着她,微微挑眉:“你倒关切得很。放心吧,河儿被圣上教训了几下板子,无甚大碍。”
文宜抿了一口茶:“河儿好歹是四品朝官,长公主府的二公子,刑部尚书的儿子,圣上还能打死他不成?”
外面起了风,天地纷幽,窗上忽明忽暗。见不着人,方小杞的心悬着落不下,惊怕仍挂在脸上。
文宜叹口气:“本宫听到消息时进宫求见圣上,还是迟了一步,板子已打过,人已关起来。圣上对河儿一向纵容,这一次,却没有留情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河儿一再冒犯龙颜,近日越发张狂无度,若再不管教,河儿就要踩到圣上的龙脸上了。”
文宜的嗓音在有规律的佛珠捻动声中显得深幽:“这次圣上杖责河儿,表面是因圣宁寺住持之死,其实这只是个火上浇油的出口罢了。早在河儿在百官宴上抗旨的时候,圣上当场没发作,其实已然盛怒,早就打算给他点颜色看看了。”
方小杞不安地抬起头:“他又抗什么旨了?”
文宜睨视她一眼,徐徐吐出两个字:“指婚。”
方小杞愣住。
昨夜,文宜听说沈星河被带走收监,连夜求见德宗帝。进去时,德宗帝正歪在寝殿的锦榻上,脑门糊着太医精心配制的膏药。
德宗帝捂着脑门哼哼:“文宜啊,你皇兄要被你家老二气死了。”
文宜往榻前跪,急道:“皇兄,河儿他……”
德宗帝摆了摆手:“起来起来,你头上珠花晃得朕头更疼了!大新正月的,你家老二先是当众顶撞朕,再弄死了重要嫌犯,朕又没砍他脑袋,不过是打了他几下,值得你一跪?!”
文宜的语气中含了怨气:“皇兄,河儿虽有过失,也是为了办案,为何就得挨廷杖了?”
德宗帝不答,沉下脸色,面上慢慢聚起阴云。
文宜是德宗帝最宠爱的妹妹,在朝中政务上,亦是隐在纱幕后的得力助手,德宗帝鲜有给她脸色看。这一次,文宜却品出了不一样的味道,不由得胆寒。
她跪在榻前,脸上又带着倔强,眼里忍不住盈泪。
德宗帝叹口气,缓了冷色,伸手扶起她:“文宜啊,沈二老给朕气受,朕早就想找机会修理修理他了。”
文宜赶忙道:“河儿虽任性,对皇兄是忠心耿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