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妻躺赢日常(142)
做一点是一点,点点滴滴,从自个做起。
东方渭想做一个船上的好郎,驾大船,行四方。
第54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兴安帝的万寿节, 何皇后的千秋节,还有董太后的千秋节,一切依旧。
在这等时节里, 谷秀娘做为费邑侯府的世子夫人, 她就是随大流的送礼恭贺。
刘大司空府。
谷秀娘陪着袁清惠吃茶,二人说一说何皇后。
“皇后娘娘有福, 多得陛下宠爱。谷姐姐, 你可听说了, 朝堂上在议论了册立皇太子一事。”袁清惠笑问道。
关于费邑侯府的世孙之位被夺一事,袁清惠当然清楚。
神京城里有些不识得天家恩威的人,可能还会看清一点费邑侯府。
可袁清惠不一样,她得着刘大司空的点拔。袁清惠可知道的,如今的费邑侯府跟宫廷走得很近。
瞧着天家没有怪罪费邑侯府的事情, 关于宋皇后被废,宋国丈一族被牵连,在袁清惠瞧来已经成为过去。
既然是过去,费邑侯府没沾着大麻烦,瞧着夫君也说费邑侯府安稳下来。袁清惠当然不介意跟谷姐姐这一位世子夫人再走进些。
“册立国本,这等大事当然是随了陛下与各位公卿之意。我这等妇人,我哪有什么见解。”谷秀娘谦虚一回。
倒不是故意谦虚,而是因着宋氏一族的事情。费邑侯府已经开始低调。
虽然一些必要的人情往来是需要。可有些事情不多嘴,那还是应该做的事情。
至少闭紧一点嘴巴,这一点小事谷秀娘能做到。
“谷姐姐就是谨慎。”袁清惠笑一回。
二人吃吃茶。说一说神京城的八卦。这会儿的袁清惠又问了东方渭。
“谷姐姐, 你家大郎退出官学,说是南边游学。如今久不见, 谷姐姐倒是放心。搁我,我是舍不得孩子离了身边太远。”袁清惠提一句。
“我家朝儿还惦念了你家大郎。在我跟前提了几回。”袁清惠提起儿子刘朝。
一提起儿子, 袁清惠的神色都是更加温柔两分。
听着袁清惠的话,谷秀娘苦笑一回,她回道:“儿大不由娘,且随渭儿的心思吧。我劝不动,他爹也随他。还能怎么办。只盼着去游学,也让渭儿多学几分本事。”
这是谷秀娘对外人的说词。甭管谁问,就这态度。
关于东方渭去南边,去查了自家的暗中基业一事。谷秀娘那当然不会开口提了。
或者说南边的基业,那就是谷秀娘苦心经营。
当然东方暻也是出了力。当年在南边当差时,东方暻也是插手过。
夫妻同心,费邑侯府在南边的暗中基业,那也是一份大家产。
袁清惠提一回东方渭,还真就是因着儿子刘朝提了几回。
关于刘朝提了几回。那全是为着他的庶兄刘胤。
当然,这是刘朝的看法。实则已经过继到长房的刘胤,如何算长房的嗣子。这庶出不庶出,这真不重要。
谁让长房就刘胤一个子嗣。
鸿门官学。
刘胤下学后,他就遇上弟弟刘朝专门等着嘲讽一二。
“如何,不见东方渭这一个跟班,二哥这是好生寂寥。”刘朝的嘴里没好话。
对于这一个庶出又过继的二哥,刘朝更是讨厌三分。
或者说乐意踩上一脚,纯粹就是因为刘胤从来不跟刘朝辩解一回。
刘胤总是退一步的那一人。刘朝嘛,他是嫡子,他当然就是再多踩庶兄一回。
哪怕庶兄已经不是庶兄,已经是隔房的堂兄。
可刘朝不认那一等过继的身份,搁刘朝这儿,刘胤还是小娘养的庶子。
“游学外出,本是我等士子的应有之义。三弟,你若羡慕了东方大郎,尽可跟二叔二婶求话。”刘胤坦然回道。
“哼。”刘朝冷哼一声,回道:“游学,哪处有神京城里的博学之士多。我瞧着,怕不是游学。而是不敢来鸿门官学。谁不知道,东方大郎的世孙之位没了。”
话罢,刘朝哈哈大笑,这当然是嘲笑。
刘胤静静听着,他不回话。
只待刘朝离开后,刘胤在原地站片刻,尔后,刘胤离开。
神京城,皇城,泰和宫,垂拱殿。
兴安帝听着宦者令的禀话,他回道:“东方相安这一个老东西有几分本事。瞧着还中用。”
听着费邑侯府献上来的钱财,这让兴安帝很满意。
至于费邑侯府南来北往的做买卖一事,还是借了宫廷里的一些关系。对于兴安帝不介意。
在兴安帝瞧来,这倒底是替他做的好买卖。
“内库还是太单薄。”兴安帝当然有一幅好胃口。
或者说哪怕费邑侯府献上的钱财不少,可这买卖搁着帝王眼中还是太小了。
兴安帝劳累这些年,他还想享受享受。这要享受,当然就要花钱财。还是大把的钱财。
天子的享受,从来不是便宜的。
“再跟下面人吩咐一下,再是多奔波些。别总是朕吩咐一句,下面人才动弹一下。”兴安帝不满意。
宦官们的办事效率在兴安帝的眼中不够高。
宦者令是低头应诺。
尔后,在瞧着兴安帝心情不错的时候,他又小心的禀了一事。
兴安帝听后,他的神色塌了下来。
“又是士族。”兴安帝不高兴。
或者说他被打脸了。有人替兴安帝办事,在地方上让士族给抓了。这抓了不过是开头。最主要还是被扣了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