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嫡女谋权(273)

作者:白羽凤麟 阅读记录

这些,父亲并未与她细说,她也未表现得非精品铺子不可。

父亲已经借买庄给她们学习的机会,给了她六千两现银了。

也不能插手太过,不然就失去了她自己努力规划生意盘、自己闯出一番出路的初衷。

“那行,就按你说的办。”

陆微雨去拿了一万九千两银票出来,厚厚一大撂。

因是多次累积,全是一百两面额的银票,能数半天了。

“这些钱只用于北线,东线暂时不拓铺。”

“就连舅舅都只能先开四家小吃铺、两家酒楼。”

“咱们不用大量投入,也要给舅舅家留些余地,跟舅舅竞争生意,不好。”

“北线这边是大表哥有酒庄生意在。”

“他也要开酒楼,咱们就凑个热闹吧,反正也争不过他们的优势。”

“我不知各地物价和行市,胜华叔你是跑过的,可以估算一下大概需要多少钱。”

“这一万九千两还是不够看,你回去看所有铺子能不能再凑上一千两来。”

“桦城租铺,毕竟离京城近,以后巡铺方便。”

“丰城、晋城和杨城太远,咱们不能时常去巡铺,租铺就有风险。”

“盘下来慢慢暖铺也行,只要不亏本总是产业在。”

陆微雨说着她的想法,也都是这几天一直在思考的事情。

当她将目光放在京城精品铺子上时,想了许多折中的办法都不适用。

除非暂停精品铺子的计划,先拿着这些本钱去做别的生意。

而不是将这么多本钱一直闲置在自己手中。

就算花掉了这笔钱暂时回不了本,因而拖累了她原本要开精品铺子的计划。

但她也能从这笔钱开张的新铺子获利。

要走的路不只一条,也不止这一条,只要肯变通,就总会有办法的。

刚才林胜华说的,就是综合所有情况最合适的一条折中后出路。

“再凑一千两来没有问题,就从两家酒楼和一家茶楼去凑,肯定不止一千两的。”

“桦城离京城还近,物价低些但比丰城和晋城要高了不少,租铺是个法子。”

“丰城、晋城盘铺,再看剩下多少本钱,杨城能盘就盘,不能盘就暂时租铺。”

“或是盘个小些的铺子不开酒楼,开杂货铺、糕点铺都行,开布庄也好。”

“杨城外有条鲤江,直通东海口灵山港。”

“沿着港口南下与东线台城会合,可以将东线、北线的货做一个流通。”

“因而,从长远打算,在那里不管何时备下一个流通的据点,都是有潜力的。”

“因而,开杂货铺、布庄、干货或是别的以卖货为主的铺面,都比开酒楼要强些。”

“这是我兄长告诉我的,夫人在杨城没有什么生意,但伯府肯定是有的。”

“你不是要开那铺子吗。”

“若以杨城为据点,收集北地的各种布料、棉花、大小杂货、干货、木器等。”

“通过货船运到东线的台城,再从台城内港南下到凤城的桃江上岸。”

“再用马车运回京城,要比直接从杨城运回京城方便多了,也快捷一些。”

“我还不知哪条路线的运输成本更低,毕竟我也没运过,但从路线和方式上衡量。”

“对于大量运货长途跋涉而言,受季节、天气和路途、环境还有吃住的影响和成本。”

“还有途中的损耗,显然船运要更好,除非有什么天灾人祸的意外损失。”

“当然,目前还用不上这条线而看不出优势。”

“以后生意做大了、产业多了,这个路线无疑就是最合理的。”

林胜华的提议,让陆微雨陷入了深思。

虽然她现在要做的都是短期投入和快速回本的计划。

因此才不愿意将一大笔钱闲置在手中,宁可暂时搁置另一个计划。

目的很简单,就是长线准备不够时,就先保短线。

而现在林胜华说的,又是长线中的另一条长线。

现在用不上,不是说以后都用不上。

现在他要过去,就不要浪费了这一趟过去的机会。

可以利用这个时机为长线中的长线先行布局。

这个据点也并非闲置,而是以开杂货铺、布庄或是其他干货等为经营项目的铺子。

并非酒楼。

酒楼显然短期更有盈利趋势,但对据点而言并不方便,投入还更高。

主要是酒楼铺面的价钱比其他铺子宅子要高。

“好,那就在杨城的城西或是相对便宜些的地方租一家布庄。”

“维持经营并把在杨城的投入赚回来,这是初期开那铺子的目的。”

“附近再买一家大些的宅院作为货仓,收集附近的特产通过这样的路线运回京城。”

“不急着收货送回来,先熟悉以杨城为中心的附近特产和行价,找好供货商资料。”

“只要京城的精品铺子能开起来,这些货就运往京城来。”

“以精品铺子的货为主、其他各地特色能够存放时日的货为辅。”

“大不了在京城再开一家杂货铺,或是咱们的货直接供给家里这样的铺子。”

“不求这些货赚多少钱,把本钱赚回来就行,也是累积了经验。”

“明年的目标是药材生意,总要先练练手,把运货的路子走熟了。”

陆微雨也想到了更长远的目标。

她现在所有的努力,不都是在为将来做筹备?

药材生意是一定要做起来的。

等她能自己出京跑这买卖时,她还要去寻一些药材,早些配出解药,以应对最后的杀局。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