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谋权(311)
还有天暖裁衣、添置日常、海棠花宴、清明祭祖……
这些与往年都差不多,也是陆微雨发觉府里开销太大有些高调的源头。
结果与父亲商量之后,不但不节约,反而开始做虚帐刨自家公帐上的钱了。
父女联手,父亲捞大的、女儿捡些小便宜……
祖母生辰去香云寺礼佛几天的花费也不小,添置香油为主要花费。
之后添置几座新庄子也是从公帐上出的钱,生意上的钱就增加投入到公帐上。
这一投入、一花出之间,这庄子是属于伯府家主的私产。
族里人想从中占便宜也不好伸手。
之后端午节在新庄上请了不少族里长辈来消遣。
日常开支也是额外增加的,并非公帐上往年旧例。
再是夏天消暑的瓜果、突然送来清风院的各种布料针线等、还有如今堆在库房的笔墨纸张和画具。
以及为三姐妹添置的新田庄……
全在夏季公帐开支上,说是春季开销的三倍还是保守的。
往年旧例上也没有这么大的开销。
但这里边有几笔帐都是特殊情况新增的,也是父亲亲自报的帐,自然没有人说什么。
若连家主都不能自由报帐,怕是帐房都要撤掉了。
陆微雨也注意到,三座田庄都记在六月的夏季帐里了。
似乎父亲也是为了让有异常的帐都集中在一起,只要师出有名就不怕别人怀疑。
再看七月的帐目,则主要是日常开销和修缮车马的小开支。
但从修缮车马这一项,她猜测是为了去阳城做准备。
从这笔统一修缮全府马车的费用开支中,肯定增加了新的马车和马匹数量。
但是没有看到阳城那边为祖母添置的新宅记录,询问周管家才知道。
阳城那边一应开支,用的都是家主的私房。
既是私房,那边新添置的产业恐怕还不只一座宅子这么简单。
却是不用记在伯府帐上,陆氏一族也无人知晓。
但周管家作为家主做虚帐的知情人和配合人,自然是知道内情的,也就对大小姐悄悄说了。
陆微雨不再像冬天时细细翻看过往帐目,只是大略浏览了一番,就将帐册都交回周管家。
“眼下秋天已过半,竹风轩那边是新安排起来的,我不便过问太多。”
“但地方是在咱们这边,天冷下来的保暖问题,还望管家爷爷早作安置。”
“女夫子那边不知父亲是如何交代的,还有二婶娘去照顾。”
“姐妹们年纪太小,也不能让她们抱着手炉去抚琴作画。”
陆微雨叮嘱着。
周管家笑道:“到时会烧地龙和在屋里角落安置炭炉。”
“不能做到暖间这么方便,但要保暖还是不成问题的。”
“那儿有间暖阁,前些日子又改出一间暖阁。”
“女夫子自然是与小姐们待在一处。”
“另一间暖阁是预留着,万一那边二夫人要用,也方便一些。”
也就是说,一间大的留作课室,学什么也不能同时学,自然够用的。
另一间小些的就做闲室,女夫子不在课室时,也可以过去用上。
只是小塾,到不必将整座竹风轩所有屋子都烘得暖暖的,却空着屋子用不上。
浪费炭柴罢了。
就算是伯府富贵,也不兴这般浪费。
这就是身为管家和掌家之人应该管的事儿了。
陆微雨见周管家有数,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了。
周管家带着帐本离开之后,吉祥走了进来,小声禀报。
林胜军派了红婶子进府探望林嬷嬷,给大小姐带了话。
寻铺子之事,已联系了几个中人,正在挑选之中。
陆微雨想到借钱之事,顿时来了精神。
第222章 我不能让孩子们去
自家生意能凑齐一万六千两,自己手中能拿出一千两。
按起步两万五千两来算,她只需要再凑到八千两。
但要将一家需要大量囤货的铺子经营起来,还有成衣作坊的开支。
她还是先找娘拿一万两吧。
还有……
她从床底拖出一只小箱。
拿出里边一大叠图纸。
有半年前就陆续积累起来的成衣款式。
这些款式如何分出冬款、夏款还是春秋款,就交给裁衣师傅去安排了。
她亲自将这些图样再检查了一遍,一共二十四张。
再有十二款首饰的图样,有成套首饰的一共两套,剩下十款都是单样首饰。
又拿出自己手中剩下的积蓄。
不算月例,自上回拿出一万九千两后又卖掉两幅画换到现银,剩下正是一千零五十四两。
她将一千两里的金叶子挑出来,再将月例里的银锭子替换上去。
加上银票,全部拿一个荷包装了,与所有纸张一起打成了一个小包袱。
想了想,又让柳儿和吉祥去准备了不少笔墨纸张装了两箩筐。
当时陆微雨去春华堂陪母亲吃饭,饭后拿回一万两银票。
第二天早饭后,她与吉祥又作了少年打扮,再带上两个婆子赶了辆马车从侧门出去。
林嬷嬷家里住的就是陆夫人陪嫁产业里的大宅子,就在伯府斜对面巷子里,走路都不算远,但有两只箩筐,陆微雨选择了赶马车。
她和吉祥两个作了少年装扮,也没用车夫就自己赶着马车慢吞吞地去到林嬷嬷家里。
林胜军不在家,林老头在家见到大小姐赶车,哭笑不得地迎上来。
“林爷爷,胜军伯呢?”陆微雨笑眯眯地跳下了马车,吉祥连忙去拿马前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