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谋权(590)
之后又去了阳城玩耍了几天,又与曾家人一起热热闹闹地回京城。
陆微雨从祖母那里知晓,曾家没人提及说亲的事。
她就知道是大表哥让明夏表姐回去,先按住了曾家人的心思。
既然她无意,又何必提出来,损了表兄弟们的颜面?
好在表兄弟们原本就知她与人定亲了,一直以来也没生出别的心思。
等到她退亲后,也只是气愤,替她不平,等他们刚开始想到自己可以争个机会时。
陆老夫人又提前说了个消息,陆微雨又定亲了。
只是在退亲的风头上,不好就说出来怕引起风波,累及别人,还是等缓缓再说。
于是,曾家某些兄弟们刚生出的小念头,就这么被摁灭了。
当萧云璋以东灵山凌风公子的身份出现在曾家时,大家就明白,这位怕就是正主了。
长辈们都替陆微雨高兴,兄弟们却是担心又一个忘恩负义的。
便都围着萧云璋好一番审问,还将人拉去武馆。
明为讨教,实则是下马威。
警告这位凌风公子,若敢负他们的微雨表妹,等着被揍。
而这些事情,陆微雨竟是丝毫不知。
在阳城的每一天,陆微雨都在跟着姐妹们出门玩耍。
曾明夏也回来了,曾家姐妹们每天都很热闹。
陆微雨也终于将明月阁的分号,开到了阳城。
让善绣的二表伯娘在曾家开了个绣品作坊。
不过,并不是只绣花,还兼顾各式成衣缝制。
光靠曾家姐妹显然不够人手,还要从阳城招请许多擅长针线活计的妇人。
因而,曾家也就借势开了一家衣香坊。
专门做成衣、袍服等,再加上衣物上的绣花,以及绣屏。
直接给明月阁供货,不愁订单,自然就不怕没活儿做。
如此,陆微雨只是提供了订单生意。
就帮扶着曾家女眷们增加了一门生意,多了一份完全由曾家自己经营的产业。
陆微雨不怕订单太小养不起曾家的衣香坊。
毕竟阳城明月阁只是一家分号,京城还有总铺呢。
她今年南线的生意盈利,还有小吃铺的合伙进帐。
可以让她在南线和东线,轻松增加好几家明月阁分号。
分号一出,声势就大了起来,名气和口碑自然会有人传出去。
就连姨祖母家,也接到了明月阁的订单,开起了布坊和酿酒作坊。
只此两家,不差订单,就足以形成大作坊气候,并且会很赚钱。
至于大表姐曾明春家里,原本就是阳城开塾人家,大表姐夫只是秀才,还可以继续走科举。
也在伯府的扶持下,开了一家书局。
书局与私塾,原本也都是读书人的事儿,做读书人的生意,不难打理。
只是供货和经营方面,有人扶持和带入行,做熟行业就好了。
相比曾家武夫们的不善经营,苏家、李家和赵家则容易上道得多。
有人带就有人学,几个月就能上手了。
带着订单开作坊,根本不怕没本钱,生意也就很快做起来了。
六月初二,陆微雨混在曾家人的队伍里回京城。
萧云璋则是分开走,没有与他们一起。
因为陆微雨这一趟回京,不会再回温泉山庄了,藏了这么久,也该在京城露面了。
既然陈飞扬和陆思思最后还是成亲了。
太子的生辰花宴也过去了。
她陆微雨的无颜在京城面对别人嘲笑、出京散心,也是时候结束。
一切,就这么顺其自然,又该回到原本的平静中去。
接下来只需要应对别人的提亲和有心人的纠缠罢了。
而她等小幼弟生辰之后,会再出京去常山。
张越师叔不久前才经过阳城,要去常山接罗芷依。
她没问他是否今年成亲。
但看张越师叔一副心情很好的模样,不问也知道,提亲是肯定的。
等张越师叔过去,常山那边肯定也知道她这边发生的许多事情。
说不得还得亲自去解释解释,免得那边的表兄弟们和表姐妹们担心。
还有那些年纪小不了多少的,侄辈、侄孙辈们……
陆微雨没有去庄子上接小弟。
她已收到了消息,知道父母连应酬别人的各种关怀也懒了。
端午节那天就带着小铭儿去了庄子上。
这样老祖宗也能多抱抱小曾孙,陆铮也能有更多时间和弟弟玩耍了。
即将周岁的孩子,如今扶着杌子就能站立,被父亲扶着就能摇摇晃晃地走上两步。
小家伙还经常会抱着父亲的腿站立,就像小熊抱着树一般,呆萌可爱又顽皮。
时常逗得庄子上的长辈们大笑。
这都是陆铮写到阳城的书信里细说的趣事儿。
六月到来之前,他们才回到伯府,安排小陆铭的周岁生辰宴。
不管想不想与人应酬,小陆铭自出生就没办过宴。
三朝、满月、百日,全部都没宴请过亲朋,也无人观礼。
到了周岁,是一定要办一次大宴的,不然对孩子太不公平了。
而皇上也通过林老将军,向老祖宗陆千钧表达了思念。
既然赐婚圣旨都早已下了,皇上自然也想交好伯府。
尤其对那当年扶持自己顺利登基、却在当年顽固表态支持嫡长的老将军,早些求和示好。
当年,陆家无皇亲,所言所行可以是理直气壮。
如今,陆家要出一位王妃了,相信那老头也要重新权衡时势,不能不服软了。
只要萧云璋不是储君,陆家若还为他争,就只有谋反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