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房夜,隐疾王爷睁开眼(246)
从她的口中得知,当日涵宝被囚禁地牢之后,绑架涵宝的人立即想方设法通知了她们主子。
报信之人奔着领赏去的,结果反被训斥一通。
自家主子觉得风头正紧,底下人不应当顶风作案,并且自作主张地将人带去了尼庵,这样很容易造成消息泄露。
于是送信人灰溜溜地回来,发了一肚子的牢骚。
谁知道第二天,上头又传下命令,主子马上要驾临尼庵,一是为了快活,二是为了杀人灭口。
女尼们对于涵宝的身份,当时毫无觉察。
也就是说,涵宝与沈清歌在地牢里并未露出破绽,的确如战北宸所言,风声是从别处走漏的。
而且,就是在涵宝被囚禁的那一段时间。
战北宸下令吆五自查队伍,吆五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看出什么疑点来。
不过这事儿倒是给大家提了一个醒,有关于这个拍花贼的案子,需要小心谨慎,万万不能大意疏忽。
折腾了将近一日,没有什么收获。
傍晚,二人直奔京兆尹家眷现在居住的地方。
据说,他家眷所住的宅子,原本是李家旧宅,一直空置着。李大人犯事之后,李夫人将宅子里外打扫了一下,就勉强安顿下来。
战北宸将李大人临终所言告知李夫人知道。
李夫人泣不成声:“我与周姨娘两个弱女子,离开上京城,举目无亲,无依无靠的,能去哪里讨生活?”
沈清歌心里有些疑惑,记得府衙里的衙役曾经说起过,这李夫人与周姨娘两人是水火不容,周姨娘不守妇道,红杏出墙,差点被李夫人赶出李府。
于是她忍不住问出口:“果真是患难见真情,听闻夫人与周姨娘二人水火不容。如今相依为命,倒也有伴儿了。”
李夫人反驳:“王妃娘娘这是哪里听来的话?”
“就衙门里的杨捕头说的。”
“此人心术不正,就喜欢胡说八道。早就奉劝我家老爷远离这种小人,他偏生被杨捕头给的一点蝇头小利迷了眼,还要重用他。
我与周姨娘平日里虽说有些口角,但是相处还算融洽,他怎么背地里这样嚼我们舌根?”
果真是杨捕头在有意地诱导自己与战北宸的判断,将所有的疑点往李大人的身上转移。
想想那时候对方就已经开始布局,有这样的谋划。自己一直都在被对方牵着鼻子走。
“那我冒昧地问一句,杨捕头还说,李大人曾经四处求医,医治自己的不孕不育之症,是真是假?”
“胡说八道!”李夫人有些气恼:“我们二人膝下的确没有孩子,但那是我体质偏寒,年轻时怀了两次胎全都没保住。
所以我才只能任由他花天酒地,又往府里纳了周姨娘,两年后就生下了我家涵姐,怎么会花这冤枉钱找人看什么不孕不育?”
李夫人的话,每一句都是在反驳,李大人乃是拍花贼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战北宸又询问李夫人,那日沈清歌被绑架之后,与那变态男子对阵的时候,李大人正在何处。
李夫人回忆了许久,方才笃定地道:“那日他陪同我回娘家去了!我父亲身体不适,高烧不退,我们在我娘家待到夜半,方才回到衙门。”
“那李大人平日里,可有经常寻借口外出?”
李夫人红着眼圈:“这是经常的事情,我知道他经常流连烟花之地,吵也吵过,闹也闹过,但是也没有用。
看在他勉强还算是顾家的份上,我索性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
谁知道,他竟然会做出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情,最终不得善终,还拖累了我们,让我与女儿在人前都抬不起头来。”
沈清歌将那副模拟女子画像,展开交给李夫人辨认:“你可识得此人?”
李夫人接过画像,左右端详:“不认识,从未见过。”
“李大人在宫里可有相熟的宫女?平日里是否喜欢别人做宫女装扮?”
李夫人不假思索地摇头:“他为了升官,倒是的确巴结过宫里的人。但多是宫里得势的太监,与宫女哪有什么纠葛?”
战北宸与沈清歌对视一眼,心底的狐疑得到证实,几乎可以肯定,李大人的确就是替人顶罪无疑了。
二人离开了李家,慢慢地往回走。
夜色已经深沉,战北宸手里拎着灯笼,两人一时间沉默。
“既然,李大人不是那个拍花贼,他为什么会心甘情愿地替那个拍花贼背锅呢?这样对他有什么好处?”
沈清歌率先打破了沉默。
“或许,不是好处,而是受到了威胁也不一定。”
“你的意思是,有人以李大人的家人安危威胁李大人,所以李大人最后临死之前,才会让我们转告他的家人,一定要离开上京,永远不要回来?”
第210章 为夫人当牛做马
战北宸点头:“这就是李大人最初的时候不肯认罪,而在公堂之上,却突然改变主意,将罪过揽在自己身上的原因。
相信他最初的时候还在纠结犹豫,结果后来许多罪名得到证实,罪证确凿,左右也是死罪,为了家人安危,也就心不甘情不愿地认了。”
“也就是说,对方是在李大人被我们囚禁的这段时间里,安排人秘密见过李大人?”
战北宸轻叹一口气:“百密一疏,我只命人对他严加看守,不许任何人探望。却忽略了,自己内部的奸细。
李大人担任京兆尹不过几年时间,而杨捕头在京兆尹衙门里,却已经十几年。整个衙门怎么可能没有他的余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