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在万人迷剧本里杀疯了(121)
松益礼继续挠脑袋,“我们现在可强悍了,人都是会变的嘛。有压迫就有抗争嘛。”
这倒省得周余解释了。
绵山显然不太信,但看到常护在周余左右的宁霄就悟了。
有他护着,想不强悍都难。
周余问松益礼,“你又从哪里回来?”
“哦对,看到你我都忘记了,我要去我外婆家拜年,正准备去呢。”松益礼答非所问地说着,匆匆挥手,“回头见哈。”
接下来是绵山简单说一些关于辽成的收尾,其实早就开始收了,杂事多,挺难搞的。
也不能往下推,谁也不能保证还有没有老鼠屎,所以几乎都是卓咏和绵山亲自盯着。
没办法,不收拾干净可能就爬到宁霄和周余这边了。
也换了一批人上去,但他们不太关心都换了谁,只要不妨碍他们工作的展开,爱谁谁。
坐了大约小半个小时,绵山和卓咏便回去了,没别的,昨晚上执勤去了,现在才回。
真不得不说,干他们这一行确实辛苦,都是拿命换太平。
而宁霄也没着急回去,难得来这边,他想带周余看看他曾经待过的地方。
“老公累吗?不累的话,我带你去周边转转?”
六岁之前,他偶尔跟母亲回这边,出事之后很长时间里都住这边。
一来,宁震冬刚丧子,公司也乱,没那么大的精力照顾他。
二来,呆在袁殊身边也确实相对安全些。
当然,大院里就有小学,读书方便,也安全。
这也是宁霄跟卓咏几人有交情的原因。
周余呆了呆,“你喊我什么?”
宁霄耳尖微红,“不可以吗?”
周余想原地蹦跶,“当然可以。”
宁霄不是没喊过他老公,但很少,大多都是“余余”,也容易害羞,现在却堂而皇之地喊,啧,周余觉得这么大半年没白奋斗。
“走,你老公想看看这边的风土人情。”
宁霄耳尖红得要滴血,矜持地“嗯”了一声。
这边算是一个老城区,上百年历史的古建筑随处可见。
宁霄带着周余走进一条深巷,路不算宽,不允许小车进入,偶尔还有人蹬小三轮,车上拉着些许货物。
“老公,这边的人生活节奏很让人舒适。”
宁霄那刚消去绯红的耳尖又红了起来,轻轻点头,“确实。”
“等我们退休了,也要过这样的慢节奏生活。”
“好。”
巷子里有很多新建的四合院,也有很多被保存完好的,历史悠久的四合院,可供观赏。
宁霄带着周余在一座门前种着迎客松的院子外停下,“进去看看吗?”
“进呗。”
周余跟着宁霄走了进去,跨过朱红色大门,是一条两米宽的小道,小道的右边种着一排翠绿的小竹林傲然屹立,是紫竹。
再往里走,左边种着叫不上名字的花草,熬得过寒冬,经得起风吹雨打,如今依然鲜绿。
右边是院子,院子中有个假山鱼池,几条小金鱼游来游去。
与大院的朴素不同的是,眼前的四合院,雕梁画栋,金装银裹,特别的豪。
“原主人是个商人,对住所也颇有要求,所以精致一些。”
周余了然点头,二进的院子,占地目测不出来,总之,很豪很大。
没推开小房间门,周余二人只是随意转了一圈,便走出来了。
沿着屋外的巷子走,二十分钟内都是类似的宅院,周余没有进去。
再往前,有条小溪流,很小,十五米左右。
小溪两岸仍旧是四合院,很古色生香。
宁霄:“古时是排水用的,后人把他加宽,又在上游引了一条水库的水过来,供人使用。”
周余点点头,跟着宁霄走上跨越两岸的小拱桥,桥两岸的石壁上刻着许多小喜鹊。
周余:“这是喜鹊桥啊?”
宁霄:“嗯,从前的夜晚有花灯,年轻男女喜欢上桥游玩,又或者看游过的画廊,画廊上有戏班子表演…”
周余听得入神,他倒是不知道这边还有个这么有特色的古镇。
嗯,是古镇,宁霄说,“堰泉古镇。”
走在这么漂亮的地方,周余完全不知疲倦,等袁殊打电话来时,已经将近五点。
周余吐吐舌头,中午还答应跟袁殊一起做碗饭来着。
而如今,他们都不知道走多远了,出门也没有车跟着。
宁霄揉了一下他的脑袋,“不急,不游览的话,走回去挺快的,半个多小时能到。”
“当真?”
“真。”
半个小时后,大院的边都没见着,周余捏了一把宁霄的手臂,“哪呢?”
宁霄:“再走十分钟。”
周余信了,结果十分钟后,大院仍旧没影。
周余摆烂:“不走了。”
宁霄失笑,指着前方一个牌子,“堰大院,看见没?”
周余眨了眨眼,开始耍赖,“走不动了。”
宁霄笑了一声,捏了把又鼓起的小脸,“背你。”
说着,在周余跟前蹲了下来,拍拍肩头,“上来。”
周余心动,但他说,“…要被笑死的。”
“不会,你用围巾捂脸,没人认得出你。”
“也对。”
周余把挂在脖子上的红色围巾拉高,趴在宁霄的后背上,“驾。”
“噔噔噔…”
“哈哈哈哈老公你跑快点…”
“好嘞。”
宁霄配合着跑了起来。
笑闹声留了一路。
第114章
回到家五点二十,不算太晚,周余和袁殊在厨房里忙活,宁霄在趴在门口上看,想帮忙,但又被嫌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