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从高考开始(119)
合作开始之初,厂里先给林叙搭建了一个设计组。
在确定主导大型散货船的项目之后, 林叙很自然地升到了项目主管的位置, 在那之前,他连主办都不是, 厂里这样安排属于破格提拔。
林叙对提拔的最大兴趣在于涨工资,职务涨一级,工资多少就能涨点,他寄钱回去外公和小舅不会收,但过年回去的话,他能给家里人多买两样东西。
接下来,设计图就紧锣密鼓地开始画了。
作为项目主管,林叙承担了对设计图进行审核的责任,厂里员工所负责的设计部分,在完成之后会交由他来检查,而PC公司方面发过来的图纸,也由他先进行审阅。
除此之外,林叙自身也要负责一部分图纸的设计。
以往在南江厂,林叙负责的通常是部分工序,而现在,他要成为对这艘6.5万吨散货船最了解的人。
“你不要tຊ有压力,厂里这么多人在呢。”顾大成安慰他,“我以前刚接项目的时候也很紧张。”
他倒觉得林叙要比他沉稳多了。
林叙刚进厂的时候就很稳,话也少,可只要是科里交代的任务,不管大任务小任务,他都能高质量完成,被安排到荣光厂也是,顾大成觉得他相当有胆色,别说他一个年纪轻轻的技术员,就是厂里那些经验丰富的高工,也未必敢接下造导弹艇这个担子。
旁人未必是没技术,却不愿意担下麻烦。
然而说起造船,哪一样不是麻烦的?
要会设计图、看懂设计图,要对船只的总体性能有把握,要有审美、懂动力,还要持续不断地学习海外先进经验,要有争一流的勇气。
林叙多多少少都展现出来了。
厂里那些议论声顾大成自然也听到了,这是免不了的,年轻员工一受重用,各种各样的议论声都会出来。
这个局具体怎么破,还得靠林叙自己的真本事。
……
关于新船的设计,详细的要点南江厂已经和船东进行过协商,林叙是第一次接手这一吨位的船只,也是第一次和港岛那边的设计公司合作。
PC公司派了设计师到南江厂,不过这些设计师在南江厂逗留的时间并不长,只有在设计图某些重点部分完成之后,对方才会多留一段时间,和南江厂方面进行简单的交流。
设计开始之后,林叙就过上了夜以继日的辛劳生活。
散货船最重要的功能自然是运输,要兼顾航速和油耗,还要考虑到节能减排的规定。
虽然油耗性能这块主要由PC公司来考虑,但承担建造任务的毕竟是南江造船厂,林叙对各项数值必须有深刻理解。
林叙办公桌上堆着一堆文件,都是翻译好的各类公约和规范,这都是设计之初就要遵守的,属于前期准备工作。
这个步骤其实比设计导弹艇时更复杂,毕竟散货船要走国际水域,导弹艇则没有这方面的顾虑。
“低速、单甲板、艉机型,航速14.0节……”
“货物有流动性,因而货舱区域的设计……”
林叙准备了一个大笔记本,专用来记载设计一艘大型散货船需要注意的细节。
他在忙碌的同时,设计组的员工们也在忙碌着。
“林叙,结构的设计你能来看一看吗?”
“来了!”
设计室内,一众人忙得热火朝天,林叙过去之后,几人给他让出一个空位来:“我们计划设计成这种双层底舱的结构。”
林叙一看设计图,这是一个典型的散货船结构,两舷布置顶边舱和底边舱,双层底舱和四个边舱都是纵骨架式结构,这样可以保证船体总纵强度。(注1)
“我这边没什么问题。”林叙道,“只有一个,我在考虑,我们要不要把单舷侧结构制作成双舷侧结构?”
林叙在两舷中间的位置各画了一条横线,一分为二,散货船就由单舷侧结构变为双舷侧结构。
当然,设计图上只是随手一画,实际建造中,双舷侧结构要比单舷侧复杂许多,因为添加了内舷侧板,总重也会更重,运送的货物吨数会有降低。
“太复杂了吧?”主画结构图的陈辽皱眉,“成本要涨的吧?”
“现在的设计轻便又集约,是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的主力船型,咱们何必多此一举?”
陈辽和林叙同是77届高考生,他比林叙还大上两岁,只因为学校牌子不如海城交大响,他自觉在厂里不如林叙受重视,这次设计港岛船东的这艘散货船,林叙是项目主管,他只是设计组的一员,他心里一直不太服气。
他的实力难道就比林叙弱?
林叙不过是沾了交大船舶系的光,大学时候就来南江造船厂实习了,他相当于平白多了几年人脉。
可论造船的水准,林叙未必有多强。
他设计的这艘散货船,可以说是当下的基础船型,日子国为什么能在70年代的国际船舶市场上称王称霸,这一系列的散货船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林叙解释道:“双舷侧结构可以节省涂装成本,货舱进水的概率也会降低,我们可以在双壳之间设置通风照明设备和梯道,这样可以对船体进行定期检查。”
“现在的散货船构造已经很安全了,不像以前那样容易侧翻。”陈辽依然坚信自己的想法,他觉得林叙纯粹是在没事找事。
50年代,各水域行驶的散货船因为载重和设计结构的问题经常发生侧翻,当下的主流船型就是在总结了缺陷的基础上被设计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