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之从高考开始(12)

“那都是暂时的,你忍忍就行。”王书梅和顾征算着帐,“你真去考,考上了还好,考不上,厂里这工作能留给你?”

“你现在在厂里,一个月3、40的工资,吃饭有食堂,工作又体面,说出去又好听,去考了大学,工资先没了,我给你争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把工作争到手了,你不能说不要就不要吧?”

顾征不要工作,她都不用在顾国前跟前使那tຊ么大劲。

顾征还在犹豫:“我真忍不了了。”

“那妈再和你说说,你们厂一年也能分几个大学生过来,待遇还不如你,你又不是没工作的,你有工作有户口,去吃这个苦做什么?那个谁倒是该吃这个苦,他活该。”

“谁?顾叙?”

顾征眉头皱起:“他都敢参加高考了?”

“所以我说,都是他这种没有门路回城的才去考大学,大学是那么容易考的吗?”

顾征想了想,觉得王书梅的话也不无道理,何况现在才刚有要恢复高考的苗头,具体怎么执行,谁也说不准。

假如政策要求有工作的不能考,他这样的也不符合规定。

“我就是不想和姓赵的继续谈下去,一想到我心里就难受。”

顾征心里也后悔,不该因为赵家姑娘长得漂亮就和人谈了。

之前读书的时候不明白,进厂之后他才知道,漂亮不漂亮根本不重要,主任一句话,他就能从车间调到办公室,人家为了进厂能把主任家的门槛踏破了,连他都跟着沾光。

这些条件都是赵家给不了的,赵家那一大家子,不拖他后腿就不错了。

打消了顾征考大学的念头,王书梅顿时安心了,就多问了顾征一句:“读书的事你比我懂,你觉得顾叙能考上大学吗?”

顾征摇了摇头:“我没怎么见他拿书,学校那边也没见老师夸他。”

王书梅更放心了:“那就好。你就安心在厂里干着,把你这职位守住了再说,以后妈来给你想办法。”

“妈你以后说话也注意着些,叫人家看了不好。”

顾征父亲去世早,他比常人更早熟一些,他爸刚去世那阵家里是什么光景,他比谁都记得清楚。

一直到王书梅改嫁了顾国前,他的日子才轻松了些。

没钱的日子难过,没有稳定工作就没有保障,顾征很清楚这一点。

所以刚读高中那阵,他就惦记上了顾国前的工作,母子俩谋了很久,才把工作从顾国前手里谋到。

他有野心,但也求稳,林叙一无所有,所以可以没有顾忌参加高考,他可不一样。

……

“一无所有”的林叙依然在按部就班复习。

等到报纸头版头条都是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的精神时,他和林培备战高考这事已经没有太多人去关注了,会议上说,要统一考试,择优录取,不用走公社推荐的路子,就算是再农村里,稍微关注子女学习的人家,都希望自家儿女去碰碰运气。

还有些初中就已经下地赚工分的小年轻,也被家长重新塞回了高中。

以前读高中没有什么用,以后可就不一定了。

林叙学到了立体几何,立体几何学着比平面几何难一些,异面直线公垂线这些,靠他自己摸索比较慢。

好在他之前的代数和平面几何学得不错,林叙有信心,就算这一项稍弱一些,他应该也能考一个不错的分数。

《数理化自学丛书》数学一共7册,书刚到手的时候,林叙觉得这几乎是一项自己完成不了的复习任务,但现在,7册书他居然已经看完了大半,书后的习题也基本都做了,连带着课本上的、课后的练习,都被林叙琢磨完了。

他上辈子绝没有这样的复习效率。

而且复习是可以让人上瘾的。

他看得越多、会做的题越多,就会有一种自己离高考越近的感觉。

只要自己再努力一点,就可以迈进大学校门,就可以过上和上辈子不同的人生,光是想想,林叙都觉得热血沸腾。

第8章

日常

9月的天气要比8月干燥不少,蚊子也少了,起床之后,林叙打水洗了把脸,摊开课本开始大声读。

高中的语文课本里有《孔乙己》《秦不慕仁义而治强》这样的名篇,有铁人王进喜的故事,当然也包括无产阶级理论的一些文章。

高考不考默写,林叙读这些主要是为了提高熟练度,到时候写作文也能轻松些。

重回77年之后,林叙就一直在琢磨《苦战》这篇作文,他不求把文章写得多惊艳,但在记得标题的情况下,他至少要把作文变成自己的优势项目。

客观来说,笔杆子并不是林叙的强项,他看数学题脑子比背书转得更快,不过林叙现在每分必争,再麻烦的题他也会想办法啃下来。

“夫慕仁义而弱乱者,三晋也;不慕而治强者,秦也……”

“钦慕仁义而使国家变得混乱的,是韩、赵、魏三国……”(注1)

孔子在这个年代还是被批判的对象,他们高中课文要么是荀子,要么是韩非子,没有什么《论语》上的篇章,当然,这和林叙关联不大,他每天早上读课文,下午看题目,高中课本上几篇文言文被他背得滚瓜烂熟。

他正读着课文呢,后院院门忽然开了,外婆冲林叙招了招手,再转过身,小心翼翼地关上了院门。

红河村吃过一阵大锅饭,那时候外婆身体不太好,偶尔会和外公在家开个小灶。

开小灶得是在没人的时候,把门窗都关好了,最好一点烟也不叫人家瞧见。